-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学写作 绝症教授临终托
感生活 适者生存乐趣多
大一毕业的那个暑假,天蓝得像是一块蓝色琥珀,小鸟飞过,纯得连羽毛上的丝丝羽片也清晰可见。
我留校参加了一位病休在家的女教授给大一新生组织的“科技文献查阅与综述论文写作”培训班,而且完全是一次非校方组织的私人授课活动。参加这个培训班的同学,总共就是我们班的6个同学,我们是第3届。
那位女教授身患绝症在家修养,但很希望在自己最后的时间里,将自己的精力奉献给生物系的学生们、将自己的学问亲自传授给年轻的一代。老教授年过半百,说话比较吃力,同学们都不忍心让她继续讲下去,但老教授执意不肯,还严厉教导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完。半个月过后,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论文,我写的题目是《玉米同工酶的研究》。然而,我们的论文没有收到老教授的批语,一直到后来学生会通知我们去参加她的追悼会。
这次学习经历,不仅是一次如何做学问的教育,更是一次如何做人的教育,尤其激励我去努力完成自己剩下的学业。而那篇有关同工酶的研究文献,成为我参加工作后很多年的工作内容之一。
大二就这样悄悄开始了,课程以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为主,此外,还有物理和化学的实验课。一想到大二,就会觉得自己“老”了一点。而让自己感受最深的,还是到广州火车站去接待新生。
看到火车站的“中山大学新生接待站”,我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1年前。也是那个地方,还是那个标牌,还有那辆同样的解放牌大卡车。不同的是当年高一届学长接待我,而这次是我和几个同学在接待新一届的新生。在人山人海的火车站,我们聚集了一批新生,把行李搬上大卡车后,我不停地给新生们介绍中大校园和生物系的现况,新生们个个露出欣喜的笑颜,不知是我的话语带来的惊讶,还是卡车奔驰时带来的凉风,将新生们一身疲惫的汗水与广场上闷热的空气全部甩在后方。
开学后,新生们住一楼,而我们则搬到3楼304房间。那些在火车站认识的新生们,也时常来打听学校和系里的一些事情,我当然是一一介绍了,而且就如上一届学长指导我们一样,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中大以及生物系的校园精华和学生传统,就这样一届一届地传了下去。
广州动物园两头大象不幸死了(后来据说其中一头是不小心掉到人工围栏前的水泥坑里而死,另一头则是殉情而亡),全部运到生物系来做标本。在大楼后门,教研室的专家们和动物房的老师们在做解剖,很多高年级的学长都参加了,当然主要是男生。我们这一届也只是动物班的男生参加了,后来分得几斤大象肉,到宿舍后面用锅子炒了,分给大家吃。那个味道酸酸的、犹如3分熟牛肉难嚼的大象肉,我估计这辈子不会吃第二次了。
这次经历,给很多同学一个启发,大家都相继在宿舍使用电炉、或者电热杯,做自己家乡的菜。男生宿舍是一幢老的建筑,也是教会学校的学生宿舍,电线老化严重。晚上,每层楼10多间房子,如果有4家以上同时使用电炉,保险丝就会马上断掉,一层楼就会黑黢黢的,男生们就想起用铁丝代替保险丝。校方也不是吃素的,经常来宿舍检查,没收电炉。我们的对策又改变了,改用一对铁夹子代替插线板,直接夹在照明电线上,只要人离开宿舍,电炉就收起来,校方人来也查不到电炉。校方再来一招,每天晚上11点,有人骑个单车,沿路把校园所有宿舍的电闸全部关掉。我们的对策还是有的,一旦那人离开,准有人冲锋上前,又把电闸合上。我们就是这样与校方玩猫与老鼠的游戏,成为大学生活中最刺激的时光。
年底到了,我们班级搞了一个新年联欢。就在我所在的宿舍304,房间比较大,高低铺一共10张床,9张桌子,其中一张床用来放热水瓶和饭碗,宿舍有9位舍友,当然也是同班同学(其它宿舍就不一定是同班的同学)。河南、上海的同学做水饺,广州本地的同学带一些点心给我们外地同学“尝鲜”,我可以演奏一段小提琴,有的同学则表演唱歌、武术什么的,还有的说自己的方言,把大家乐翻天。就在那一次,我才知道有人给我起了个外号,叫“龙司令”,据说是班上那个最娇小的女生取的,大约是觉得我这个人太严肃,这与中学时代的“惰性气体”没什么两样。俗话说,浓缩就是精华,她取的名字也是这般“精华”。后来,又有一位女生给我取了个外号,叫“内秀才”,大概是由于为某个同学生日作诗而得名。
广州的冬季是不一样的,最低气温也在5度以上,女生们大可以穿裙子,展示美丽冻人的身材。寒假的校园,学生饭堂每天只供应2顿饭,上午10点,下午4点,肚子饿了自己解决。那时候,学生服务部最畅销的还是方便面(那时还没有火腿肠),2毛钱一包,我就已经觉得比较贵了,而且一包还不够填饱。不过,对于我们来讲,最难解决的还是洗澡问题。学校没有热水,两个人就一人端一盆冷水,朝对方身上一泼,就好像过泼水节,反正不是泼自己,冷的也是别人。
广州春季的潮湿,也是比较难熬的。由于雨季时间比较长,当地人大多穿凉鞋或拖鞋,裤脚比较高,俗称掉筒裤。街上几乎看不到雨鞋,更没有北方的那种长长的风雨衣,而广州的风雨衣,则是一种类似夹克的防水带帽的短装。
校园寂静的夜晚,树林里传来此起彼伏的竹节虫的叫声,还有雨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露营在三角帐篷里潮湿的垫絮和凉席上;室内,一种长长翅膀的昆虫将日光灯包围着,可以感受蚊虫袅绕的气息;如果遇到下雨10天以上,蚊帐和被褥就感觉是湿漉漉的,墙壁可以冒出水珠,犹如置身晶莹剔透的龙宫;皮鞋也开始长毛,就像培养霉菌,正茁壮成长。近视眼就更加苦不堪言,眼睛会觉得很疼很涨,需要用热毛巾敷一下才会好一点。冇有经历过的人,是冇得这个经验的撒!
外地的同学都一样挺过来了,也许这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
友情衔接:
童年故事:
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250647-do-blog-id-20238.html
中学故事:
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250647-do-blog-id-2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