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故事:青春的情,无悔的梦(连载之五)

作者:kylelong  于 2009-3-15 22:4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生活经历|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20评论

关键词:

学写作  绝症教授临终托

感生活  适者生存乐趣多

 

 

大一毕业的那个暑假,天蓝得像是一块蓝色琥珀,小鸟飞过,纯得连羽毛上的丝丝羽片也清晰可见。

 

我留校参加了一位病休在家的女教授给大一新生组织的“科技文献查阅与综述论文写作”培训班,而且完全是一次非校方组织的私人授课活动。参加这个培训班的同学,总共就是我们班的6个同学,我们是第3届。

 

那位女教授身患绝症在家修养,但很希望在自己最后的时间里,将自己的精力奉献给生物系的学生们、将自己的学问亲自传授给年轻的一代。老教授年过半百,说话比较吃力,同学们都不忍心让她继续讲下去,但老教授执意不肯,还严厉教导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完。半个月过后,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论文,我写的题目是《玉米同工酶的研究》。然而,我们的论文没有收到老教授的批语,一直到后来学生会通知我们去参加她的追悼会。

 

这次学习经历,不仅是一次如何做学问的教育,更是一次如何做人的教育,尤其激励我去努力完成自己剩下的学业。而那篇有关同工酶的研究文献,成为我参加工作后很多年的工作内容之一。

 

大二就这样悄悄开始了,课程以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为主,此外,还有物理和化学的实验课。一想到大二,就会觉得自己“老”了一点。而让自己感受最深的,还是到广州火车站去接待新生。

 

        看到火车站的“中山大学新生接待站”,我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1年前。也是那个地方,还是那个标牌,还有那辆同样的解放牌大卡车。不同的是当年高一届学长接待我,而这次是我和几个同学在接待新一届的新生。在人山人海的火车站,我们聚集了一批新生,把行李搬上大卡车后,我不停地给新生们介绍中大校园和生物系的现况,新生们个个露出欣喜的笑颜,不知是我的话语带来的惊讶,还是卡车奔驰时带来的凉风,将新生们一身疲惫的汗水与广场上闷热的空气全部甩在后方。

 

        开学后,新生们住一楼,而我们则搬到3304房间。那些在火车站认识的新生们,也时常来打听学校和系里的一些事情,我当然是一一介绍了,而且就如上一届学长指导我们一样,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中大以及生物系的校园精华和学生传统,就这样一届一届地传了下去。

 

        广州动物园两头大象不幸死了(后来据说其中一头是不小心掉到人工围栏前的水泥坑里而死,另一头则是殉情而亡),全部运到生物系来做标本。在大楼后门,教研室的专家们和动物房的老师们在做解剖,很多高年级的学长都参加了,当然主要是男生。我们这一届也只是动物班的男生参加了,后来分得几斤大象肉,到宿舍后面用锅子炒了,分给大家吃。那个味道酸酸的、犹如3分熟牛肉难嚼的大象肉,我估计这辈子不会吃第二次了。

 

这次经历,给很多同学一个启发,大家都相继在宿舍使用电炉、或者电热杯,做自己家乡的菜。男生宿舍是一幢老的建筑,也是教会学校的学生宿舍,电线老化严重。晚上,每层楼10多间房子,如果有4家以上同时使用电炉,保险丝就会马上断掉,一层楼就会黑黢黢的,男生们就想起用铁丝代替保险丝。校方也不是吃素的,经常来宿舍检查,没收电炉。我们的对策又改变了,改用一对铁夹子代替插线板,直接夹在照明电线上,只要人离开宿舍,电炉就收起来,校方人来也查不到电炉。校方再来一招,每天晚上11点,有人骑个单车,沿路把校园所有宿舍的电闸全部关掉。我们的对策还是有的,一旦那人离开,准有人冲锋上前,又把电闸合上。我们就是这样与校方玩猫与老鼠的游戏,成为大学生活中最刺激的时光。

 

年底到了,我们班级搞了一个新年联欢。就在我所在的宿舍304,房间比较大,高低铺一共10张床,9张桌子,其中一张床用来放热水瓶和饭碗,宿舍有9位舍友,当然也是同班同学(其它宿舍就不一定是同班的同学)。河南、上海的同学做水饺,广州本地的同学带一些点心给我们外地同学“尝鲜”,我可以演奏一段小提琴,有的同学则表演唱歌、武术什么的,还有的说自己的方言,把大家乐翻天。就在那一次,我才知道有人给我起了个外号,叫“龙司令”,据说是班上那个最娇小的女生取的,大约是觉得我这个人太严肃,这与中学时代的“惰性气体”没什么两样。俗话说,浓缩就是精华,她取的名字也是这般“精华”。后来,又有一位女生给我取了个外号,叫“内秀才”,大概是由于为某个同学生日作诗而得名。

 

广州的冬季是不一样的,最低气温也在5度以上,女生们大可以穿裙子,展示美丽冻人的身材。寒假的校园,学生饭堂每天只供应2顿饭,上午10点,下午4点,肚子饿了自己解决。那时候,学生服务部最畅销的还是方便面(那时还没有火腿肠),2毛钱一包,我就已经觉得比较贵了,而且一包还不够填饱。不过,对于我们来讲,最难解决的还是洗澡问题。学校没有热水,两个人就一人端一盆冷水,朝对方身上一泼,就好像过泼水节,反正不是泼自己,冷的也是别人。

 

广州春季的潮湿,也是比较难熬的。由于雨季时间比较长,当地人大多穿凉鞋或拖鞋,裤脚比较高,俗称掉筒裤。街上几乎看不到雨鞋,更没有北方的那种长长的风雨衣,而广州的风雨衣,则是一种类似夹克的防水带帽的短装。

 

校园寂静的夜晚,树林里传来此起彼伏的竹节虫的叫声,还有雨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露营在三角帐篷里潮湿的垫絮和凉席上;室内,一种长长翅膀的昆虫将日光灯包围着,可以感受蚊虫袅绕的气息;如果遇到下雨10天以上,蚊帐和被褥就感觉是湿漉漉的,墙壁可以冒出水珠,犹如置身晶莹剔透的龙宫;皮鞋也开始长毛,就像培养霉菌,正茁壮成长。近视眼就更加苦不堪言,眼睛会觉得很疼很涨,需要用热毛巾敷一下才会好一点。冇有经历过的人,是冇得这个经验的撒!

 

外地的同学都一样挺过来了,也许这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

 

友情衔接:

 

童年故事:

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250647-do-blog-id-20238.html

 

 

中学故事:

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250647-do-blog-id-22187.html

4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1 回复 rongrongrong 2009-3-15 22:58
适者生存。
2 回复 inor12 2009-3-16 00:23
总算知道掉筒裤的作用了, 原只觉挺美的.
2 回复 lfeich 2009-3-16 01:35
制大象标本的故事,很久以前听中大的老乡讲过,我还不信呢,哈哈哈。。。今天才知都原来是真的。
3 回复 qin-sheng 2009-3-16 02:00
龙司令,这称呼好。泼水节也有趣,锻炼人哪!
1 回复 kylelong 2009-3-16 02:02
lfeich: 制大象标本的故事,很久以前听中大的老乡讲过,我还不信呢,哈哈哈。。。今天才知都原来是真的。
做过很多标哦。中科院动物所还做熊猫标本。
1 回复 kylelong 2009-3-16 02:03
rongrongrong: 适者生存。
是这里理。
2 回复 kylelong 2009-3-16 02:04
inor12: 总算知道掉筒裤的作用了, 原只觉挺美的.
女士穿,比较好看。男生穿,我觉得不咋滴。
3 回复 kylelong 2009-3-16 02:06
qin-sheng: 龙司令,这称呼好。泼水节也有趣,锻炼人哪!
哈哈,后来去西双版纳,那个泼水节,把我的相机都淋湿了,妹妹们看见谁都是一盆水,不管你穿什么衣服,拿什么东东。以后我写旅游回忆录,有这一篇。
2 回复 qin-sheng 2009-3-16 02:16
kylelong: 哈哈,后来去西双版纳,那个泼水节,把我的相机都淋湿了,妹妹们看见谁都是一盆水,不管你穿什么衣服,拿什么东东。以后我写旅游回忆录,有这一篇。
龙老师生活阅历丰富啊!我对云南很有兴趣,早晚要去亲身经历一下。
1 回复 kylelong 2009-3-16 02:19
qin-sheng: 龙老师生活阅历丰富啊!我对云南很有兴趣,早晚要去亲身经历一下。
云南的确是好地方,值得一看。云南18怪,自己先了解一下。
1 回复 qin-sheng 2009-3-16 02:29
kylelong: 云南的确是好地方,值得一看。云南18怪,自己先了解一下。
十八怪我知道,吃得邪乎我也知道,只是没有身临其境过,毕竟不一样。
1 回复 lfeich 2009-3-16 03:03
kylelong: 做过很多标哦。中科院动物所还做熊猫标本。
哈哈哈。。。我不相信是你们吃大象肉的事情。你有做过熊猫标本吗?
2 回复 xinsheng 2009-3-16 04:37
冇 comes from Cantonese?
2 回复 kylelong 2009-3-16 05:26
qin-sheng: 十八怪我知道,吃得邪乎我也知道,只是没有身临其境过,毕竟不一样。
哈哈。下次我一定讲讲。
3 回复 kylelong 2009-3-16 05:58
lfeich: 哈哈哈。。。我不相信是你们吃大象肉的事情。你有做过熊猫标本吗?
熊猫标本没做过,他们做过的,肯定吃过熊猫肉。不过,我的确就是那次吃大象肉。
2 回复 kylelong 2009-3-16 06:01
xinsheng: 冇 comes from Cantonese?
Wu Han language.
2 回复 lfeich 2009-3-16 06:04
kylelong: 熊猫标本没做过,他们做过的,肯定吃过熊猫肉。不过,我的确就是那次吃大象肉。
这个系的都厉害!
1 回复 kylelong 2009-3-16 06:32
lfeich: 这个系的都厉害!
2 回复 绿水潭 2009-3-20 12:07
我妈妈是大学生物系老师,我也尝过不少稀罕的东西...
1 回复 kylelong 2009-3-20 20:45
绿水潭: 我妈妈是大学生物系老师,我也尝过不少稀罕的东西...
生物系的就这优势。医学系的就不行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3 03:2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