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在没有地铁的中国城市,多数人上下班都是挤公交车(私家车和领导干部除外)。一个“挤”字,把中国的城市交通状况描写的恰到好处。曾几何时,我们的市民都有排队上车的习惯,不知什么时候丢失了。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浮躁?
城市人口的剧增,郊区人口的加入,生活节奏的加快,都是导致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暂且不谈道路拥挤,城市的公交系统逐年扩大,车辆也是逐年增多,可“挤”的现象就是一直困扰着市领导。城市发展私家车、公款车、专用车等等,都是直接导致公交车数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假如一个城市的公交车数量占80%,其它专用车辆只占20%,中国的人口数量并不是一个问题,但实际情况刚好相反。这个实际情况与北美是不同的,因为北美人口少、地盘大,公交车与其它专用车的比例刚好相反:20%:80%。
一个中等城市,30年前可能有30条公交线路,30年后估计有300条公交线路,公交的发展就是赶不上城市发展,以致于很多城市相继发展地铁。但就是在有地铁的城市,“挤”公交车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这里所说的“挤”,通常是发生在上下班的高峰期,还有节假日等休息日。
镜头一:车未停稳,门刚打开,蜂拥而上。身强力壮者,先上,没有前门上后门下的规矩,下车者要苦苦“挤”下车。老弱病残者,如果能够上车,也是最后,但多数时候是不会在这些时候“挤”公交车;
镜头二:刚挤上车,才发现自己手机没了、或钱包没了、或包裹没了、或口袋背包被划开等等。想下车追,也挤不下去,车却已经开远了;也有运气好的,可以“挤”下车,但车门口站着2个人,不知道干什么的,当下车时发现自己手机没了、或钱包没了、或包裹没了、或口袋背包被划开等等,车却已经开远了;
镜头三:老弱病残专座,都是年轻人;抱小孩的妇女站在座位旁边,没人看见;车上有人偷钱包,看见了的人,立即转头看窗外;车上有人专门“挤”女士,周围的人也没有看见;
镜头四:夏天热,空调车加费2元;非空调车,犹如蒸笼桑拿浴。下雨雪天,窗户边的椅子全是水,没人坐;下太阳天,有阳光的一边火气旺,没人坐;
镜头五:公交车大多是承包的,同一线路的公交车比赛,“多拉快跑”地干革命,往往就是乘客没有上车或者没有下车,等下一站吧;要不就是乘客的一只脚在车外,或一只手在车外,演绎“巴士惊魂”;乘客受伤的事故,时常发生;
镜头五:售票员难得向后走动售票,不过,很佩服售票员的记忆力,谁没有买票,记得清清楚楚;有时候后面把零钱一个一个传递到前面,再把票一张一张传递到后面;最麻烦的是票价1.2元。
进入21世纪后,城市公交发展很快。高档空调车逐渐取代了原来的“摇摆叮当车”,上车购票也是刷卡了,座椅也漂亮多了,车上也安装了闭路电视,很多还有报站服务,旅游专线还是双层的。但“挤”的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这使我想起童年在春节时才有的乐趣:挤、挤,挤糯米;压、压,压糍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