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时间:1986年9月
中华鲟(或称中国鲟,别称鲟鱼、鳇鱼、苦腊子、鳣等;英文:Chinese sturgeon;学名:Acipenser sinensis)是中国特产的珍贵鱼类,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是古老珍稀鱼类,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迭纪,它们与大熊猫一样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是研究鱼类和脊椎动物进化的活化石,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生活在同一水域的白鲟并称为中国的“水中国宝”。
1970年破土动工、1988年全部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万里长江上建设的第一个大坝,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约3公里处。长江出三峡峡谷后,水流由东急转向南,江面由390米突然扩宽到坝址处的2200米。由于泥沙沉积,在河面上形成葛洲坝、西坝两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为长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在枯水季节断流。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横跨大江、葛洲坝、二江、西坝和三江。
中华鲟是一种洄游鱼类,形成了稳定的生殖回游习性,有自古以来固定不变的航道:亲鱼从近海回游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孵化出的鲟苗顺流而下,漂游入海,大约10年后,幼鲟长大了,又追寻它们童年的足迹,从大海返回上游寻根产卵。从生态学上来讲,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水生态环境的灾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破坏了中华鲟的洄游与产卵。中国几个相关研究所于1984年开始首次放流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至今共向长江、珠江放流中华鲟 500万尾以上。与中华鲟相关的一系列的研究,包括天然产卵场迁移、产卵场天然饲料分布、人工繁殖、人工放流、生态学研究、遗传学研究、生理学研究、系统发生研究等等,目前已经取得巨大进展。
1986年9月的一天,我第一次参加中华鲟的人工放流与采样。
当时,宜(昌)黄(石)的高速公路还没有修建,从武汉到宜昌只有崎岖不平、车多路窄的国道,小车要花近7个小时。而我们这次人多,除了当时的所长,还有2个技术骨干,再加上我们5个第一次参加中华鲟人工放流的大学毕业生,只能用一辆小面包车全部“装下”。那时的小面包车没有空调,虽然车里人多,但只要开起来,车里还是有凉爽的风的。过了湖北的枝城,我们就进入山区。中途还在一个山区小城镇的路边餐馆里吃过一次午饭。
位于市区的中华鲟研究所(1982年成立)当时并不是很大,研究实力也与我们研究所(1958年成立)相差很多,但一路上听所长的介绍,这两位所长的交情还是很深的。当时的所长正进行一项有关中华鲟的研究课题,与宜昌中华鲟研究所有合作。第一次到宜昌,由于是公差,没有人去逛街,不知道宜昌的市容街景。面包车到了宜昌,已经是晚上,但招待所的餐馆里已经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所长要求大家明天完成工作任务后再喝酒,因为明天的工作很重要,而且起床很早。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吃过稀饭馒头咸菜,就随所长们和当地的老师们一起到了葛洲坝下游的江边。虽然是夏天,但早上还是比较凉快的,再加上江边的风一吹,感觉是十分的爽!这里江面很宽,看不到对岸。两艘机动船的甲板上,几个大塑料盆里装着中华鲟的鱼苗,而且还是用双层塑料袋包扎的,里面装了三分之一的水,然后再用氧气充满空间。黑黑的小鱼苗,大小在10-20厘米之间(中华鲟成鱼的长度在2-3米之间,体重500-600公斤)。想必今天凌晨时,当地的老师们辛苦了好一阵子。
机动船开到江中一处水流比较缓慢的水域,我们打开塑料袋,把那些活蹦乱跳的小家伙,连同水一起倒入江中,小家伙很快就消失在江水中。据老师们说,这样大小的中华鲟鱼苗的存活率约为6%,因为在长江中,中华鲟的敌害鱼类达10余种,而人类是中华鲟最大的“天敌”。因此,中华鲟的人工放流工作,要长期坚持才有效果。我们这次放流的中华鲟鱼苗,估计有几千尾。后来参加的几次放流,每次都是几万、几十万尾,因为后来的繁殖技术和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参加的单位也多了。
人工放流工作结束后,我们又立即回到中华鲟研究所。大院内停着一辆刚从葛洲坝上游开来的大卡车,上面装着一条被冰块“包埋”着的2米多长的中华鲟。老师们解说是,前天这条中华鲟在葛洲坝上游一带被一渔民用渔网弄起来,身体多处受伤,不久就死掉了。估计死亡时间约为35小时。
我们几个与其它老师一起,到实验室大楼拿来采样器材,工人们也把鱼身体上方的冰块移开,我们随即开始解剖采样。大家根据自己实验的不同,分工采样不同的部位,放入液氮中保存。我做的是同工酶方面的工作,采集了一些肾脏、心脏、肝脏、肌肉、血液、鱼卵、眼睛等组织样品。从表面上看,这条鱼还是很新鲜的,虽然有些组织(比如鳃、肾)有点开始腐烂,但愿我们的实验能够获得结果。
下午离开宜昌前,我们到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坝顶上参观,才感觉到这个工程的巨大与震撼!这也是我第一次参观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不记得是免费参观,还是当地领导的特意安排,我们一行直截走进了坝区。站在坝顶,感到两边江水的落差还是很明显的:20米!当然,这与后来建成的三峡大坝就差远了:113米!
我们特意观察了下游船只到上游,进闸的全过程:三座船闸中,大江1号船闸和三江2号船闸为当时的中国和亚洲之最。船闸各长280米、高34米,闸室的两端有2扇闸门,下闸门两扇人字型闸高34米,宽9.7米,重600吨,在当时号称“天下第一门”。逆水而上的船到达船闸时上闸门关闭着,下闸门开启着,船驶入闸室内,下闸门关闭,设在闸室底部的输水阀打开,水进入闸室,约15分钟后,闸室里的水与上游水位相平时,上闸门打开,船只驶出船闸。下水船过闸的情况下好相反。每次船只通过葛洲坝大约需要45分钟。
由于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那个山区小城镇的路边餐馆里的饭菜还不错,尤其是那“江鲇火锅”让人不能忘怀,我们回去时又想去那里“充电”。可这位司机在晚上的山沟里迷了路,急的不行。大家也没有谁埋怨他,但所长在此,大家肚子又咕咕叫,他看见一个过路人,就停车下去问路。司机下车不久,面包车就开始慢慢向山沟滑下去,没人想知道后果。虽说是晚上,但在月光下,右侧的高山和峭壁,左侧的深沟和大江,都看得清清楚楚。大家一阵大叫,司机赶忙跳上车,将面包车刹住。原来是司机一时心急,忘记手刹。这个心惊胆跳的经历,给大家上了一次难忘的驾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