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医学基础理论系列之三:传统营养学的理论基础
营养学,从字面上解释,是研究食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食物营养成分在机体里分布、运输、消化、代谢等方面的一门学科。其实,古代中国也有营养学,我们称之为膳食营养学。传统的中西方营养学各有优势与特点,都属于替代医学范畴,二者的理论基础有一定差别。
1,传统西方营养学的理论基础
营养学的英语单词是:Nutrition,被解释为:(1)一个生物体吸收,使用食物和液体来保持正常的功能、生长,以及自我维护的有机过程;(2)食物对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是传统西方营养学奠基人之一)三大名言:(1)要让食物变成你的药物,不要让药物变成你的食物;(2)营养才是万能药,最好的医生是自己;(3)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始于肠道。所以,传统西医的根基也是营养学。
传统西方营养学的理论基础有两个:
(1)七大营养素平衡理论:西方营养学将所有食物分为七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水、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等,注重营养平衡;对于具体的某种食物,又分为营养素、非营养素、抗营养素等组分;食物的营养价值能提供身体的恒定、生长与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素与大分子;因为定量,强调比例,可以称之为精准营养学;这也是免疫学和临床营养学的基础之一;
(2)食物营养的能量平衡理论:七大基础营养素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s),并提供能量(准确讲是ATP);水和膳食纤维是常量营养素(Constantnutrients),但不提供能量(ATP);矿物质和维生素是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s),它们也不提供能量(ATP),但却是维持生命的基础营养素,大多数属于辅酶,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食物能量的具体数值(热量、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等),着重于卡路里摄取量与身体所需能量达到平衡。这也是运动医学的基础之一。
2,传统中国膳食营养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营养学,是基于几千年的中医养生理念。在7000多年前,古老的中国就开始营养学研究了。最初的研究是从食物是否有毒开始的,如神农尝百草,目的是确定是否有毒;3000多年前,社会安定,黄帝诞生,将食物与健康的研究推进了;《黄帝内经》有记载食物要点: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传统中国膳食营养学的理论基础也有两个:
(1)九大膳食营养平衡理论:人类的膳食来源分为九大类:谷物、坚果、蔬果、根茎、豆类、肉食、蛋类、奶类、水产品。传统中国膳食营养学,在讲求食疗与药膳的基础上,重在营养与调理,关注的主要是人的整体;民以食为天,天人合一,是在介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常观”层次;因为划分地区菜系,强调色香味,可以称之为模糊营养学;
(2)食物的寒凉温热平衡理论:基于人体九大体质的分类与判定,在阴阳理论基础上,将食物划分为寒凉温热平五类,与人体体质对应;同时,又依据食物的药性或偏性,将食物划分为补益类食物、理气理血类食物、温里清热解表类食物、化痰止咳平喘类食物、食疗药膳中药材等五类;传统中国膳食营养学更多依赖的是食用后的效果反馈,属于典型的经验累积,是反复食用后效果的归纳、总结与调整;主张辨质、辨证施食,强调每个个体有着诸多的生理差异,须借助“因人制宜”的针对性方法加以解决。
最后的结论:传统中西方的营养学理论基础仍需要不断发现、提取、合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