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99条(65):人性是爱的满全

作者:kylelong  于 2009-7-16 03:5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哲学哲理|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6评论

关键词:

人性,是人的本质,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质、基本属性。在过去,人性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作为中性词,在中国文化中,对人的本性,有人性本善论的观点,以儒家孟子为代表。三字经开篇即为“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人性本恶论的观点,以儒家荀子为代表,有“人之性恶,其善伪也”的论断;另一种含义是指作为人应有的正面、积极的品性,比如慈爱、善良,类似于英文中的Humanity。通常所说的人性,以后一种涵义居多。

 

人为了生存而占有空间、资源以及食物等,从人类本身以外的其它物种的角度讲,可以有善和恶(这个由利益的得与失而产生的)两种说法;从人自身角度讲,并无善恶可言(其得以生存并非因为善;得以终结亦非因为恶);而从社会学角度讲,人性这个词被赋予了种种行为规范,符合了某个利益体的行为规范,就叫“有人性”,同时换个利益体角度又可以叫“没人性”。对于人类的生存福利行为,可以归结为“有人性”;而对于大自然的资源掠夺行为,可以归结为“没人性”。在“善”的行为规范之外,就是人的兽性,即人性残忍的一面,你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动物的本性”;而人性仁慈的一面,你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植物性的一面”,因此人性=动物性+植物性;人性=生物性。

 

 物虽无灵却有其性,物之性(物性)就在于“求我生存”。人是从物梯次进化而来的,此种简单的事实决定了:人性必然与物性有相通之处,因此,人性应当与“求我生存”相关联。然而,那个代表着物性全部内容的“求我生存”,对人来讲却远远不够了,因为人与物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全面占有人类本质存在”的具体要求是人的能动本能和肉体组织同时得以协调地实现,甚至就是简单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极大丰富”。如果用“幸福”一词来表达人在所自然产生的这种对精神产品的双重需要,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人性就是“求我自由与幸福。”

 

 人性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自由表达。当人理智地释放人性的自由时,自我的良心就给予意志上的平等,自我的欲望就回归到美善的表达,爱的情感随之产生,人就会在人格上得到某种满足,身体上的满足是快乐,心灵上的满足是欢喜,这种人格(身心)上满足就是幸福。人性就是爱的满全,当真理在人身上的具体表现爱时,爱是法律精神的源泉,爱是人良心的机能,爱是人对真、善、美的向往、回应和给予。这种爱,可以称之为人性的[忄美]。爱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最高表达,因为人人都拥有真理,真理性是人和宇宙的共同本质,显示了人生的上升真相。人性的本质,即每个人都拥有真理的真相,真理性是人和宇宙的共同本质,作为存在的人不会失去真理性,所体现的真理性是真正平等的。这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人的地位确立在与宇宙同等的位置,人的真理性与宇宙真理性同等发展,人可以通过人格的上升,将生命的意义和脚步遍及全宇宙,将人性的博爱散布到全宇宙之中。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开始意识到研究自身以后,他们所面临的人类,无一不处在有机的社会组织之中。很自然地,他们便由此得出结论:人天生就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什么人类需要组织在一起呢?是因为唯有群体、唯有结合成有机的组织,将不同个体的力量有机地集成为一股集体的力量,才能更好地谋求生存、更好地实现人性。人类怎样才能组织在一起呢?人类可以依靠它所独有的能动(那种具有明确目的导向的创造性精神),使得人类天然地具备了那种组织能力,而且可以使他们的组织变得日益完善,以取得更大的组织效果。由此可见,人类不仅具有共同的人性,还具有趋向共同实现人性的能力。

 

然而,我们这个社会,这个由人类所统治的社会,并没有实现最大限度的全人类共同的人性。因为人性的实现过程已经复杂化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是一种能动之物,人对“求我自由与幸福”追求的思维变化导致了我们几乎都忘记了“创造出自身的自由与幸福”的途径。因为欲望和占有,将人类社会异化,构建出不同的组织,而逐渐远离实现人类共同人性的唯一的合理目标。

 

因此,“人性是爱的满全”,是全人类共同追求并努力实现的目标。

4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1 回复 海外愤青 2009-7-16 05:51
太高雅的论点了。
0 回复 kylelong 2009-7-16 11:12
海外愤青: 太高雅的论点了。
虽说人都很自私,但在探讨人性时,总还是要尽量抽象一点,把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
0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09-7-16 11:21
龍老師﹕﹕﹕
是否還有一種理論是人性本無善惡,後日受環境所染。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是孟母三遷之原因。
0 回复 kylelong 2009-7-17 06:45
來美六十年: 龍老師﹕﹕﹕
是否還有一種理論是人性本無善惡,後日受環境所染。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是孟母三遷之原因。
是滴,“人之初,性本无”,有这样的理论。在这3种理论中,我比较喜欢“性本善”和“性本无”。西方比较流行“性本恶”。
1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09-7-17 07:49
kylelong: 是滴,“人之初,性本无”,有这样的理论。在这3种理论中,我比较喜欢“性本善”和“性本无”。西方比较流行“性本恶”。
我認為“性本無”。因此需要教育,導之向善。
如果是“性本善”,就不需要教育及法律了。正式烏托邦,生活如天堂。多好。
0 回复 kylelong 2009-7-17 08:21
來美六十年: 我認為“性本無”。因此需要教育,導之向善。
如果是“性本善”,就不需要教育及法律了。正式烏托邦,生活如天堂。多好。
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有的时候,善与恶也是相对的,也没有一个标准,因此,性本善,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如果说性本无,倒也简单,一切都是环境决定。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20:5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