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对于非商贸领域的职场人士来讲,贸易类、营销类、地产类等的广告似乎关系不大。生活中,最直接的广告植入,就是电视广告,其频率与中国差不多。但多伦多的电视台,有广告专用频道,也有无广告频道,其它的频道就是广告插播了。对于来加拿大不久的人,对当地不熟悉,也不知道什么商品好,更不知道什么地方有的卖,看电视广告就是最好的途径了。报刊杂志中的广告,也是很多,尤其是免费报刊杂志,几乎广告占了一半。但其中的内容还是比较实用的。
一些大商家、大厂家的大型广告也很有气势,一般在大型超市、公共场所、公交系统、地铁站、公交站等地方都有,多数还是有灯箱的,夜晚有灯光,或者霓虹灯,但是少有音响喇叭,比较安静,很少有室外的促销活动。
以上的广告形式,都是商家的行为,对你来讲是可有可无,但有一类广告,很是让人头疼,那就是fly。每次打开信箱,fly就把信箱塞得满满的,甚至一些fly会插在门缝里,或者从大门下面的门缝塞进家里。内容主要是食品、家具、家电、房子、餐厅、按摩、旅游、学校、法律、药店等。相反,中国的这类广告,则都是粘贴在大街小巷的电线杆子上,或者楼房的墙壁上。哪种好呢?都不好!(有村民建议买便宜货,就上http://www.redflagdeals.com/看看,比fly好。值得借鉴。)
多伦多的街头小广告也有,但“文雅”一些(在中国被称为“牛皮鲜”)。通常是在相对固定电线杆子,或者其它柱子中间,有一个专用的“广告栏”,可以用订书针(如果是木头)或者透明胶带(如果是水泥或钢铁)固定在上面,而且在广告之后,自己还要负责清理。除了商业广告,还有业余课程、艺术班、语言班、自助游,有时候还会各种教会的宣传单,总的来讲,“污染”情况比中国要好一些。有一次,我走在小巷里,迎面来了两位金发碧眼的美女,一看就是多伦多大学的学生,突然,她们用十分标准的北京普通话与我对话,要求我加入教会。我完全没有准备,不知道用英语回答,还是用汉语回答。然后,她们递给我两本教会的小册子,希望我周末参加活动。可见,教会的力量有多大,可以让西人说出美妙动听的汉语!不过,类似这样的广告推销,发生在唐人街中心地带,是FLG组织对人类社会的扰乱。
加拿大虽说是一个法制国家,但是商业欺诈也还是存在。广告的方式是多样的,除了上面讲的几种,还有电话、手机、邮件以及熟人亲自介绍等。第一次遭遇商业欺诈,就是一个熟人介绍的网络电话。到加拿大不久,家里打算安装一部网络电话(COMWAVE),介绍得很好,什么服务周到,不会乱收费等等,结果,电话信号不畅,我要求退回。公司回信说,可以退,但预交的费用不退,而且还要我自己花钱把电话装置邮寄给公司,否则如何如何。
第二次遭遇商业欺诈,是来自网络,还是安装电话。网络中,这家公司说服务周到,一次性安装电话、电视、网络三项,可以优惠18%。一切都通过电话敲定了,到了安装时,就只是安装了电话,没有电视和网络。再次打电话过去,公司已经消失,后来结帐时,当然就没有优惠啦。再回头看看网络的广告,公司还在!继续联系,公司已经换人了,不认账;那个网络说这是公司的事情,与网络无关。可见,网络的商业性多过服务性。
还有一次是来自网络。我上网查询VISA卡的信息,谁知这个VISA卡公司与另外两家公司(住房保险和医疗保险)有合约,把公司的合约绑定在一起。我进入VISA卡公司的网站,另外两家公司的合约(不是他们公司的网站)就跳出窗口,我以为是VISA卡公司的合约,点击后,就做VISA卡的事情去了。月底,那两家公司就邮寄了费用单。而且是自动从VISA卡上划帐,根本不用通知本人。看来,商业欺诈是无处不在,国外可能还严重一点。
我是从来不相信广告的。希望广告业早一点从我们这个社会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