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中国有一个汉字“迁”,发音:qiān。意思是变动、转变的意思。
日本汉字中,有一个类似的汉字:“辻”,发音:shí 。意思是十字路口,英语crossroads。中国孩子在学习时,一定要区分。
这个汉字,也是在“统一汉字”中,微软、紫光、中国《汉语字典》等都有收录。一些人对于韩国汉字和日本汉字有不同看法,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汉字自唐朝传入日本后,被曾奉为“正政之始”、“经艺之本”,但随幕府至明治起,中国由盛转衰、日本民族意识抬头、和学兴起、西学传入,日本人开始思考汉字的优劣。汉字衰落之时,日本社会纵然普遍认同文字改革的路向,但改革路向意见纷陈,有主张转用平假名、罗马字,甚至转说英语、法语,最后,减少汉字论和文言合一的路线得到落实,日本政府于1946年颁布《当用汉字表》和《现代假名用法》,限制汉字的运用,1960年代一度出现反思潮,再次放宽汉字运用。自17世纪的新井白石算起,日本汉字改革史已长达300余年。
1949年以后,中日两国使用的汉字,本来都是汉字的繁体字。但后来两都进行了文字改革,有的字我国简化了,日本没有简化;有的字日本简化了,我国没有简化。有的字两国虽都简化了,但简化的却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写日语时,一定要写日语汉字,不能写中文的简化汉字。
日本政府于1946年进行了一次文字改革,规定了一些汉字作为使用的范围,共有1850个,这叫做“当用汉字”。当用即“当前使用”或“应当使用”之意。这1850个之外的汉字不再使用,改以假名表记。但这只是政府的规定,仍还有人按习惯使用非当用汉字。1981年10月1日,日本政府又公布实行了“常用汉字表”,规定1945个常用汉字作为“一般社会生活中使用汉字的大致上的标准”。
日本汉字(日文:漢字,假名:かんじ,罗马字:Kanji),又称日文汉字,是书写现代日文时所使用的汉字。日本汉字的写法基本上与现代中文使用的汉字大同小异。也有一部分日文独创的汉字,则称为日制汉字或和制汉字、国字,当中部分已被中文收录,现在和制汉字主要是未被中文收录的汉字。古代日本完全使用文言文,所以不存在和制汉字。《诸桥大汉和辞典》是最大的日本汉字字典,共记载接近5万个汉字。
世界上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日常所使用的汉字约为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世界上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日常所使用的汉字约为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21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日本今昔文字镜》,收字15万个。
由此可见,汉字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像有人说的,汉字没有发展(关于汉字的发展,以后有专门文章论述,这里也有一些: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250647-do-blog-id-25369.html)。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许多西方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快地进步,因为他们的文化中,包容了外来的思想文化。这话很有道理。前几天,介绍了一个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龙潭老鼠)。在1900年就被英国官方认可,成为正式英语。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汉字中。一个汉字是否适用,要看是否实用;如果实用,还是值得认识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