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大学毕业前夕,同学们基本上都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单位。
按照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原则,也就是国家计划与个人申请相结合的原则。总的来讲,大的原则还是:哪里来回哪里去,本地的留本地。不过,也有一些例外。一个是当时海南省刚刚成立(从广东省划分出去),启动了开发机制,有的同学报名去了海南,成为建设海南、开拓海南的第一批大学生。另一个是部队(军事单位)也是首次在中山大学招收大学本科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我放弃了上述两个机会。
7月底,到向往的那个国家级水产研究所报到之后,第一阶段就是熟悉环境和政治学习。人事处处长是一位部队转业的军人,当时研究所的书记以及各行政部门的领导,全部都是部队转业军人,其实,那个研究所也不是军工研究所,只不过是一个中央直属单位,所长级别较高,据说早期还有军人站岗。最初的那个水产研究所的上司是水产部,部长与所长的关系,好像是很密切。1970年5月,农业系统各部委合并,成立农林部,撤销水产部。当时也没有农业部,水产研究所归农林部水产司管辖,后来才有渔业局,再后来又有了水科院,官儿就是这样越来越多的。
每天上午学习上面的红头文件和研究所历史,还有研究所的规章制度等等;下午就是参观实验室,标本室,整理自己的单身宿舍;每人每月还可以领一定数量的文具,如信纸、信封、铅笔、橡皮擦、钢笔、墨水、笔记本等等。当时的单身宿舍,是从研究所的招待所划出来的几间屋子,我们当年的毕业生有5个,4男1女。单位给我们提供了床、床垫、蚊帐、桌子和凳子,其它的生活必需品,就要自己配齐了。宿舍是两人间,而卫生间和盥洗室是公共的;由于原来就是招待所,有吊扇,再加上是一楼,所以夏天还是比较凉快的,那时也还没有空调。
那女生的确是位美女,分配在单位编辑部工作,但是名花有主的,我那时也是名草有主的,也许是同病相怜吧,我们反而比较走进。实习期间,我们很多时候都在一起,这导致人们议论纷纷,以致于后来我们无话可说。不知道是否这个原因,几个月后,她就调离了,人言可畏啊。这样一来,所长则亲自出面给我介绍女朋友,现在想起来,好像是想用美人计似的,因为当时那个研究所里,没有几个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再加上一些历史原因,研究所十分缺乏年轻人。研究所所在的那个小城市,大学生也不多,只要有一个单身的男大学生,几乎全市都知道了,可见那个城市有多大。不过,我还是恪守自己的诺言。傻吗?Who knows?
单位的食堂为我们单身职工提供3餐,自己要先到会计室买饭菜票。记得第一个月的工资是54块(人民币),当时的一顿早餐也不过5毛钱左右。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休息、娱乐,当时的心情都是十分兴奋的,总算是结束了学生生活,自己可以挣钱了!
我们的实习地点,是位于市郊区的渔场,据介绍有200亩水面。单位每天早晚都有专车接送,定点定时,往返于研究所和渔场之间。而那个渔场的四周是一圈很高的围墙,围墙外面是当地的农田。一条马路将渔场分为南北,路南的基本上都是做研究用的实验鱼,路北的基本上都是鱼种;场部在路北,此外,路北还有水库、实验室、食堂、职工宿舍、员工及家属小区、饲料加工厂、养鸡场、养猪场、果园、温室等等。路南路北都有很多员工及家属的自留地,可以种各种蔬菜,绝好的一个世外桃源!
我们5个的休息间,在场部中央大楼的二楼(也是顶楼),中午可以休息;休息间有床铺、桌子、凳子和吊扇,可以午休,也可以看书。那时还没有冰箱,附近也没有小卖部,更没有冷饮;要喝水,就拿热水瓶到食堂打开水,然后倒入自己的碗里,在吊扇下吹凉后,再饮用。郊区农村的夏季,那个气温高达40多度,又没有空调冷饮;我们唯一的解暑方式,就是不停地用水桶接冷水,然后浇到自己身上,还有整个床铺上,睡“水床”。
我们实习分两组。第一组学习在饲料加工厂学习做饲料,包括饲料配方、加料、轧制、烘烤、晒干、收集、装袋等等,还要学会观察颗粒的颜色、硬度等;第二组学习喂养实验鱼,包括学习观看水质、鱼的进食、投料等等。一般是早上和下午各一次,如果遇到水质不佳,还要放水、进水;遇到死鱼,还得捞起来。两组轮换,上午几乎就是劳力活;而下午太阳很大,就在宿舍理论学习,主要是自学,也可以请教渔场的老师们。我就是在那段时间,学习了水产的全部基础知识,而且自己也弄了一个养鱼缸,从鱼塘里弄一些小鱼来养,每天赏鱼,算是自己的宠物吧。虽不名贵,但还是可以给人宁静、悠闲、自由的感觉。
冬季来临之前(一般是从10月份开始一直到12月底),渔场需要清理所有鱼塘,专业术语叫“清塘”或者“干塘”,也就是先把鱼塘的水排空一半(普通鱼塘深3米左右,水库深6米左右),再把鱼塘的鱼全部拉上来(即拉网,两边各有3-4人用人力拉上纲,而水下的员工穿1米2左右的封闭式下水裤,用脚踩下纲,所谓纲举目张,慢慢合拢收网),可以将当年的大规格成品鱼、未成熟鱼以及亲本鱼(来年用于繁殖的父本和母本)分别归类,等候场长统一分配安置。还有,鱼塘的鱼基本上都是混养,也就是立体养殖,鱼类的生存空间分为上层、中层和底层,比如白鲢鱼是上层鱼,武昌鱼是中层鱼,青鲩鱼是底层鱼。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也可以高效利用饲料。清塘时,同种的鱼还要归到一起;来年喂养时,个体差不多的鱼儿在一起,就不会因为个头大小不同而饥饱不均的现象。
拉网的最后几分钟,鱼儿高度集中,就会形成电影中常见的鱼儿跳跃的情景。有时,鱼儿可以跳出水面2-3米高,甚至跳到池塘边的鱼篓中,自投罗网。渔场的鱼,基本上就是常规品种,如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以上称为中国的四大家鱼)以及鲤鱼、鲫鱼、团头鲂(武昌鱼)、黄姑鱼(黄颡鱼)、罗非鱼等等。做实验研究的鱼,还会有一些杂交品种、野生品种和引进品种。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不对外买卖),还没有大量养殖高附加值(高市场价格)的鱼类或水产品,直到1998年以后,才开始有,如螃蟹、龙虾、乌龟、甲鱼、鲶鱼、鮰鱼、鳜鱼、鲟鱼等等。
清理分类鱼种的老师们,在最后总能够发现一些“异类”,比如乌龟、甲鱼、泥鳅、鳝鱼等等,有时候还可以发现一些渔场没有的珍贵鱼类,比如鳡鱼、翘嘴鲌(刁子鱼)、乌鳢(黑鱼)等,那就是他们的晚餐了。最后还会有很多很小的“杂鱼”(比如鳑鲏),都是通过水源进入渔场的,要全部弄出来,否则会与大鱼争夺饲料。我认识的鱼类,基本上就是那时候学的。
在清塘过程中,因为我们不认识鱼,只有苦力的干活,也就是搬运;每人一条1米多长的亲鱼搬到另一个鱼塘里。看上去很简单,可那鱼是活的,离开水面后要摇头摆尾;鱼尾巴一摇,甚至可以把人打倒。这还是轻的,一条鱼最多30斤40斤,可还有很多鱼需要用水桶用肩挑,一担鱼就是100斤左右。这样下来,晚上回家,就基本上不能动弹了。
待鱼塘的水用抽水机全部抽干后(通常在一个角落会挖一个较深的坑,让最后的水全部集中),我们就可以看见鱼塘的底部了。除了坑坑洼洼的鱼窝外,还有无数的河蚌和田螺。那时候,湖北省还是血吸虫高发地区,有水源的地方都是比较危险的。我们几个就穿下水裤下到鱼塘的淤泥中捡河蚌和田螺。实习结束后,我们还专门做了血吸虫体检,似乎大家都没事,很幸运。
在清理水库时,由于水库的面积很大,鱼儿多,放水也得好几天,拉网就比较费劲。开始就用人工划小船到水面中央,并用手网撒网。拿镜头就像电影里面一样,一只手拿着渔网的上纲(栓在手腕上,不要脱掉了),另一只手抓紧一大把渔网,由于下纲上有很多铅锤,比较重,用力抛出去之前,要前后摇几次,看准用力的方向,依次将手中的渔网铺开,如果没有经验,有可能返回来将自己网住。我们这些新手,一下子也学不到家。
大规格的成品鱼,基本上是分给单位职工的。每天鱼塘清理完后,场长就给大家分鱼;单位也会来一辆拖鱼的专车等候。由于我们在渔场实习,鱼渔场所有的老师和员工一样,在渔场拿一份,回到单位又拿一份;再加上自己弄的野杂鱼、河蚌和田螺一大桶,常常是累得要死也心甘情愿。毕竟,那时候的工资只有54块!所以,从10月份开始一直到春节前后,真是吃不完的鱼,每天就是想办法如何解决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