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说鬼(上):东西方鬼节及习俗

作者:kylelong  于 2009-10-31 21:4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文学文字|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5评论

关键词:

 

中国的鬼节

 

 

中国汉族有三大冥节(即鬼节):中元节、寒衣节和清明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Hungry Ghost Festival),又叫鬼节。按风俗习惯都要上坟、焚香、烧纸钱来祭祀故去的先人。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在俗称的“鬼节”。

 

 

因为这天佛教也要举行“盂兰盆会”念经超度亡灵,所以也称“盂兰盆节”或“盂兰节”。盂兰节(Ghost Festival,或Yue Lan festival)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指的是释迦十大第子目莲的母亲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借功德救母亲。

 

 

 

中元节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又为地官赦罪日。一般认为在鬼节的正日,亦是鬼门大开的日子,这时候阴气最重。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野鬼,都在鬼月,即农历七月举行普渡会。因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故又称瓜节。

 

按传统说法,鬼节之月,阎王爷会给鬼放假的。有的说是只放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的假;有的说放半个月的假,有的则说是从七月初一开始,一直到七月三十,放整整一个月的假。不管放几天假,总之这个七月是鬼们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可以松绑,可以自由活动,暂且不受阎王爷的制约。

 

七月初一起,地狱(阴曹地府)中的游魂野鬼就开始被释放出来,他们可以在人间游离一段时间,接受人们的祭祀,直至七月三十,鬼门关会再度关闭,鬼节的节期亦就此结束,所以当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边或海边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还有,最好不要乱说一些不吉利或得罪灵界的说话,以免招惹阴灵。一名话:谨言慎行,宜静不宜动。

 

尽管各地祭祀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比较重视,有的地方还演变成了一种集会的风俗,比如小商贩们会集体摆摊上供,有的百姓成群结队去河边放灯,有的还燃放焰火,有的文人墨客还借此举行“盂兰诗会”等等,搞的不亦乐乎,使人非但感觉不到鬼节的阴森,反而颇有些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味儿,特别是孩子们,还以为真象过年一样的过节呢!

 

其它的习俗还有:

 

布田: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

 

水旱灯: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施歌儿: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寒衣节(Winter Clothing Festival)(十月初一),亦称冥阴节。古人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上坟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焚烧五色纸(包起来,晚上在门前烧),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初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此外,钦天监要在这一天颁布新的皇历。钦天监,即中国古代国家天文台,承担观察天象、颁布历法的重任。钦天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当然,壮族等少数民族也有寒衣节。

 

 

清明本是我国的24节气之一,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是我国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历史),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等,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阳历来说,清明节是在每年的45日前后,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有清明踏青,并有荡秋千、拔河、斗鸡、放风筝、蹴鞠等一系列活动的习俗。

 

 

 

西方的鬼节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31日,有个“Halloween”的节日,即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很多民族都在万圣节前夜有庆典聚会,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 Day”。这就是“Halloween”的演变历史,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2000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 Hallows Day),“Hallow”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500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Roman)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娱乐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

 

不过,万圣节期间,许多公共场所乃至居家院落,都会布置上很多装璜,诸如各式鬼怪呀、南瓜灯呀、还有黑猫以及巫婆的扫帚之类。这是由于在中世纪的中欧,曾有过基督教摧毁异教徒的历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庆典从未真正消除,只不过以巫术的形式出现。这也就是为什幺现在的万圣节里,还留有巫婆(witch)的扫帚(broomstick)、黑猫、咒语(incantation)、各种小妖怪(goblin)等痕迹。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瓜灯(pumpkin lantern)系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瓜,而是萝卜灯。瓜灯也至少有3种说法。一种说是人挖空了瓜又刻上鬼脸点上烛火用以驱散鬼魂的;另一种说法是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还有一种说是鬼魂点上的烛火,试图骗取人们上当而跟着鬼魂走,所以人们就在南瓜表面刻上一个嘲讽的脸面,用以调笑鬼魂:哼!傻瓜才会上你的当。传说因为首用南瓜的是一位爱尔兰人Jack,所以人们又将鬼脸南瓜灯叫做Jack-O-Lantern(即“杰克灯”)。

 

 

孩子们会穿上每年不一样的万圣节服装,拎着南瓜灯的提篓去挨家挨户地讨糖,说是“trick or treak”。孩子们着装挨家要糖的习俗,据说起源于爱尔兰。古西欧时候的爱尔兰异教徒们,相信在万圣节前夜鬼魂会群集于居家附近,并接受设宴款待。因而,在“宴会”结束后,村民们就自己扮成鬼魂精灵,游走村外,引导鬼魂离开,避邪免灾。于此同时,村民们也都注意在屋前院后的摆布些水果及其它食品,喂足鬼魂而不至于让它们伤害人类和动物或者掠夺其它收成。后来这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就成了孩子们取笑不慷慨之家的玩笑。他们有时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所以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肚子塞得饱饱的,口袋装得满满的。

 

 

相比之下,西方的鬼节比较热闹、疯狂,而中国汉族的鬼节比较严肃、阴森。

 

 

其它地区的鬼节

 

 

藏历1229日是我国西藏地区的驱鬼节,驱鬼藏语为“郭多”、“古多”,因此驱鬼节又叫“郭多”节。藏族人民认为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必须驱鬼消灾,祈祷万事如意。

 

泰国的鬼节每年都于6月中旬在黎府举行,非常受当地人民的重视,主要是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希望来年稻米丰收。

 

 

日本鬼节(Bon odori),又叫“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现在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盂兰盆节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节日期见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现在一般在阳历的8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另一种欢送的形式是盂兰盆舞,夏夜,在太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现在已成为日本著名的观光活动。

 

111日是墨西哥的“幼灵节”――祭奠死去的孩子,112日是“成灵节”――祭奠死去的成年人,这两天通称为“鬼节”。墨西哥的土著居民印第安阿兹台克人认为,死亡既是生命的归宿,也是新生命的开始。因此,节日中人们都要隆重地庆祝。

 

 

米斯基镇位于首都墨西哥城东南,有“鬼城”之称,这里并不闹鬼,因传统的“鬼节”而闻名。米斯基镇得名于掌管生命和死亡的印第安女神米斯科,迄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1403年,此镇成为当地印第安人的祭祀中心。人们对“鬼节”的祭品讲究颇多。水是生命之源;盐是智能之物;火象征光明、信念和希望;点燃的熏香使空气中弥漫着好闻而神秘的味道,将生者的祈祷带给亡魂;白色的紫罗兰象征纯洁和娇嫩,墨西哥人称为“金子花”的黄色万寿菊象征财富;席子,可以做床、桌子,可用来裹尸;玩具献给死去的小孩;用陶土制成的“伊苏归特莱”瘦狗,能将死者带到所谓的“亡灵世界”;甘蔗是重要的祭品,古代印第安人将俘虏的头骨与甘蔗穿成一串,那是胜利的象征。

 

(收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0 回复 hu18 2009-11-1 00:28
爱听秋坟鬼唱诗
0 回复 kylelong 2009-11-1 02:51
hu18: 爱听秋坟鬼唱诗
0 回复 leahzhang 2009-11-2 10:57
龙老师无事不晓,知识渊博!!!
0 回复 kylelong 2009-11-2 22:47
leahzhang: 龙老师无事不晓,知识渊博!!!
过奖了。一起学习。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3 17:3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