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5大灾难发明(之一):火药与枪炮(上)

作者:kylelong  于 2009-11-7 11:0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科普知识|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5评论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并且也是灾难的发明。

 

最早应用的火药是中国发明的黑色火药,所以火药又被称为黑色火药。火药的原理,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火药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它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燃烧时的性质,可分为有烟火药(燃烧时发烟,如黑色火药)和无烟火药(如黄色火药)两类。主要用作引燃药或发射药。

 

在中国火药威力巨大的引导下,真正主导现代战争的火药是诺贝尔发明的黄色火药。1887年,诺贝尔把少量的樟脑加到硝化甘油和火棉炸胶中,发明了无烟火药。直到今天,在军事工业中普遍使用的火药,都属于这一类型。无烟火药比黑色火药的爆炸力大得多,而且爆炸时燃烧充分,烟雾很少,所以人们称它为无烟火药。制造炸药,一要爆炸力强,二要安全可靠,三要按照人的要求随时爆炸。诺贝尔制成了安全炸药、无烟火药,又制成了引爆用的雷管,很好地解决了这三大难题。

 

英国东方史专家李约瑟在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把中国人从“公元一世纪到十八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它地区”的重要发明成果共列出26项,但其中没有金属管形枪炮(包括火箭),也没有纸币。至于国内如吴国盛的《科学的历程》、杨沛霆的《科学技术史》等代表性专着,均未将后两项发明提升到与“四大发明”并列的重要位置;一些中国科技史著作甚至说:“其实,用来制造洋枪洋炮的火药,原本是中国人的发明。

 

中国人在发明火药后最先想到的就是用于战争。唐代是火药的发明期,当时已经有好多用于武器的记载,而且有相关的战术研究。到明朝时,枪支相当普遍,得到推广。问题是枪炮生产要求工业化,而明朝末年对工业中心的破坏太过严重(当时中国80%的人口灭绝,当然主要是死于饥荒),清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技术发展落后,这才有了后来的局面。

 

中国明朝时期就有世界上最早的火枪和机关枪(五连发的火枪),还擅长制作远程的霹雳炮,火枪装备了明朝3成的军队,当时,对北方的八旗造成很大的威胁,袁成志时期大量远程火炮的运用和筑城战法的使用,严重打击了努尔哈赤。但是后来袁成志被杀,满清入关,大力压制民间研制技术,烧毁明朝研制火器的记载。而欧洲在16世纪开始的大航海时代,将欧洲列强带入了全球贸易的先锋,欧洲空前的富强,有了钱就大量研制武器火器扩张版图。

 

中国枪炮的发展

 

1200多年前的中国,正是唐朝宪宗元和年间,可怜的唐王朝经过了安史之乱、泾师之变等一连串的变乱,已经盛极而衰,上层统治阶级不思振作,全然不顾变乱带给百姓苦难,依然横征暴敛,穷奢极欲地生活着,但腐朽的生活掩盖不了心灵的极度空虚,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谁也逃避不了的死亡,于是就在全国范围内遍访长生不老之药。

 

为了迎合封建统治者的需求,道士们开始疯狂研制长生不老之药,他们用各种动物、植物、矿物,甚至人身上的毛发、骨肉、血液等,放到炼丹炉里用火炼,妄图有一天能炼出长生不老药,不仅自己可以长生不老,同时还可以鸡犬升天、扬名立万。但试药中毒死亡的事情经常发生,长生不老药却依然“多年求不得”。

 

就在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的一天,可能是洛阳附近山上的一家道观里,一位道长对他的徒儿们告诫一番:师傅炼丹时你们要远离炼丹房,不许妄语、不许偷看、不许……。然后把自己反锁在炼丹房里,确定周围没有人了,道长从百子柜里拿出了一些他才知道的药物,再加上三味以前他从没有一齐用过的药:研碎的硝石、硫磺和木炭粉末,以求这次炼丹能有所突破。道长洗干净双手,神情庄严地念完经,把所有的药物放到炼丹炉里,在炉下架起木柴,浇上灯油点上火,开始炼丹,为了使炉火更旺,他还用了一个牛皮做的风囊,在炉底下使劲地鼓风,木柴“哔哔剥剥”地上了起来,在风囊的鼓动下,满屋都是浓烟和火星……

 

徒儿们在门外虔诚地守候着,忽然,炼丹房里“轰”然一声巨响,门窗都倒塌了,屋里冒出一股浓烈的黑烟,徒儿们惊呆了,想进去看个究竟,但想起师傅的告诫又不敢,直到听见屋里师傅痛苦的呻吟,才明白出事了,连忙冲进屋,救出了遍体鳞伤的道长,并把火灭掉。道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临终时,他最后一次告诫徒儿们:“不要用硝石、硫磺、木炭炼丹,会爆!”

 

神秘的大爆炸使道士们对破烂的炼丹房敬而远之,道长死后没有人敢在靠近,天长日久,炼丹房就成了蛇虫鼠蚁的天堂,经常传出异样的怪响,在道观本来就阴森的氛围下,道士们很自然地救认为这里闹鬼了,于是人心思散,道观就香火寥落了。为首的几个道士很不甘心他们的道观这样衰败下去,有人提出:“就算有鬼,也就是我们师傅,这老不死的生前就怕我们学他炼丹,死了还要打破我们的饭钵!”“不如我们想想办法赶走这老不死的鬼魂,要不我们没法活了。”“找他生前最怕的东西来治他。”“他就是被硝石、硫磺、木炭炸死的,他不怕这个怕什么?”“对,照葫芦画瓢,再炸他一次!把他炸得魂飞魄散。”

 

于是他们找来了硝石、硫磺、木炭研碎了点上火,却只有一阵猛烈的燃烧和一股浓烟,并没有期待中的爆炸,他们记起那次炼丹药是放在丹炉里的,于是他们找来了一个竹筒,把药放进去摇匀压实,再用纸卷上少量的药做引子,用纸团和腊把竹筒口封死,用火点上引子,果然随着一声巨响,竹筒炸得四分五裂,这群满脸黑灰的不孝徒弟们狡黠地笑了。

 

他们做了好多个这些他们称为“爆竹”的东西,接二连三地点燃了扔进炼丹房,甚至把药引子连起来,连续地炸他们师傅的鬼魂。可能是爆炸的巨响吧,也可能是硝烟的熏燎吧,蛇鼠真的吓跑了,怪响也没有了,道士们自认为是“爆竹”把鬼魂吓跑了,就把他们的伟大发明神化一番,并蓄意地让他们驱鬼的事迹宣扬出去,很多善男信女们慕名而至,使他们的道观的香火又兴盛起来。为求能让爆竹炸得更响,他们还不断地试验,总结出硝石、硫磺、木炭按123的比例配制时,效果最好。

 

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官逼民反,几十年后爆发了黄巢起义,葬送了唐王朝,中国历史进入了四分五裂的五代十国,可谓城头变幻大王旗,时至今日,能完整说出当时有几个朝代的可能也只有专业的历史学者,当时战争频繁,民不聊生,但战争也催生了很多新式的武器,枪炮也正是那时的产物。

 

话说当时有一位将军,奉命去攻打中原的一座城池,他的部队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攻城冷兵器—石炮车,这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用人力操纵把石块或铁球抛出去的武器,杀伤人员时用散石块,用来砸坏城门甚至城墙时用大铁球,因为是把铁球石块等“抛”出去,取其同音,这种武器就称为“炮”,以往都是攻城主力武器,无奈该座城池敌人以苦心经营多年,城墙又高又厚,由于射程不够石块抛不进城里,用大铁球砸城墙也只砸了一个小坑,城池久攻不下,将军大发雷霆之怒,命令部队强攻,却不但无功而返,还折损了大量人马,护城河边布满了阵亡士兵的尸体,城商箭矢像下雨一样,无法收尸,秋风吹来,让人毛骨悚然,尸体开始腐烂了,很快部队开始流行疾病,军中有谣传说是战死的士兵因为不能入土为安,冤魂不散,军心开始动摇,将军是立下军令状用全家性命担保来攻这座城的,如果不尽快收拾军心攻下城池,后果可想而知。后来他听说了有座道观的道士驱鬼很拿手,在万般无奈之下,只有重金邀请这些道士来军中驱鬼,以定军心。

 

道士们来到军中,煞有介事地开坛作法,唬弄了好几个时辰,最后开始燃放他们的镇观之宝—爆竹,“噼噼啪啪”一阵响,升起一股浓烟,将军愁眉苦脸地站在旁边看着。忽然不知什么东西打到将军的头盔上,“当”的一声,军人的本能使他意识到可能受到攻击,立刻“刷”地拔出宝剑,他的卫士们也马上在将军周围护卫,顿时剑拔弩张,道士们何曾见识过这种阵式,吓得全都跪倒在地,捣蒜一样磕头。经过一番检查,发现攻击将军的是一团封住爆竹口用的混着腊的纸团,将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一团纸居然能达到头盔上叮当作响?经过一番研究后发现:原来有一个做爆竹的竹筒比一般的厚很多,爆炸时竹筒没有炸,反而把封口的纸团射了出来,刚好射到将军的头盔上。“好在是纸团,如果是铁球就要我的命了。”将军自言自语地说,“哎,对了,按照这玩艺放大,装上铁球,不就是要人命的武器了吗?”想到这里,将军马上假装变了脸色:“大胆妖道,竟敢勾结敌军,谋害被将军?”卫士们马上把刀剑架在道士们的脖子上,道士们无论如何想不到他们的伟大发明居然会招来杀身之祸,趴在地上浑身发抖,乞求饶命,将军又将他们吓唬了一番,然后喝令他们把还没燃放的爆竹和制造爆竹的方法交出来,否则碎尸万段。为了活命道士们那又不从命之理,交出爆竹和制造方法后,就只恨爹娘生少两只脚,滚回了道观。

 

赶走了道士后,将军马上派军需官备齐材料,他用大茅竹代替了小竹筒,用木塞封底,夯满火药,装上铁球,还有药引子,用土垒起一个架子,点燃药引,谁知这次炸开的是竹筒,铁球没有飞出去,试验失败了,将军认为是竹子不够坚固,就命令军中铁匠用铁铸造铁竹筒,铁匠们不知制造铁竹筒用来做什么,但将军的命令谁敢多问?很快铁竹筒就制造出来了,跟真竹筒一样,上面还有竹节和竹叶,弄得将军哭笑不得。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马上试验,结果是飞出的铁球打断了一棵大树。伟大热兵器时代到来了,枪炮就这样诞生了。

 

之后,将军继续改进,制造了不同口径的“爆竹”,攻城的时候发射铁球,杀伤敌兵的时候发射石块、碎铁块。城池当然很快就攻下了。这种武器完全代替了石炮原来的作用,所以石炮也就永远淘汰了,将士们把这种武器还称为“炮”,不过为了区别以前的石炮,就把这种武器写成“炮”。

 

再说说那群道士回到道观,惊魂未定,信众们请他们放爆竹也不敢去了,但又不甘心就这样自己堵了自己的财路,就想了很多办法,最后索性用纸把火药卷起来,代替了原来的竹筒,纸卷保证能爆的开,不会有东西射到远处的人了,于是他们就继续利用纸爆竹骗钱了。这也许是火药的第一个和平用途吧,不过时至今日,爆竹伤人的事情还时有发生。

 

古代火器的发明和运用是世界战争史上划时代的大事。火药兵器的出现,揭开了兵器发展史上的新篇章,人们从使用冷兵器迈向使用火器的阶段,预示着军事史上的一系列变革,终将使战争的面貌彻底改观。中国作为火药的故乡,现代枪械的前身――古代管形射击火器开始出现于战争舞台,也发生在中国。

 

在北宋初年的《武经总要》中,已经列举了当时军队中装备有许多火药兵器,说明早在公元1044年以前,中国北宋的军队已经装备有多种相当规模的火药兵器了。但一种成熟的技术,都需要经历一个摸索尝试的萌芽期,早在唐末五代时将火药用于战争的战例也星星点点见于文献,但过于简略,直至《武经总要》时期,用于战争的只是用黑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制成的燃烧、爆炸物,还没有见到有关管形射击火器的记载。现在一般认为,南宋绍兴三年(1132年)陈规守卫德安时用巨竹制造的“火枪”,是目前确知的世界上使用管形火器作战的最早实例。古文献中记述的“火枪”,从使用方法上一般分两类。第一类是《金史》中所提到的“飞火枪”,即在普通长枪的枪头后部绑扎一个装有火药的筒(通常是纸制的),作战时点燃筒中的火药,喷出火来用以烧伤前来格斗的敌军,火药烧尽后则可同一般长枪一样格斗扎刺。第二类火枪就是陈规用巨竹制造的,每支用两个人扛抬发射,点燃后喷射火焰烧向敌方,这已是一种原始的管形火药火器了。公元1259年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制造了发射“子窠”的“突火枪”更进了一步,此枪用大竹筒制成,内装火药,还安有“子窠”,有人考证是陶制颗粒,作战时点燃火药,利用火药燃烧后产生的作用力射出“子窠”。如果“子窠”是子弹的雏形这一推测正确的话,那末这种“突火枪”可以算作近代枪械的前身。这种竹制突火枪后来多被称作“火筒”,多次用在以后的战争中。随着的科技的发展,至少在元代中期,这种管形火器由竹制改用金属来制造以后,即从“金”旁,但还是用“筒”音,即“铳”字。元明铜铁制火铳多有传世及出土,现在公认最早铜铁制造的火铳,是元至顺三年(1332年)铜铳。最近又有新发现,经权威专家学者考察鉴定,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元大德二年”(1298年)铜火铳为迄今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铜火铳。这些火铳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口径小,细长轻便,铳尾安木柄由单人持击的手铳,发射石制或铁制的散弹。一类是口径大,粗短较重,需要安于架上发射球形弹丸的碗口铳。这两种后来分别演变为枪和炮。

 

以上简要介绍了中国火器的发展史。在西方,最早有关枪炮的发明纪录是1326年英国一本手抄卷上有一张火炮射出铁箭的图画。因此管状火枪类武器最早出现在中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末中国管状火器的发明纪录是不是还有可能提前呢?答案是有的。

 

西方研究东方史的学者在巴黎一家博物馆里,发现了一幅由敦煌流失至国外的绢本彩绘佛教降魔图。此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描绘释迦牟尼得道前夕降魔的故事。画中,释迦佛主法相尊严,跌坐中心,无数奇形怪状的魔鬼手持各种兵器,蜂拥而至。当然,在佛法面前,妖魔们的进攻最后狼狈而逃。画中的各种佛、魔等形态各异,生动传神。根据绘画的特点和风格,可以推断是约绘于公元十世纪的五代至北宋初年的作品。令人感觉特别惊异的是,在画面的右侧上方,向释迦袭来的魔众中,有一个头顶上生有三条毒蛇头的恶魔,只穿一条短裤,袒露上体。它双手持着一种形态奇特的喷火兵器,器体筒状,前端展口外侈呈碗形,筒体似束箍,筒后安有较细的竹制或木柄,从筒口喷射出熊熊的烈火。这幅降魔画中的兵器,引起了一些西方学者的注意。英国东方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曾指出,现在却必须把火枪的发明向前推二百年,这支火枪除了装有火药外,里头还塞满金属弹丸或碎金属陶瓷,这些随着火焰一起射出,肯定那是内装火药并塞满金属弹丸等的火枪。李约瑟的结论可能有些武断,但从图中所画的形象来观察,它的形制与元代出现的手铳颇有相似之处,前有铳体后有铳柄,恶魔手握处似当铳体中部药室处。但从图上看,这件兵器喷出的是火焰,尚无他物,更与陈规的喷火竹筒火枪性能一致,且整个宋代尚无铜制火铳的发现,因此它很有可能是一支竹筒制的喷火兵器,和陈规火枪一样使用了火药。假设推测无误,中国古代发明使用火药管形兵器的历史就将陈规制造火枪的1132年,又向上推溯了二百年左右。当然,仅凭一张宗教画中的孤证还难以下出确切的定论。但这幅图画作为探讨古代管形射击火器发明的珍贵资料,能促使我们沿着这一线索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中国曾造出最早机关枪,比欧洲发明早200年。

 

鸦片战争时期,不忘“骑射乃满洲根本”的八旗兵在八国联军新式的“连环机枪”前被打得尸积如山,中国军队在洋枪洋炮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其实,早在康熙时期,著名的兵器发明家、火器专家戴梓在连发火器的研制方面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他发明的“连火铳”在当时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的火器,并且一度被后人称为清代“机关枪”。可是,这个了不起的发明却没有被康熙采纳。而专家认为,当时的连发火器正是现代机关枪的前身。

 

戴梓从军后,充分利用自己在机械和兵器方面的杰出才能和精巧技艺,创造和仿制了一系列先进的机械工具和兵器,解决了不少实践中的难题。他曾将自己发明的“连珠铳”献给康亲王,“连珠铳”又称“连珠火铳”,它的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这种武器的设计十分巧妙,不仅解决了旧式火铳用火绳点火,容易遭受风雨潮湿影响的难题,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洋火器能够连续射击的优点,使用方便,能够提高战斗力,比欧洲人发明使用机关枪早200多年,威力和优越性超过当时世界强国的同类火器。可惜,这个发明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统治者的足够重视,只能“器藏于家”,至干隆朝后便逐渐失传,给中国人留下了极大的遗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董建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们知道“连火铳”存在的主要依据是《清史稿》,其中写道“梓以布衣从军,献连珠火铳法”。但是《清史稿》里面关于戴梓发明“连火铳”的描述,几乎全部来源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有人认为戴梓并没有将“连火铳”献与军营,跟《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记载有很大关联。董建中说,据《阅微草堂笔记》介绍,戴梓本来打算将自己发明的“连火铳”献给军营,但是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人斥责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将此器献上使其“流布人间”,你的子孙后代将没有活人了。醒后戴梓感到很害怕,因此没有将“连火铳”献与军营。清代军队到底有没有使用过“连火铳”,由于没有这方面明确的史料记载,也就无从查证。

 

专家称,中国古代研制的连发火器原理与现代机关枪类似,是现代机关枪的前身。同济大学机械系研究员陆敬严先生是专门从事中国古代战争器械研究的专家,他认为,尽管古代研制的连发火器在原理上与现代的机关枪类似,但有报道将戴梓发明的“连火铳”称为“世界上第一种机关枪”是不正确的,只能说它是现代机关枪的前身。“连火铳”的构造和射击原理是,先把火药和子弹装进铳枪脊背的琵琶舱里,用机轮控制。机轮有两个,当扳动第一个机轮时,火药和子弹随之落于机膛中,第二个机轮随着开始扣动,撞击火石发火,引燃火药,把子弹送出枪膛。如此循环,连续射击28发子弹后,然后重装。

 

陆敬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做武器的国家。北宋时代,中国人就将火器列为正式装备。火器出现不久,人们就谋求提高火器的射速,以增大杀伤效力,于是中国人又发明了具有速射和连发功能的枪械。明神宗万历年间,有位武器革新家叫做赵士桢,他毕生研究军事技术,是最早系统研究西方先进知识的有识之士。他曾参照西方的连发火器制成有5枝枪管的“迅雷铳”,可以轮流发射5颗子弹,随后又在“迅雷铳”的基础上改进研制成了“连铳”,轮流发射的子弹比“迅雷铳”更多了。明代初期火器的研制曾领先过一段时间,但中期以后就全面落后了。

 

思想禁锢阻碍了中国军事火器的发展到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已经步入初步发展火器的时代。由于深受“骑射乃满洲根本”的思想禁锢,清军虽然处于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但是仍然以刀、矛、弓、箭这类冷兵器为主。“清军使用的火器,其实也不是中国发明研制的,而是仿造明朝引进的‘佛郎机’、‘鸟铳’、‘红夷炮’等西方火器样式制作的,并且只限八旗兵掌握,严禁汉人掌握。与英军的火炮相比,清军自制的老式‘洋枪洋炮’在制造工艺和质量上存在很大的差距。”陆敬严说。

 

(ZT)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0 回复 DW02 2009-11-7 20:27
sf!
0 回复 DW02 2009-11-7 20:27
龙老师的文章都要坐下来慢慢学习!
0 回复 kylelong 2009-11-7 22:19
DW02: sf!
周末鱼块!
0 回复 kylelong 2009-11-7 22:20
DW02: 龙老师的文章都要坐下来慢慢学习!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0 11:2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