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最早的蜂窝煤,是12孔(2,4,4,2);现在老家的小吃街开馆子用的蜂窝煤,是19孔(3,4,5,4,3),大很多。小时候的故事很多,那时候有电灯,但做饭、做菜、烧水,都是用煤,冬季取暖则是用的柴碳。我在《童年故事》中讲了很多蜂窝煤炉的故事。
上小学后,家里还用过一种“煤球”,核桃大小,椭圆形的。我小时候贪玩,经常晒得黑黑的,长得又胖,外号就是“煤球”。因为“煤球”工艺简单,所以很便宜。煤球炉子小一些,可以用来烧水,所以,很多家里都有蜂窝煤炉和煤球炉两个炉子。有时候蜂窝煤炉子熄火,就用煤球炉“点燃”蜂窝煤。如果两种炉子都熄火了,邻居也没有“火”,就得自己用纸点燃木柴燃烧,再“点燃”蜂窝煤。母亲有一次在走道里“生火”,再把点燃的煤球炉提回家里,却忘记提炉子的铁丝已经烧红,结果手被烫伤,很长时间不能给我们做饭。
蜂窝煤炉用了很长时间,结婚以后也用过蜂窝煤炉。那时候的蜂窝煤炉主要用来煨(骨头)汤,给儿子烤尿布,烧水等等。那时候,我们住四楼,每次楼下叫喊卖煤,我们就去买。一般都是两家合起来买一车,每家有大约200多块蜂窝煤,可以用上好几个月。蜂窝煤就堆放在自己家门口的走道里。这样,经常会有散煤,丢掉也可惜。然后就找邻居借一个做蜂窝煤的“模具”,先把散煤用水弄湿,捣成糊状,但不能太稀,否则最后做好的蜂窝煤就站不起来,不能成型,煤孔也会变型。自己做蜂窝煤,一定要在晴天,气温高时做,比较容易干。
湖北的气候是夏季热、冬季冷。冬季没有暖气,取暖都是依靠煤炉,或者柴碳,好在原材料很便宜,很多商店都有卖。家里第一次买单向制冷空调,是1992年;第一次买冷热双向空调,是1997年。
煤气(液化气)时代的到来,大约是80年代中期。父亲单位给每个职工发放2个煤气坛,母亲单位也有1个,虽然都是“计划供应”,但双职工家庭还是够用的,况且我那时候在广州上大学。平时,宿舍大楼里,大家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还有气吗?”“还有气,还有气。”或者就是:“我快没气了,节约点吧。”后来,煤气就多了,不用计划了。因为最初的煤气都是每个单位自己买“煤气专车”,然后去省里的各个煤气站买煤气;最早的价格是每坛气11块,后来涨到30块,直到60块、80块。后来煤气产量提高了,煤气公司就送货上门,居民区经常可以听见有人大声吆喝“换气啦!”,当然,价格也降下来了,50块左右。不过,这问题又来了――掺水!原来的煤气质量好,不掺水,每次都可以用完,直到没有气,最后的坛子提起来是空的。掺水后,用了一段时间,煤气就会不足,大家就用一盆热水放在坛子下面升温,然后又可以使用一段时间。有的家里就用一根蜡烛烧坛子的底部,虽然也可以奏效,但总感觉很危险。即使是这样,最后用完的坛子里面,还是有很多水。如果不把水去掉,每次加气之后,水就会越来越多。有人想出点子,把水倒进郊区的水沟里,后来大家都这样做。有的人图方便,就倒进公共厕所,但那个“废水”里面其实还是有一些煤气的,一旦有人在公共厕所吸烟,整个水沟就会爆炸。这样的爆炸事件,发生过多起。
2003年,终于迎来了管道天然气时代。因为居住的是单位宿舍,原工作单位统一安装了管道天然气的所有设施,燃气灶也是发放的(收取了一些费用),这就是共产主义。后来,觉得单位的燃气灶很落后,就买了新的,性能好一些。那时候,燃气灶种类很多,价格从200块到600块不等。现在也就这样子了,没有变化。
第一次用电做饭做菜,是在大学时期。我在大学故事里面,讲过很多有关用电炉和电热杯做饭做菜的故事。参加工作以后,家里也有停气停电的时候,没有办法,就把饭菜拿到办公室去用实验室的电炉做,虽然是不允许的,但人也得生存吧!原工作单位经常有学生,也在办公室用电炉,后来都被保卫处没收了。
家庭用电做饭的时代,从使用电饭锅和电火锅开始,那是1993年。在读英语专科以及研究生时期,也是使用电炉、电热杯、电热棒,不过,学生经常有出事的。后来用上了电磁炉,也方便多了。商品房时代,因为家里餐厅很大,一次可以摆两大桌,家里有很大的圆桌,还有转盘,所以经常有朋友聚会,电饭锅和电火锅就太方便了。家里洗澡用的也是燃气热水器,烟道(通风口)一定要有窗外的出口,这样比较安全。
来到加拿大,就基本上告别了“煤”和“气”的时代,全部用电。无论是烧水、做饭、炒菜,还是煎饼、煨汤、蒸馒头,都是电。用电的好处,就是不会有“燃气中毒”事件的发生;而且加拿大的电炉,都是4个炉头的,可以同时做几样事情,下面的烤箱还可以烤肉。感觉在吃的方面,的确是多样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