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在使用家用电灯之前,家里用的就是煤油灯。那就是文革后期,我在《童年故事》里都讲过了。有两个故事,是我记忆最深的。一个是母亲教我们在芭蕉扇上面用墨汁写字,然后在煤油灯上熏一熏,再用湿布擦去墨汁,芭蕉扇上就会出现白色的空心字。另一个就是夏季时,我们洗完澡后进入蚊帐,父亲用煤油灯,把蚊帐里面的“漏网之蚊”一个一个地烧死,并看着它们掉进灯芯(残忍啊)。其实,在后来有电灯的年代,这两个故事还是会经常发生,因为那时候电力不足,时常停电。
家里第一次使用电灯,是住大平房的年代。那时候,家里的电线都是在墙上的,可以看见,现在都是埋藏在墙体里面。开关至少有3种,第一种就是大门口的拉线开关,很长的线,一个弹簧夹的黑圆盒子在上面。结婚之后,我还用过,而且也会修理,都是在我小时候,看着父亲修理,自己“剽窃”的。第二种就是床头开关,一个手指胡萝卜大小的盒子,睡觉的时候使用,懒得下床关灯,尤其是冬天冷。第三种就是按钮开关,因为很短,就在灯泡下面,一般是吃饭时才用,吃完饭就关掉。后来麻将盛行时,这种开关很多。当然,后来麻将桌上的灯,就被伸缩式的弹簧灯替代了,开关似乎没有变化,也许改变成类似床头开关的那种。
电灯都是白炽灯(即灯泡),似乎家用的只有25瓦和60瓦两种。因为经常去父母亲的车间,工厂里面使用的就有120瓦、500瓦、1000瓦的大灯泡。母亲做会计之前,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仓库保管。车间的工人经常拿旧的或坏的电池、灯泡以及电筒的电珠来换新的,那时候,我“收集”了很多大灯泡的钨丝,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反正是可以让电灯亮的东西,很神奇。后来初中物理课才学到,但那些钨丝现在还在老家。还有,把用过的电池,很多串起来,再用电线把电珠连接上,电珠就亮了。虽然电池是废的,但很多个连在一起,电珠也会亮。那时候,每天下午放学后就玩这个,是我小学时期。
初中物理课开始后,自己就在家里把原来的钨丝,用电线连接到灯座上,希望钨丝会亮。结果保险丝总是断,“砰”地一声,还会有火花闪,自己又学会换保险丝,提心吊胆,还担心父母亲说。后来才知道什么电阻之类的问题。
小学时期的教室是用灯泡的,到了初中,教室里面就是日光灯(荧光灯)管了。那时候,教室里面的灯管使用起辉器,每天的值日生(名单写在黑板上)要提前到校检查自己教室所有的灯管和起辉器,还要把灯管全部弄亮,具体的故事,我在《校花》中都讲过了。不过,那时候班上总是有调皮的同学,经常把灯管弄破,学生是要赔的,当然不会是全价,具体多少就不记得了。
家里也还是使用日光灯管,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家里的灯管换成120瓦的了。当时不知道这日光灯管是造成近视的首要原因,还以为越大越好,结果就是眼镜度数从125度升高到275度,高考前就到了325度。后来知道了,日光灯会造成近视,就全部换成了台灯。
相比之下,台灯的光线是比较柔和的。第一次使用台灯,是父亲单位发的,可能是“五一”还是“七一”什么节日。那时候,一到节日,工厂里面总要发点东西,从脸盆、水壶、热水瓶,到椅子、电饭锅、电热毯,还发洗衣粉、食用油、大米、西瓜等等。有的单位效益比较好,连收音机、电风扇、电冰箱等等也发,只要是家用的东西都可以发。参加工作后,自己原来的工作单位也是如此。共产主义啦。
虽然大学阶段的宿舍和教室还是日光灯,但后来研究生阶段,就都使用台灯了。参加工作后,第一次领物资,就有台灯。结婚后,家里的台灯也是少不了的,儿子就用过好几种。搬新家后,家里的装潢就有很多种灯具了,虽然当时灯具的品种很少,没有现在多。玄关用的是射灯,客厅用的是条状吊灯,餐厅用的是莲花吊灯,卧室用的是圆盘吸顶灯,床头用的是台灯,梳妆台用的是射灯,书桌和电脑桌用的是台灯,还有书房用的是艺术造型的花灯,家里还安装了夜灯,便于晚上上厕所。房子大了,灯就多了,开关全部都是按键式的,贵一些的产品,质量还是可以的。全部打开时,那个电表就“呼”、“呼”飞转。
小区大楼的过道,开始只是普通白炽灯,24小时开,容易坏。后来就换成了自动节能开关,没人时,灯就会自动灭掉。不过,由于人多,总是有人进进出出,楼道的公共大门一响,灯也会亮。总的感觉就是,在中国生活,大家都很节约用电,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自己家里。单位的电费,是自己课题经费里面开支;家里的电费,是自己工资里面开支。现在公共场所比较流行的是节能灯,一种新型日光灯,也叫省电灯泡、电子灯泡。
在加拿大,如果是自己购买的房子,那个与在中国没有什么区别,电费都是自己出,大家都很节约,甚至有时候会在夏季少用空调,在冬季少用暖气。但如果是租房子,水电都是包在房租里面,这种情况很多,这样一来,大家就不会节约用水用电了。尤其在公寓,公共的灯100%都是长明灯,24小时。其实,在中国也有租房子的,似乎在水电管理上,相对严格一些,即水电费大多与房租是分开计算的。
加拿大的灯与国内的灯,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从款式到类型,除了是使用110伏特的电压之外。所以,在加拿大就只用加拿大的灯泡或灯管。家庭用灯,有白炽灯、日光灯、圆形吸顶灯、台灯、落地灯等等都有。大学校园的灯,主要是日光灯,不过,多伦多大学的日光灯似乎比国内的要长一些。如果实验室的灯忘记关掉,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也不会提醒你;但如果是在国内,自己实验室的灯没有关,马上就有人给你打电话,让你来关灯。
国内的公共场所,灯光是很多的,尤其是节假日,各大商店商场都是灯火通明,广播喇叭不停地播放音乐和广告,还有中心广场、江边游乐场、主要街道等等都是。灯火最通明的还是各个餐馆餐厅,绝大多数都是用“满天星”装饰,而这样的“满天星”,在北美只是圣诞节的灯火。难怪老外到了中国,总觉得中国每天都是圣诞节。
如果从太空看看地球,陆地上最亮的部分并不是中国,而是北美。虽然中国人多,灯火也多,但中国灯火只是集中在大城市,而大城市的灯火也只是集中在主要街道和商店广场。北美的灯火,分布基本上是比较均匀的,几乎所有道路都有灯火,因为私家车多,夜间开车的人很多,再加上北美这个地方,陆地运输主要依靠卡车,而不是火车(无法理解),很多卡车都有两名司机,而且都是24小时开车,所以道路上卡车多,路灯当然就多啦。
在多伦多的公共场所、公共大楼,走道的灯都是24小时的,这就造成在夜间整个城市仍旧是通亮的。难怪中国人来到北美,总感觉夜晚能看到的星星很少了,因为城市的背景很亮,掩盖了很多亮度微弱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