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网络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另一个活动空间,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其作用和渗透力还将不断扩大。目前,对网络文化褒贬不一。概括地说,网络文化具有补偿性、极端性和大众性等三大特征。
网络文化是“草根文化”,有着很强的大众性。从互联网上可以及时搜集到大量信息,使得少数人对信息和知识的垄断难以为继。人们不再仰视专家和学者,而是将他们的观点与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进行分析,从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网络从刚一诞生起,就被冠以“草根”之名,学者们对这个平台寄予厚望,希望理想社区在这里实现云云。网络的主题——草根们,从来不管这一套,唯一让他们高兴的事儿是该玩玩该闹闹,一不小心,玩出了越来越多的花样,被称之为“网络文化”。
“玩出来的”网络文化之:网络音乐
长期占据百度MP3前几名的,不是周杰伦不是李宇春,而是慕容晓晓的《爱情买卖》。这种不知道什么时候创作的网络歌曲,在今年悄无声息传遍了整个中国,他们喜欢这首歌的表现方式就是,用铁打的下载次数和无处不在的播放说明这首歌的威力,最终这首歌进入了所有人的视野。如今文青们写日志也要加一句“爱情不是你想卖想买就能卖。”仿佛是最流行的附庸风雅。
有人称,“网络歌曲的泛滥成灾让内地流行音乐倒退15年”。专家的评价和普通大众的评价有着很大分歧。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没有经过任何宣传,迅速唱遍大江南北,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它们曲调欢快、语言诙谐,比喻奇妙,符合当前普通大众的审美标准。不可否认,大众文化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但是,它们只占很小比例,而且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
对于网络文化的另一个指责是“娱乐化”。有人说,“现在的网络被严重地娱乐化、游戏化、低俗化,网络从高科技的工具退化为使人们玩物丧志并进而危害社会的玩具。”这句话很让人费解。人的本性之一就是追求快乐。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社会中,人们通过网络去寻找快乐、缓解紧张的情绪,又何错之有?数学大师陈省身认为数学是快乐的,对数学有着浓厚而执着的兴趣,把数学看成生活的一部分。被人们视为从事“严肃事业”的科学家,如果在研究中没有感受到快乐,是无法支撑下去的,更何况普通的民众呢?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来一点忙中偷闲、忙中取乐,又有何不可?
“玩出来的”网络文化之:微薄要加“V”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微博客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应该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的确,微博客的出现,让每一个“小我”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引领了大量用户原创内容的爆发式增长。
微博的一大创新就是在自己的认证用户的名字后面加上“V”。一开始只有明星大腕知名媒体人才能享有这份荣誉,后来有些太过小众领域里的权威都加上了V,V并不是高质量用户的象征。加V说明你是官方认证过的少数,不加V也未必就没有粉丝,到底加V俗,还是不加V俗?
“玩出来的”网络文化之:穿越
文《时光倒流七十年》、《触不到的恋人》……其实经典都有一个共同点“穿越”。
穿越小说被认为是继玄幻、历史、盗墓等三波网上阅读热潮后的第四波网络阅读势力。而且这股贩潜来势更凶,不仅网罗的作品数不胜数,而且各大原创网站头牌小说都是“穿越”。穿越小说被认为是“披着历史的外衣,裹着言情的匣柱,借着奇幻赌噱头”,迅速赢德只粥读者的喜爱。
穿越时空曾经是相当文艺的一招,网络小说频繁使用这个情节并将之全部概括为“穿越”的时候,“穿越”变得毫无悬念。男人穿越的结果是功成名就三妻四妾,女人穿越的结果则是万千宠爱事业爱情双丰收。
面对诸多情节雷同主题相似的穿越小说,穿越又被网友进行了新改造:穿越有风险,投胎需谨慎:“宅男穿越,家财万贯富可敌国,正在得意,一太监突然传旨宣宅男进殿说‘和大人,皇上驾崩了’。”看见没,让你一天到晚YY,穿越成大厦将倾的和珅了吧?
“玩出来的”网络文化之:网络语法
什么叫网络语法,请看以下:寂寞、哥、姐、史上最牛……总有那么一些词汇或者句式能在网上一炮而红,随之扩展到各个媒体的标题甚至影视作品中。最典型的是“寂寞”和“哥”传开之后,张艺谋都要带着小沈阳一块儿唱“不要疯狂地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
网络语法是百分之百的网络产物,发明者无从可考,走红轨迹不甚清楚,唯一知道的是一夜醒来,已经铺天盖地用上了同一种语法。这些语法之所以红,是因为的确有创意而又代表网友的心态。但是太得人心的结果就是不断被滥用。
“玩出来的”网络文化之:自拍+ps
网络论坛里面什么帖子点击率最高?贴图。贴图中又是哪一类点击率最高?美女自拍,而所谓美女自拍,其实大部分都带有一些情色。这是鄙人的一点经验总结,并非权威结论。
上网,最让人好奇的就是你的“真相”。卡通人物、明星头像或者看不出来什么东西的头像当中,能有几个敢采用“实脸制”,吸引眼球的程度自是不消说。一旦有那么几个真相的,不约而同都是手机斜上方45°自拍,嘟嘴剪刀手。POSE是小,修片是大,这些千篇一律的姿势已经让人分不出谁是谁了,偏偏上照片的人都爱修一修自己的脸,去瑕疵都算是诚实的,把圆脸修成锥子脸,把腰身修得连背景都扭曲才是家常便饭。
自拍到底有多流行,且去各大论坛,各个博客站点看看便知。论坛里,像诸如“少妇自拍”一类标题的帖子,人气往往很高。其实从自拍最初在互联网上诞生开始,它就和情色结下了不解之缘,可是后来,随着自拍族的壮大,自拍的情色浓度就大大地淡化了,很多个人博客上的自拍,完全就是一种正常生活化的照片。然而,自拍初期的情色成份,已经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自拍往往就是情色甚至色情。这个观念之所以长期存在的另一个原因有可能是:网上自拍发达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成人社区,而成人社区的自拍毫无疑问地十分“成人”,于是自拍受成人社区之累,就一直背负着自拍就是情色甚至色情的“罪名”。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