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中国古代厕所多设于房舍外,采用“溷厕合一”形式与猪舍相连。通常粪坑颇挖并覆茅草,亦称“茅坑”或“茅厕”。在先秦及汉魏时期,厕所也被称为行清。中国农村的厕所设计多数是比较危险的,因为它中间有“一条坑”,坑下是一大水缸(如厕所是建在地上的话)或是鱼塘(如厕所是建在池塘边的话);如果失足从坑中摔下的话,就会很不雅。但这种设计是方便收集粪尿作为肥料(农家肥)或让作为池鱼的饲料。
清代时期,关于小便,女人多在房内放置夜壶(当然,也适用于男人,尤其是在冬季或者对于走路不方便的人士),而男人多在沟中、田边、树下、屋前,以天地为厕所;不急时,就挖洞,排泄在土壤内当肥料。民间还有多种叫法,比如“尿罐”等,各地叫法不一样,大部分是木制的,也有的是烧制的陶罐。民国时期,开始使用马桶、厕所、公共厕所、洗手间、盥洗室等现代名词。在日本文化影响下,“便所”或较文雅的“化妆室”,也开始使用。闽南语称为“屎礐”,广东话俗称“屎坑”(无马桶的厕所)或“屎塔”(有马桶的厕所)。
在现代,主要称洗手间、卫生间等。亲戚朋友之间,一般叫厕所;而在公共场合,一般都叫卫生间。餐馆里面的卫生间,叫洗手间比较文雅一些;而宾馆等公共建筑的卫生间,也有叫盥洗室的。60年代至70年代,城市里面基本上没有家庭自己使用的厕所(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大城市可能发展快一些),除非是大干部家庭;大干部家庭使用的,叫抽水马桶,但并非所有的家庭都是象现在的坐式抽水马桶,有些差别,大概级别不一样。80年代以后,英语开始流行,W.C.亦常被民间使用。而存在于军营舍内的群体式“一条坑”,也逐渐改建而消失,但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农村或乡镇,还是有“一条坑”的公共厕所。
在家庭内部使用的就是“马桶”或“痰盂”(前者是古人发明的,是木制的;而后者是现代人发明的,是搪瓷的)。而城市里面,基本上就是一个居民单元有一个比较大的公共厕所;因为都是免费的,打扫卫生的也是每天一次,所以卫生状况不佳;有些地方甚至还分楼上楼下,为了安全,女厕所一般在上面。每天早上,大人们一定会赶在上班之前,去公共厕所处理“马桶”或“尿罐”,经常还会排队。到了21世纪,坐便器就比较流行了,而且越来越高档,装饰也越来越讲究。一些餐馆还用坐便器或马桶当作餐具来吸引一些怪异的食客,日本人甚至还把食物加工成大便的形状。
古代的日本称厕所为“はばかり(habakari)”、“雪隠”、“厕(kawaya)”或“手水(chouzu)”。在昭和年代以后就用“お手洗い(御手洗,otearai)”、“化妆室(keshoushitsu)”,或者使用外来语“トイレ(来源于英语toilet)”、“W.C.”、“ラバトリー(来源于英语lavatory)”。另外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则用男女性别的图标表示的场合比较多。
在近代的日本,厕所一词的说法通常有四种:“便所(bensho)”、“トイレ(toilet)”、“お手洗い(御手洗)”、“化妆室”。按照文雅程度,“便所”最低,可翻译为中文的“茅厕”一般是在指公园等场合的公共厕所、也有人指没有附带卫生纸的厕所,“化妆室”是四种中最文雅的说法即是“化妆室”,多指比较高档的厕所或是在特殊场合下使用,比如用餐时(在日本很多公共场合有专门的化妆室,只有镜子、水槽和垃圾箱等,里面没有入厕用具。也叫做“化妆室”一般是在比如同一层楼中只有单一性别的厕所的情况下出现。),而“トイレ”、“お手洗い”则是比较普通的说法,似乎“洗面所(せんめんじょ)”也有厕所的意思。而在现代,日本原来流行的和式厕所已渐渐被西式厕所取替。
抽水马桶是现代卫生间的最高级形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抱怨她的里士满宫殿里未倒空的便器恶臭难闻。1595年,她的侍臣约翰·哈灵顿爵士前来解难。他在意大利旅行期间听说了一项令人神往的发明,即一种用水冲掉污物的厕所。哈灵顿的抽水马桶终于在里士满宫殿里安装起来了。哈灵顿对于他就抽水马桶出了一本书的主意很感兴趣。但抽水马桶在没有任何排污的主管道,没有自来水,也没有什么钱来支付管道装设费用时,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切实际的。大多数人仍然清理倒空便器,或者让“夜间掏粪人”打扫污物,一切依然照旧。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在18世纪后期改进了抽水马桶的设计。他采用了一些构件,诸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阀,以及保证污水管的臭味不会让使用者联到的U形弯管等。他在1778年取得了这种抽水马桶的专利权。直到19世纪后期,欧洲的城镇都已安装了自来水管道的排污系统后大多数人才用上了抽水马桶。
在英语国家,英语的toilet自身有“化妆间”的意思,在一般居住的地方兼设有浴池或浴缸的厕所则叫bathroom,而对于公共厕所则有时称作以本意为休息室的restroom。英文bathroom,翻译为“卫生间”、“厕所”,但并不象某些人理解的那样,就是厕所。概括讲,bathroom就是厕所、洗手间、浴池的合称。在现代,人们大多使用washroom一词,比较含蓄高雅。
那么,W.C.(厕所)是怎么来的呢?
很早以前,厕所Toilet里都有水箱water closet,人们一提到water closet就想到了toilet,因此water closet就成了toilet的代名词。后来为了方便,人们就用water closet的开头字母W.C.来代替toilet。如果你想“Go to W.C.”,你可以委婉地说:“I want to wash my hands。”
告诉别人说要去W.C.,意思就是说“我要去拉屎撒尿蹲茅坑”。这种很粗俗的表达方式是英美等国一二百年前使用的。在中国传入多年,许多中国人都知道W.C.是公共厕所的英文简称,但实际上在国外,W.C.已经在多年前就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Toilet或washroom,所以会爆出老外不识W.C.的笑话。
W.C.词义本身与Toilet区别不大,但是从修辞上说,前者给人的印象是简陋、不太卫生,而后者非但有洁净、舒适的感觉,而且还可以在里面梳妆打扮。Toilet这个词来源于法语,就连法语“香水”一词(l’eaudutoilet)也和Toilet有关,可见还是很有高雅的感觉。文雅的翻法把Toilet译作“公共洗手间”;但一些人把妓女叫着“公共厕所”,则是不人道的。
W.C.的意思简单易懂,所以曾被广泛采用。但是由于人人皆知W.C.所指为何,因此有些人认为不雅,便以其它较含蓄的字眼来替代,如lavatory、restroom、bathroom、toilet、washrooom等字,都可以用来指厕所。在国外,W.C.一词基本已消失;但在很多以英语为基础语言的地方却还保留着,因为易于上口,一听之后便不会忘记,这可以算是语言上的一种特色。
相对于固定式卫生间,现代城市里还有一类公共卫生间:移动厕所(moveable sanitary、portable restrooms)、流动厕所(portable toilet)、环保厕所(environment-friendly mobile toilets)、旅游厕所(tourism toilets)、组装厕所、会展厕所、移动卫生间等多种名称。主要出现在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大型广场、公园、旅游景点、购物中心等处。这类卫生间由间隔板墙制成,有男女厕间,其底板上设有便坑,底板下设有小便通道和大便通道,便坑的前部对应小便通道,便坑的后部对应大使通道,小便通道的出口端低于另一端,大使通道中没有活塞式刮板,大便通道的两端顶部设有传动齿轮,活塞式刮板连接在假设于传动齿轮的链条上,传动齿轮的齿轮轴伸出间隔板墙外,齿轮轴外端连接动力驱动装置。一般都会有洗手液、卷筒纸、坐便器专用纸等,比较高档的还有镜子、干手机等。有一次在九寨沟旅游,那里的移动卫生间是全自动“打包”,免冲水的环保卫生间。
在一般公众场所,厕所一般以性别区分,男用的多写上men,或gent's,女用的则写上women或ladies';加拿大很多公众场所,除了男女卫生间之外,还有两种特殊的卫生间。一种是单独家庭式卫生间(for family),供一家人使用,这很实用于有学龄前小孩的家庭;另一种是残疾人使用的专用卫生间。
至于男女厕所的标识,世界各地就是千变万化了。有用本国文字的,有用男女头像的。在很多国家,男女服饰不一样,而且区别很明显,那就直接用服饰比较文雅,比如头饰、帽子、香烟、口红、衣服、鞋子、腰带等等。在一些性文化比较流行的地区,直接用“性”的图例或抽象的图例来表达,只是吸引游客的方式。
现代住宅的卫生间十分讲究。
空间的平面布局与气候、经济条件,文化、生活习惯,家庭人员构成,设备大小、形式有很大关系。因此布局上有多种形式,例如有把几件卫生设备组织在一个空间中的,也有分置在几个小空间中的。归结起来可分为兼用型、独立型和折中型三种形式。
独立型:浴室、厕所、洗脸间等各自独立的卫生间,称之为独立型。独立型的优点是各室可以同时使用,特别是在高峰期可以减少互相干扰,各室功能明确,使用起来方便、舒适。缺点是空间面积占用多,建造成本高。
兼用型:把浴盆、洗脸池、便器等洁具集中在一个空间中,称之为兼用型。单独设立洗衣间,可使家务工作简便、高效;洗脸间从中独立出来,其作为化妆室的功能变得更加明确。洗脸间位于中间可兼作厕所与浴室的前室,卫生空间在内部分隔,而总出入口只设一处,是利于布局和节省空间的做法。
兼用型的优点是节省空间、经济、管线布置简单等。缺点是一个人占用卫生间时,影响其它人的使用;此外,面积较小时,贮藏等空间很难设置,不适合人口多的家庭。兼用型中一般不适合放洗衣机,因为入浴等湿气会影响洗衣机的寿命。
折中型:卫生空间中的基本设备,部分独立部分放到一处的情况称之为折中型。折中型的优点是相对节省一些空间,组合比较自由,缺点是部分卫生设施设置于一室时,仍有互相干扰的现象。
其它布局形式:除了上述几种基本布局形式以外,卫生空间还有许多更加灵活的布局形式,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人给卫生空间注入新概念,增加许多新要求的结果。因此,在卫生间的装饰中,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只要自己喜欢,同时又方便用实就好。
(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