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1930年,低压钠灯问世。1932年,荷兰飞利浦公司首次将低压钠灯商品化。它是利用低压钠蒸气(工作蒸气压不超过几个帕)放电产生可见光的电光源。蒸汽灯出现,是由密封在玻璃管里的各种元素蒸汽通以电流而发光的。其光效是荧光灯的2倍,卤钨灯的10倍。蒸汽灯有水银蒸汽灯和钠蒸汽灯。
30年代,场致发光灯(Electro-luminescent lamp,EL),又称平面电致发光技术开始研究。80年代中期,EL发光器件在国内外高科技电子产品中开始逐步推广应用,如用于液晶背照明、飞机与汽车仪表等。
1934年,汞灯问世,第一个高压气体放电灯。
1938年,美国GE(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的科学家伊曼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第一个真正的低压放电灯。他在真空管内壁上涂上荧光粉,然后充进一定量的水银(蒸汽),管的两端各有一个灯丝做电极。当接通电源后,荧光物质就将水银蒸汽发出的光线转化为荧光。这种荧光灯比白炽灯更亮,光线柔和,而且省电。
20世纪40年代初,联邦德国奥斯兰公司发展研究中心实验室率先研究了稀有气体短弧光源的特性。经多年研制和改进,于1951年正式向市场推出超高压短弧氙灯。
HID就是High intensity Discharge――“高压气体放电灯”的英文缩写,可称为重金属灯或氙气灯。它的原理是在UV-cut抗紫外线水晶石英玻璃管内,以多种化学气体充填,其中大部份为氙气(Xenon)与碘化物等惰性气体,然后再透过增压器(Ballast)将车上12伏特的直流电压瞬间增压至23000伏特的电流,经过高压震幅激发石英管内的氙气电子游离,在两电极之间产生光源,发出高达5000 K色温的光芒,这不但是传统卤素灯所难以达到的光度,5000 K其实也是最接近正午日光的色温,最能让人眼感觉舒服的光度。目前的HID有高压钠灯、(荧光)高压汞灯、氙气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1945年,Circline™ 荧光灯问世,它可以在小空间里发出最多的荧光。
气体放电型电光源包括荧光灯,金属卤化灯、高压钠灯、高压水银灯等等。它们都是通过高压或低压气体的放电来发光的。由于发光效率高,因此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光源。但是气体放电型电光源由于其放电机制,使其在正常工作区往往具有负电阻特性:即随着电流的增加,电压反而减小;反之亦然。因此如果将气体放电灯直接接到电压源,将会因电流迅速增大到超过极限而烧毁,因此必须使用镇流器串联在电路中对其电流进行限制。
1959年,卤素灯问世。卤素灯泡(Halogen lamp),亦称钨卤灯泡,是白炽灯的一种,使白炽灯的技术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原理是在灯泡内注入碘或溴等卤素气体。在高温下,蒸发的钨丝与卤素进行化学作用,蒸发的钨会重新凝固在钨丝上,形成平衡的循环,避免钨丝过早断裂。
1961年,高压钠灯问世。节能灯、荧光灯和低压钠灯属于低压气体放电灯,而汞蒸气灯、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HPS)属于高压气体放电灯。
节能灯,又称为省电灯泡、电子灯泡、紧凑型荧光灯及一体式荧光灯,是指将荧光灯与镇流器(安定器)组合成一个整体的照明设备。
1962年,金属卤化物灯问世。
1962年,第一盏LED(发光二极管灯)灯(红色)问世,由GE(General Electric Company)发明。在半导体材料的固体水晶内部,将电能转化为光。
1970年美国人发明的电磁感应灯,走出了实验室,这项了不起的发明是世界上第一项使用电磁感应原理走向照明领域里的新光源。这是无极感应灯的前身。第二项无灯丝、无电极电磁耦合感应灯――无极灯是美国1991年的发明专利,与第一项发明专利电磁感应灯只相距21年的时间。2000年后世界各国申报的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无极灯、电磁感应灯的专利相继问世,并进行了量产与实例应用。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研制出最早的石英玻璃光导纤维。石英玻璃光导纤维主要是使用在光信息传输。我们现在使用的光纤是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芯体材料这是一种特殊的、高纯度树脂。光线在光导纤维全程依次全反射至终端,从而使光纤达到改变光直线传输的物理特性,把光线按我们的需要和设计引导到期望的位置。光纤照明作为一种特殊的传导光能的形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端发光POF灯具可用于宾馆、会堂、大厅和饭店的天花装饰,具有星光闪烁、光彩璀璨、色彩动态变化和富丽堂皇的特征。
1974年,荷兰弗斯特根(JMP Jverstegen)等人用三种荧光粉制成了光效达80 lm/W、显色指数为85的40W荧光灯,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用卤磷酸盐荧光粉制成荧光灯后存在的光效与显色指数之间的矛盾。后来又出现了各种紧凑型荧光灯,如H灯、2D灯等。
1976年,绿色LED灯问世。
1983年,荧光灯(日光灯)电子镇流器(台湾称为安定器)问世,由荷兰飞利浦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相对于原来的电感式镇流器和电子式镇流器,具有更多优点。现在我们常用的荧光灯主要有日光灯、高流明单端荧光灯、节能灯(紧凑型荧光灯)以及最新型T5+T8管中管节能灯环。
1986年,Biax® 荧光灯问世,是一种高效节能的40 W荧光灯,适用于住宅。
1990年,2D® 荧光灯问世,独特的小型轮廓灯,扩展了荧光灯的应用场合。
1993年,蓝色LED灯问世。
1993年 2月 4日,格林威治时间 5点多,俄罗斯“进步”号宇宙飞船所携带的一面直径为 22米的镀铝箔圆形反射镜像伞一样打开,它把太阳光反射到地球背阳一面的欧洲里昂、日内瓦、伯尔尼、慕尼黑等 4公里宽的地区达6分钟之久。这面反射镜用凯夫拉纤维制成,厚度仅 5微米,加上反射镜骨架总重 40千克,它反射到地面的阳光相当于日光的 2-3倍。
据科学家测算,如果建一个实用型太空太阳能照明系统,约需要 80万美元,但由此节省的电费却高达 3500万美元。如果制造多个类似反射镜的照明系统,并采用定点式照射,那么其亮度可达 40-50个满月强度,地球上将出现真正的“不夜城”。
1994年,飞利浦CDM灯(防爆型陶瓷金卤灯)问世。
1994年,GE公司推出第一只紧凑型无极感应灯――“Genura”。它自身带有控制电路,工作电压为市电电压,电路的工作频率为2.6MHz。最新型号的无极感应灯,理论寿命6万小时。Genura灯可瞬时启动和再启动,灯内有几层涂层。在凹腔融封前边壳内涂敷一层透明的导电层,用于降低EMI。在凹腔和泡壳的颈部涂敷一层二氧化钛反射层,最后在玻壳上涂一层三基色荧光粉。
绝大多数传统光源的寿命局限在于电极,那是否可以去掉电极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终于发现了光、电、磁之间的相互联系,随着深一步的了解和大胆创新的构想,科学家们终于成功研发了电磁感应灯(无极灯感应灯)。其采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先由电产生磁场,再由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再应用藕合震荡原理将产生的高频电压注入到真空的玻壳或玻管里!与三基色荧光粉及惰性气体作用发光,从而避免了电极损耗的问题。由于没有电极,一般来说,电磁感应灯的寿命可以达到6万小时以上。
1996年,ConstantColor® CMH®灯问世,具有新型混合HID技术,高效且性能高级。
1998年,Starcoat XL® 和 Ecolux XL® 高级荧光灯问世,寿命延长。
1999年,白色LED灯问世。
(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