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感”与“自我意识”

作者:kylelong  于 2011-1-14 03:0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哲学哲理|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2评论

 


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它分为群体认同感和自我认同感。

所谓群体认同感(group-identification),是指群体内的每个成员对外界的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或者对某个个体或团体,通常能有共同的认识与评价;也称为公众认可,即来自环境或群体对事物的肯定和承认。这主要是由于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彼此间存在一致的利害关系。有时尽管群体认识不一定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但每个成员都能信以为真。比如,在基督教内,上帝是万能的。

所谓自我认同感(self-identification),是指个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的判断和评估;也称为自我认可,即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和承认。有创意的新思想、新理念,不一定在当时当地会被环境或群体缩认可,但只要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就值得肯定和承认。哥白尼、伽利略、达尔文等等,他们的故事都是很好的例子。

除了那些隔绝人间烟火的隐士之外,一般而言,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需要被社会肯定,即群体认同。但实际上,在很多时间或地点,一些人却得不到它,因为自己不够优秀或出色,更确切地说是因为“环境标准”不适合自己,个体长期处于得不到承认的境地,体验到的更多的是疏离感,就会出现过多的“我没有用”、“我没有价值”的判断或评估,即认同感缺失。异教徒、新移民、革新派、异见者、创新者等等,都存在类似情况。

对于儿童或未成年人来讲,对这种认可方式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心理动力学派所说的童年的心理创伤,对成年人行为的影响在许多神经症求助者身上是显而易见的,协合心理学称之为儿童式的认可模式。但对于成年人来讲,如果把别人的话当成真理,或者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当成衡量自己对错的标准,那就是自我认可模式没有建立起来的表现。他们走进了以人为中心的误区,不懂得“我控意志”和“他控意志”的区别,没有学会使用以“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机理意志。但实际上,拥有这种心理的人群并不是十分普遍。这叫着认同感的内投。

认同感的外投,则需要无论怎样都需要对情境加以承认和肯定,因为存在即合理,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都是对的。我们生气是因为我们认为对方不合理,之所以认为对方不合理,是因为个体拿自己的标准或方式去看待和管理对方。如果能够做到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则在内投与外投的平衡上,可以保持比较好的合理的比例。但如果用别人的方式管理自己,或用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别人,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知意行机理不对应”的应对程式之一。认同感的满足取决于对存在作出怎样的反应,是享受还是逃避?不同的人则会有不同的选择,认知结构的不同决定着它的取向,也因此影响着人的心境。

有人这样讲:我们每个人都是存在于他人的评价之中。有人也这样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才有价值。这两种观点,只有“群体认同感”,没有“自我认同感”,其实就是“他控意志”,亦或自我意识缺失。

所谓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self-awareness),也叫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从认识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统称为"自我认识";从情绪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侍、自卑、责任感、义务感和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从意志形式看,它表现为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统称为"自我控制"。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因此,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调节系统。

自我意识的基本定义: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TA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再回顾上面的两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是存在于他人的评价之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才有价值。这两个问题所表明的思想,虽说是将“自我”或“个体”融入了社会或集体之中,但自我意识的“自我控制”环节,则是相对缺失的。因为一旦出现外界因素(即社会或集体)对其个体进行“反评价”或“非认同”的情景,他们可能不能运用适当的方式或方法来进行自我调节。一个人的“群体认同感”很强,而“自我认同感”相对较弱,这是极端的外向(或内向)性格,而且这种性格的趋势,很可能会导致自我调节的失控。
 
极端的外向(或内向)性格的人,在正常人群中是很少存在的。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内向与外向性格的混合体,所不同的只是内向与外向的比例不同而已。我们每个人是否真正需要获得他人的评价或认同,不是绝对的(虽然一个人完全没有他人的评价或认同的情况不存在,除了隐士之外)。问题的关键是一个人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评价或自我认同。这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最佳结果。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自我认同不是拒绝群体认同,更不是我行我素,而是一种智能的平衡意识。

一句话:自己认为是合适的、有价值的事情,就坚持做下去,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平衡意识。这才是中庸之道!

(编辑整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6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11 回复 Cristal 2011-1-14 04:54
写得很有学文!
2 回复 LUG 2011-1-14 05:55
不要不要,就是要要。当仁不让。
1 回复 yihung98 2011-1-14 08:43
学习!
2 回复 kylelong 2011-1-14 11:33
Cristal: 写得很有学文!
学习学习
1 回复 kylelong 2011-1-14 11:33
LUG: 不要不要,就是要要。当仁不让。
   周末鱼块
7 回复 kylelong 2011-1-14 11:34
yihung98: 学习!
一起学习
4 回复 Cristal 2011-1-14 11:34
kylelong: 学习学习
抱歉,笔误了,应该是“学问”
2 回复 kylelong 2011-1-14 11:37
Cristal: 抱歉,笔误了,应该是“学问”
都可以,反正要学习
2 回复 Cristal 2011-1-14 11:38
kylelong: 都可以,反正要学习
    
1 回复 LUG 2011-1-14 17:26
kylelong:    周末鱼块
  
4 回复 hu18 2011-1-14 23:36
认龙哥是金,俺自家认铜。
1 回复 kylelong 2011-1-15 01:14
hu18: 认龙哥是金,俺自家认铜。
   周末鱼块。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9 14:1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