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1):人的思维模式(上)

作者:kylelong  于 2011-1-19 06:3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教育探讨|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8评论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现实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加工形式,以内隐或外隐的语言或动作表现出来(维基百科)。思维对客观的关系、联系进行着多层加工,揭露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特征,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思维过程(thinking process),则是人脑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具体地,它包括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对比等等一系列过程,并按照不同事物的发展规律而形成的系统的和具体的逻辑处理。

 

思维模式(thinking model),则是人脑多种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集合;是人类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实践,并受一系列基本概念所规定和制约的、已经被模式化的思维定势;是人们看待事物的观点、参考结构和信念的一种内在程式,并对人们的言行(以至于影响外部世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思维模式本身是一个由诸多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任一因素的相对稳定或重大变化,都会对整个思维模式的稳定或变化产生作用。其中,影响人们认识活动中所运用的逻辑形式的某种逻辑理论、原则,也对特定主体的整个思维模式产生影响和作用。运用一定的思维模式,对某个特定的事物进行思考,并产生一定的思想内容,则是思维方式(mode of thinking)。另一种解释是:思维方式是在一定时代的人们在一定的观念、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思维过程中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总和,是一种思维框架,它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反映。在很多情况下,“思维模式”与“思维方式”的定义并没有多大区别。

 

人脑的思维模式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类:

 

1,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

 

线性思维(linear thinking),也叫“一维思维”,是指思维沿着一定的线型或类线型(无论线型还是类线型的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的轨迹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种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模式。线性思维在某种意义上属于“静态思维”,必须以时空和逻辑顺序进行。这种思维模式,对于守规矩的人来说,是比较适合的。但很容易一条道走到黑,即会进入死胡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深入思考,探究到事物的本质。

 

线性思维又可以划分为很多种。比如:正向线性思维,是从某一个点开始,沿着正向向前以线性拓展,经过一个或是几个点,最终达到思维的正确结果,在答题中,也就是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逆向线性思维,是从某一个点开始,如果沿着正向向前以线性拓展,无论经过多少个点,最终都难以达到思维的正确结果。既然正向走不通,就得向着相反的方向思考,经过一个或是几个点,从而最终得到正确的思维结果,在答题中,也就是最终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非线性思维(non-linear thinking),指一切不属于线性思维的思维类型,如系统思维、模糊思维等。是相互连接的,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类似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非线性思维则如电脑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突破时间和逻辑的线性轨道,随意跳跃生发;又如HTML提供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状连接路径。非线性思维模式有助于拓展思路,看到事物的普遍联系。

 

从这两种思维模式的联系上讲,非线性思维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线性思维,即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线性思维模式是目的,而非线性思维模式是手段。从思维上讲,线性思维使用的是人的左半脑,从层次上讲,主管显意识、数字、计算、逻辑推理和具体分析。而非线性思维使用的是人的右半脑,从层次上讲,更多地是在人的潜意识里完成的。潜意识的活动更接近客观事物,更真实,更接近道。如果有人可以同时运用这两种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很多。

 

    2,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称为“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等,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即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或者说是沿着不同的思维路径、不同的思维角度、从不同的层面和从不同的关系出发来思考问题,以求得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优选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发散思维又可以划分为很多种:比如正向线性发散思维、逆向线性发散思维、正向非线性发散思维、逆向非线性发散思维等等。此外,多路思维(multiway thinking)是发散思维最一般的模式,即解决问题时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逻辑起点、不同思维程序考察客观事物,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整体认识。逆向、侧向、横向思维是其中的特殊形式。

 

收敛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也叫做“聚合思维”、“会聚思维”、“求同思维”、“辐集思维”或“集中思维”等,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收敛思维也可以划分为很多种:比如正向线性收敛思维、逆向线性收敛思维、正向非线性收敛思维、逆向非线性收敛思维等等。

 

研究发现:发散思维多用于艺术与人文科学,而收敛思维则多用于自然科学。发散思维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从这一问题出发,想的办法、途径越多越好,总是追求还有没有更多的办法。而收敛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在众多的现象、线索、信息中,向着问题一个方向进行联想思考,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或发散思维中针对问题的最好办法去得出最好的结论和最好的解决办法。

 

3,点思维、面思维与体思维

 

点思维(point thinking),又叫零维思维。养成零维思维的人,容易将思维固着于某个观点或某个对象上面,不会由此达彼,不会将该点与其它相关的点联系起来;具有凝固、僵化的顽症,因而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真面目,在思想上表现出难以想象的主观性与片面性。

 

平面思维(graphic thinkingplane thinking),是指人的各种思维线条在平面上聚散交错,也就是哲学意义上的普遍联系。这种思维更具有跳跃性和广阔性,联系和想象是它的本质。我们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属于平面思维的范畴。联系和想象是平面思维的核心,其特点通常表现为事项之间的跳跃性连接。在这一思维的过程中,它受到逻辑的制约,反过来又常常受到联想的支持,否则思维的流程就会被堵塞。

 

平面思维,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说明思维的中心,可以相对地达到认识某一方面的全面性,但它仍然是囿于某个平面中的全面,并不是反映对象整体性的全面,因而这种全面相对于立体思维来说,仍然是不全面的。

 

立体思维(dimensional thinking),也称“多元思维”、“全方位思维”、“整体思维”、“空间思维”、“系统思维”、“综合思维”或“多维型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跳出点、线、面的限制,空间式、立体式、层次式、交错式分析问题,能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要“立起来思考”。比如立体绿化(屋顶花园、室内绿化、后院绿化、阳台绿化等)、立体种植(玉米地种绿豆、高粱地里种花生等)、立体森林(高大乔木下种灌木、灌木下种草、草下种食用菌等)、立体渔业(网箱养鱼充分利用水面、水体多层次养鱼等)、立体开发资源(原始开发、次级开发、主产品开发、副产品开发等)。立体思维思考问题时常有三个角度:有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时间、万物联系的网络,因而又称为“时空整体性思维”。

 

4,纵向思维、横向思维与侧向思维

 

纵向思维(vertical thinking),是按逻辑推理的方法直上直下的收敛性思维,是指在一种结构范围内,按照有顺序的、可预测的、程式化的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这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方向和人类认识习惯的思维模式,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始到终等线索,因而清晰明了、合乎逻辑。我们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大都采用这种思维模式。

 

横向思维(lateral thinking),又称水平思维,是当纵向思维受挫时,从横向寻找问题答案。正象时间是一维的,空间是多维的一样,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则代表了一维与多维的互补。最早提出横向思维概念的是英国学者德博诺。他创立横向思维概念的目的是针对纵向思维的缺陷提出与之互补的对立的思维方法。是指突破问题的结构范围,从其它领域的事物、事实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思维模式,它不一定是有顺序的,同时也不能预测。

 

有研究者把这种利用“局外”信息来思考问题的途径的思维模式,同眼睛的侧视能力相类比,称它为“侧向思维”。侧向思维(sideway thinking)由于改变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试图从别的方面、方向入手,从与问题相距很远的事物中受到启示,其思维广度大大增加,有可能从其它领域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因此,横向思维常常在创造活动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5,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forward thinkingpositive thinking),是人们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沿袭某些常规去分析问题,按事物发展的进程进行思考、推测,是一种从已知进到未知,通过已知来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只限于对一种事物的思考。坚持正向思维,就应充分估计自己现有的工作、生活条件及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就应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环境条件、性能等。这是自己获得预见能力和保证预测正确的条件,也是正向思维法的基本要求。

 

逆向思维(reverse thinkingbackward thinking),也叫做反向思维,不是象常理认为的那样去思考问题,而是换个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背逆通常的思考方法。例如,谈到生死,一般是说生是如何如何好,死是如何如何坏;若你换个角度,谈生是如何如何不好,死是如何如何好,那么这就是逆向思维。

 

实际上,思维本没有正向和逆向之分,而是将常规的思维叫做正向思维,    将非常规的思维叫做逆向思维。我们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think from another way),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模式,也可以称之为一种逆向思维。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6,对称思维与非对称思维

 

对称思维(symmetry thinking),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同时从相对的事物或者相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正面的、反面的;积极的、消极的;横向的、纵向的;现代的,历史的等等。这种运用一对矛盾事物的对立面来进行比较的思维模式,往往能够发现一些新的论点或证据,对于阅读、写作、创新等,都有其不可估量的巨大功用。儒家经典中的“人与天”、“义与利”、“修己与安人”、“经与权”、“文与武”等思想,都体现了对称思维的观点。此外,对称思维模式对现代企业管理,也能提供积极的启示和借鉴。

 

非对称思维(non-symmetry thinking),是利用矛盾来对立思考,它是创新思维的一种模式,是对模式化和因循守旧的否定与突破。非对称思维是一种辩证思维,因为强和弱、优和劣、先进和落后、快和慢等,都是相对的。在看到他人的强大时也看到他人的弱点;在看到自己的短处时,也看到自己的长处;在承认别人先进时,还要看到自己所具有的后发优势。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对称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科学家、工程师在创新设计中采用非对称思维,也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7,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

 

静态思维(static thinking),是将事物设定在某一静止状态进行分析研究,认识事物的性质、特征的思维模式式。它的基本要求是人脑的思维运动不能离开这种设定的事物的静止状态,保持人脑思维运动和事物存在的静止状态相一致。如果我们的思维运动离开了事物的这种设定的状态,那么,我们产生的认识就不是对该事物的认识,或者说是错误的认识。形式逻辑思维的方法,就是一种静态思维。

 

动态思维(motional thinking),是对事物的运动状态认识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运动进行分析研究,认识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及其运动规律。它要求人们在思维中要坚持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对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规律进行完整的描绘。它是一种非传统的,非书本的,有特色的,能动联系的思维模式。辩证思维就是一种动态思维。

 

    8,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它是作为对认识着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又称为“分析思维”、“理论思维”、“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

 

辩证思维(dialectical thinking),是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模式,是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辩证思维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模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

 

辨证思维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9,惯性思维与创意思维

 

惯性思维(inertial thinkingconventional thinkinghabitual thinking),又称为“再造性思维”,或“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有些盲点,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

 

创意思维(creative thinkingoriginality thinking),也叫“创新思维”或“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称为创意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它给人带来新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成果,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产物。创意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关联,是多种思维活动的统一,但“发散思维”和灵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10,分解思维、整体思维与组合思维

 

    分解思维(decomposed thinkingseparate thinking),又称分离思维,是指一种将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分解或分离,使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从复杂现象中暴露出来,从而使研究者能够理清研究思路,抓住主要矛盾,以获得新思路或新成果的思维方法。

 

整体思维(holistic thinking),也就是立体思维(dimensional thinking),也称“多元思维”、“全方位思维”、“立体思维”、“空间思维”、“系统思维”、“综合思维”或“多维型思维”(前面有介绍)。它认为整体是由各个局部按照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的,要求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对象。整体思维的特定原则和规律可归纳为三点:(1)连续性原则,即当思维对象确定后,思维主体就要从许多纵的方面去反映客观整体,把整个客观整体视为一个有机延续而不间断的发展过程。(2)立体性原则,即当思维对象确立之后,思维主体要从横的方面,也就是从客观事物自身包含的各种属性整体地考察它、反映它,使整体性事物内在诸因素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的潜网清晰地展示出来。(3)即是从纵横两方面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并按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层次和结构,组成认识之网,逻辑再现客观事物的全貌。

 

组合思维(combinatorial thinking),又称“联接思维”或“合向思维”,是指把多项貌似不相关的事物通过想像加以连接,从而使之变成彼此不可分割的新的整体、联结成具有新价值(或附加价值)的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模式。

 

在科学界,第一次大组合是牛顿组合了开普勒天体运行三定律和伽利略的物体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规律,从而创造了经典力学,引起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第二次大组合是麦克斯韦组合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和拉格朗日、哈密尔顿的数学方法,创造了更加完备的电磁理论,因此引发了以发电机、电动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第三次大组合是狄拉克组合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薛定鄂方程,创造了相对量子力学,引起了以原子能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所以爱因斯坦说过:“组合作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在科学界、商业和其他行业都有大量的组合创造的实例。当然组合不是随心所欲的拼凑,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的有机的最佳组合。中国思维魔王许国泰所创造的信息交合法就是进行组合思维的很好的工具。

 

(编辑)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7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0 回复 snakek 2011-1-19 10:29
学术性的文章,先顶起来,慢慢看。
0 回复 世外闲人 2011-1-19 20:28
可能大部分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问题都是惯性思维。
0 回复 kylelong 2011-1-19 22:10
snakek: 学术性的文章,先顶起来,慢慢看。
谢谢。
0 回复 kylelong 2011-1-19 22:11
世外闲人: 可能大部分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问题都是惯性思维。
  
0 回复 yihung98 2011-1-20 10:25
到周末认真学习!
0 回复 kylelong 2011-1-20 21:49
yihung98: 到周末认真学习!
  
0 回复 566 2011-1-25 12:19
龙老弟快成哲学家乐!
0 回复 kylelong 2011-1-25 22:02
566: 龙老弟快成哲学家乐!
自学啊。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19:1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