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中美开战了【转】 [2010/11]
- 家有泳池 的烦恼 [2011/06]
- 美国人看美国:美国的言论自由及其后果 [2011/01]
- 向奥巴马总统紧急请愿书:抗议种族歧视,发出华裔声音!请签名,请转发! [2012/02]
- 女儿对身份的认知迷思:“妈妈,我羞为半个中国人!” [2011/10]
- 俺当外婆了! [2011/12]
- 回国见闻 (2012-5)耶, 结婚了! (现场实拍,高清多图) [2012/03]
- 国内见闻(12-8) 空姐说英语,俺要跳机了! [2012/04]
- 老美也疯狂(二):卡尔的故事之 打乒乓 [2011/10]
- 回国见闻 (12-9) “向骆家辉学习!” 市委书记说了! [2012/04]
- 回国散记(10):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1/10]
- 一个美国人的反思:“中国有限公司” [2011/04]
- 回国见闻(2012-3) 北京黑车不见了! [2012/03]
- “我的宫缩正在融化” (18岁+) [2011/04]
- 国内见闻 (12-21)西南王不在,重庆安否?--- 后薄熙来时代重访重庆 ... ... ... ... ... [2012/06]
- 越洋访谈(一):一个普通美国人眼中的陈光诚事件 [2012/05]
- 最近村里很黄很俗!(勿对号入座) [2011/09]
- 丹奇海归,告别乡亲! [2012/04]
- 贝壳村里的夜蓝宫 (九) (18+++ 爆笑) [2011/11]
- 丹奇即将移民希腊,各位村友,再见了! [2010/04]
- 洋侄女的中国胃 [2009/08]
- 丹奇嗜酒记 [2009/06]
军妈日记 (23) 你们是天使啊!
丹奇 (2011年6月11日)
上周带孩子去Mary Jo Packham 公园参加童子军活动。结果到那一看,找不到自己的队伍,很是惊讶。给营长打电话,她还在KARATE 陪儿子习武呢。原来是咱搞错了时间。可笑的是,童军里另一位家长和童军也和咱一样看错了时间。于是,两家人干脆将错就错,玩自己的。一个上午,钓鱼,骑车,追松鼠,倒也不也乐乎。(见上篇“垂钓乐”)。
时间一晃,又一个星期过去了。今天才是计划中的童子军公园活动。因为上周已经疯玩过。老子和儿子都表现得兴趣缺缺。咱也看着外面骄阳似火心有余悸。去,还是不去?咱像哈姆雷特研究“To be or Not To Be”一样纠结着。
懒惰和责任在互相竞争。懒惰说:别去了,老的小的都表态了。反正今天的活动就是钓鱼和骑车,儿子已经完成获取奖牌的任务了。责任说:必须去,这是集体活动。奖牌不是主要目标,参与活动培养集体观念很重要。最后,责任打败了懒惰,占了上风。打定主意,咱立刻行动起来,发出指令。老爸留守。军羔子和军姐与军妈立刻出发。
儿子一看老妈动真格的,在不情愿和咱的命令下,开始整装。这时邻居兄弟俩Amr 和Saif来找儿子玩,咱催他们叫他们的老子带他们去公园参加童军活动。可是,这个老爸情愿在家看电视,找借口说要看着油漆工漆房子。俺看着俩孩子焦急无助的样子,实在不忍心他们错过今天赢取奖牌的机会和参与集体活动的乐趣。于是,像以往一样,咱还是带上了他们。只是因为咱的SUV只能放两辆单车,和两副钓鱼竿,他们哥俩的单车就没法上去了。咱心里有数,到时只有让我家儿女让出自己的单车和鱼竿给他们玩了。
在四个孩子兴奋的叽叽喳喳中,咱这个老黄牛总算把仨军羔子送到了营地。时间已经被耽误了不少。先跟女儿说,你的钓鱼竿给Saif , 儿子的给Amr。女儿有些不情愿。我自己还没开始钓鱼呢。凭啥要给他先啊。劝告她:他是你的朋友,今天是他们获得奖牌的机会。先给他钓会,你再玩好吗,不耽误,有的是时间呢。你就算帮助同学了。女儿听话地顺从了。儿子与Amr 是同班同学,好友。这时也很乖地让Amr 扛着自己的鱼竿欢天喜地地道湖边去了。
儿子和女儿手里没了玩具,变得很无聊,落寞,无所事事,不知如何是好。正好另一个邻居童军KEVIN的母亲看见我,过来聊天,问道:“你孩子为啥不去钓鱼?我告知了实情。她立即打抱不平起来:“你怎么可以这样牺牲你自己孩子的乐趣,去成全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有责任陪同来参加这个活动的。这是亲子活动。你又不是他们的妈妈。他们自己的爸妈都不上劲,你操这份心干吗。虽然他们都是好孩子,但是,你不可以顾了别人的孩子,不顾自己的孩子”。咱听着,很尴尬。好像真的做错了什么。咱中国文化“先人后己”的传统今天遇到了美国文化的挑战。
赶紧找到自己的孩子,带他们到湖边。看着俩邻居孩子笨笨地甩着鱼竿,咱计上心来。让颇有钓鱼经验的儿子和女儿分别给他们俩当教练,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于是,咱跑去把做鱼饵的芝士取来,交给儿子和女儿。让他们教Amr 和Saif钓鱼。这下倆孩子有了用武之地,于是很自豪地示范起来。
接下来,简单地吃过午餐后,就是骑单车比赛。为了Amr 和Saif 能够获得骑车奖牌,咱再一次让儿子和女儿贡献出自己的单车。邻居兄弟俩欢天喜地骑上单车跑的没影了。剩下儿子和女儿又在营地枯燥无味地闲逛起来。儿子开始有些抱怨“I got nothing to do”。我告诉他“你让妈妈带了你的好朋友来参加活动,但是他们没有单车,就没法获得奖牌。你暂时歇会。回头有的是骑车的机会。今天你只是少了一次骑车的机会,但是,你的好朋友就能晋级了,他们以后就不会落后了。你对他们的帮助不是挺有意义吗”。儿子似懂非懂地“OK”了一声,趴到公园的长凳上去了。
女儿也来唧唧歪歪,咱也是如此这般地谆谆教诲。并告诉她,你们这样的奉献精神,应该值得营长表扬鼓励呢。要不要妈妈去告诉营长?女儿连忙阻止“别,别,千万别惊动营长。没什么的。我不在意他们骑我的车。”咱停下了,看着女儿,8岁的孩子,开始懂事了。
营长注意到我俩孩子没有参与集体活动,在一旁逍遥。忙跑过来问为啥。咱简单地说了一声,他们把自己的单车给了另外俩兄弟骑去了。营长深受感动,说了声“You are angels!”(你们是天使啊!)
孩子们,有啥比这个更高的奖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