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八”节 有感中国的剩女和老孤单女 [2017/03]
- 远行杂记(十二) [2015/01]
- 姐弟恋的故事 [2017/03]
- 香港印象 [2014/04]
- L的某同胞 [2013/11]
- 深圳新机场和给深圳人一个赞(回国的日子里8) [2015/11]
- 牙痛在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时 [2013/09]
- 深圳的莲花山公园及周边(回国的日子里4) [2015/10]
- 我不讨厌汤灿 [2014/12]
- 深圳湾运动公园、保利大剧院夜景(回国的日子里5) [2015/10]
- Happy美西自驾游之三(西雅图凯瑞公园游 ) [2016/06]
- 走过 破落的三线厂旧址下篇(回国的日子12) [2016/02]
- 最接地气的西雅图之旅 [2016/05]
- 一个 “三线”厂的变迁( 回国的日子里9) [2016/01]
- 美国的坏人 [2012/04]
- 普通打工女人小书 [2012/11]
- 北川行(上) [2013/02]
- 严重的皮肉伤及时喝童子尿救命有无科学道理? [2013/03]
- 刚来美国遭遇警察的一段亲历 [2012/12]
- 爬火车的往事 [2012/01]
- 当看到同胞犯事时 [2012/12]
- 地震了 [2013/04]
- 请村里懂车的网友赐教 [2012/08]
- 多大的便宜你有勇气占 [2012/09]
- 一场即将爆发的示威游行 [2012/06]
- 有感《男女平等的误区》 [2012/03]
- 闲聊:左派右派之我见 [2012/08]
- 严肃正式的呼吁 [2012/07]
老C美国袭警记
修改篇老C美国袭警记
50后属猴的老C来美国之前,是北方某城市某机关食堂的炊事员。所以对于一句英语不会的他来说,在美国的中餐馆当炒锅倒是没有太大的不适应,而是很快进入了角色。在经历了半年三个餐馆的被抄鱿鱼和抄老板鱿鱼的过程之后,老C的工资涨到税后,吃住行后,净拿$2800现金,年薪正算5万左右有吧?在美国的中餐馆里对好一些的厨师,尤其是有身份的,老板是很客气很周到,条件开得很优厚的,通常是包吃包住包行包交税,甚至有的时候还包帮忙招鸡。老C到不一定有多好的厨艺,但是他干了大半辈子的厨房工作,对厨房环境熟悉,呆的住。老C在干出那件上电视上报纸头版头条之事的壮举之前,这些生活待遇,经济待遇都是有滴,政治待遇也高达他看谁不顺眼就叫老板炒谁,连前面的企台也要对他点头哈腰的地步。照理说他在美国中餐馆中很快混到这个份上应该知足了。在美国中餐馆那个特定的环境之中,他有身份,全家人都在美国,是多少来美十几年都没有身份,没有见过老婆孩子的黑打工者羡慕的对象。
可是老C不开心,他很不开心。天天闷闷不乐,夜夜喝得酩酊大醉。醉了以后,有时候骂人,有时候呜呜痛哭。和他同住员工宿舍的没有一个中国人,只有五六个老墨,完全不能沟通。久而久之他和老墨们就有了没有理由的还愈来愈深的矛盾。为了留住他,(美国中部找厨师实在太多麻烦)老板极偏心地前后共炒了三个老墨的鱿鱼,为此剩下的老墨就更恨他了。
终于有一天,老板要找他谈一次话,在决定谈不好就请他走人的情况下,得知道这个不开心的已到知天命年龄的老派的中国北方男人,心中装满了外人不清不楚的怨气怒气。
老C当初高高兴兴地带着儿子,满怀喜悦的飞来美国和六年未见面的媳妇团圆,结果在LA国际机场老婆派人只接走了儿子,把他则直接转机送到外州某地某中餐馆上班。
老C说:“过分啊!最毒不过妇人心!”“这欠揍的娘们儿”把刚刚踏上美利坚实际上等于是聋子瞎子瘸子哑巴的残疾人,在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的情况下推进茫茫黑夜之中的飞机上。老C感觉就象一只老绵羊被扔进狼群一样的心里发慌,须知当时的老C连在美国怎么走出机场都不懂,这娘们就一个手机一张中英文对照的求助纸条交给老C,还美其名曰我老娘们不也是先一步这样过来的吗?你老爷们怎么就不行了?全然不顾老爷们对老娘们的思念之切!
慢慢地老C弄清楚了老婆早已是人家的老婆了,来机场接儿子的就是老婆的搭伙人。老婆为了儿子来美国有人保驾护航,当然也是良心未泯顺带把他申请来美,一直没有露声色,直到老C进了海关。
勘查到结症,老板尽量天上地下山上海底的,古今中外的,文绉绉的,粗俗的大道理加实际案例,其中不乏“女人如衣衫”现在人生三大喜事中的一大喜事就是“死老婆”这些屁话,苦口婆心地开导了一阵老C。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后来老C的正式绿卡下来了,和儿子他妈也正式离婚了。
再后来老C的烦恼也没有减少,在美国他想重新找一个老婆或女友几乎不可能,儿子三天两头打电话来要钱,生活费、零用钱 ,要买跑车 ,要招待女朋友......
又后来老C向老板请假要回中国结婚了。
两月后,倒霉的老C从中国回来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结成婚。儿子又在LA为女朋友争风吃醋和一帮越南裔年轻混混打破了头,跑车玻璃被砸了轮胎被偷了,要老C出钱修理……
至此老C没有一点心情好的理由了,只有又和酒杠上了,酒后又和同宿舍的老墨较劲。
终于出事情了。
一天半夜过后3点半钟左右的时候,老板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惊醒。一个会讲英语的老墨打来电话,说老C把一个叫xxx的老墨员工打昏死了两个钟头了,他们害怕了,报了警。警察来了老C用酒瓶砸警察,警察叫来七八辆警车把房子包围起来了。
老板一听,心中叫苦不迭。飞车赶往员工宿舍。
远远看见员工宿舍热闹非凡,看不清有多少警车又是闪灯又是鸣笛,电台的电视台的新闻转播车都来了,走近了还可看到播音员现场直播,警察们一个个表情严肃的进进出出,一警官模样的人又是耸肩又是双手摊开,高深莫测的对着几只话筒,大概是在操练无可奉告之类的外交辞令。
老板没有想到事情搞得这么严重。也不想被现场抓住去接受什么记者采访和警察的询问,(生意人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靠近。一直到亲眼见到老C被警察拷上车,一切都趋于平静后才走进那个餐馆租来的房子。
美国中部小城相对比较保守清静,社会治安事件相对少很多。这晚发生的事情被媒体定性为袭警事件,第二天大早电视台的早间新闻反复播放实况录像,几家当地报纸头版头条的一直指出,一个中国人拒捕和袭警是当地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此事件着实让基本上没有什么刺激性新闻可报可看可娱乐的当地电视台收视率翻了一翻,报纸的发行量提高了一倍,当地的华人议论了很长一阵子。
根据在餐馆打工的老墨的讲诉,以及电视台实况转播,还有后来老C儿子探监后的说法。老C 工作的餐馆老板基本上还原了事件的本来面目。
事情即不像媒体宣扬的老C疑似会Chinese功夫,也不是老墨所说的老C把人打得昏了两个小时那么严重,更不是警察讲的怎样英勇斗敌才把危险分子制服。反而在真的了解了真相后,第一觉得动静搞的那么大的一场袭警事件,实际上是令人哭笑不得的闹剧一桩。第二新移民活在美国开心不开心其实还是在于自己的心态,把坏事变为好事,把好事变成坏事和一个人的情商有关。当然懂英语和智商高些的人生活品质要高很多,过得快乐不快乐另说。
出事的那天老C 休息。对于任然是聋子瞎子瘸子哑巴的他来讲,休息日就是呆在员工宿舍睡觉喝酒。据老墨讲他们晚上10点半回家后,老C酒气熏天地冲着他们大喊大叫,虽然等同于鸡同鸭讲,老墨们还是最终搞懂了老C骂他们把他的臭鱼干从冰箱里拿来丢了。不排除老墨们闻不惯中国人的鱼干味,嫌臭给丢了,老墨心中有数。但是老墨绝不会认账,在双方既不能沟通又相互讨厌的情况下,老墨也真是讨打,你不认账也就不理不睬算了嘛。那后来挨打的老墨还冲着老C打手势,进一步还上前摸老C的头和裤裆。他在那个时候没有想到连话也讲不清,路也走不稳的老C,选择了该出手时就出手,趁着酒性提起身旁的断了的凳子腿向对方的头飞舞过去,老墨刚好伸腰抬头,一下子额头中招。老墨一个没站稳倒地了。
老墨们还是很团结的,见到同类吃亏了,其他几个一起扑上来。一场实力悬殊的大战在即。突然有老墨发现倒地的老墨怎么没动静?于是放弃了进攻,先抢救同胞。不知道老墨们是怎样弄的,受伤的老墨很快醒过来了,头上的伤口也止住流血。
事情原本可以就这样过去了,老墨们也没有想到要把事情闹大,毕竟有老墨没有身份,英语也不好。可是这老C也不知是真的神经有问题了,还是酒喝的太多了,或者二者都有之。反正就是没完没了。老墨们都怕他让他了,他还继续再喝酒再骂人,他白天倒是睡足了觉的。更越来越疯的是半夜两点多的时候,老C还去捶老墨们的寝室门。老墨们忍无可忍毅然报警告老C行凶打人致伤。
警车很快呼啸而至。警察进的门来(中餐馆员工宿舍大门24小时不锁的),这老C迷迷糊糊舌头打结的还凶巴巴的问警察:“干——什么的?”反正这警察说什么老C听不懂,老C说什么警察也听不懂,只有会讲英语的老墨的一面之词。于是警察要上前抓老C,神智不清的老C把警察当老墨,这次的武器是酒瓶。因为老C头重脚轻摇摇晃晃的,警察还愣住了,这是神马chinese 功夫?老C打的是醉拳。搞笑的是可能警察牛高马大够不着,老C 改变战术,反正身边有的是酒瓶手榴弹,一个一个的向警察扔过去就是了。警察片刻的思考后,一个传呼发出去,一群警车四面八方鸣着警笛赶过来,于是什么该来,可以来参与的都来了。
最让警察没想到的是:一群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警察的到来也没有让老C清醒过来,两个警察一边一个都把他两手臂抓住了,老C居然还象中国老娘们打架一样,用头去撞正面指挥的警官模样人的肚子,一双翻炒18寸炒锅的手臂力气之大,把抓住他两臂的两警察都往前拖了两步。最后警察用的是辣椒面弹制服的疑是会chinese功夫的Chinese醉鬼。
后来老C的儿子来到中部小城,把老爸的案子申请转到了西海岸某华人很多的一城市里。
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移民来到美国的中国人,来到美国以后有着各种各样的成功和失败,幸运和心酸,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老C只是其中的一个。
后记:
2000年前后几年全中国以东北沈阳为最多的,以一大批下岗的产业工人为主,还有机关工作人员,城市市民,郊区农民,以商务考察观光旅游为由来到美国,并成功的留下来,拿到了身份。这批人因为正该上学的时期被文化革命上山下乡耽误了,他们不会英语,没有学历。但是他们有手艺有技术有人生阅历,能吃苦耐劳。他们大多很快适应了全新的生存环境。在美国不懂英语的他们绝大部分人没有成为美国社会的负担,起码他们的子女来到美国大部分不需要再浪费纳税人的钱去接受高中教育。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也是中国人移民美国乐章中的一个音符。要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他们是痴心妄想了。但是他们的确存在及生活在第二故乡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