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人在家中喜欢种什么花? [2009/03]
- 容易受伤的女人——王菲:送给ww及不要受伤的女人们 [2009/02]
- 关于恢复中国国籍的相关规定和流程——仅供参考啦 [2009/12]
- 邂逅——美国三轮车(国会山附近)——热爱旅游(7) [2008/12]
- 赏秋——弗吉尼亚大瀑布公园(Great Falls Park)旅游(4) [2008/10]
- 但愿人长久——王菲:送给娃娃妹妹 [2009/02]
- 秀秀淘来的东东(一) [2008/11]
- 地中海邮轮游札记(二)——西西里岛墨西拿(意大利) [2012/02]
- 婚礼回眸 [2010/09]
- 给自己留一片瓦 [2011/03]
- 美国买什么颜色的车?(ZT) [2010/10]
- 孤独的游荡——新疆喀什游感(3) [2008/10]
- 你立遗嘱了吗? [2010/09]
- 拥抱——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2008/12]
- 茴香包子——奇迹 [2010/12]
- 美人肩与水库——北大荒知青生活(一) [2009/02]
- 谁能想到?——北大荒知青生活(二) [2009/04]
- 为什么很多男人没有男人味? [2009/08]
- 四合院与实力 [2009/04]
- 我的空中小院儿(北京) [2009/03]
- 你敢不给红包吗? [2009/11]
- 不容侵犯——真实的故事十 [2009/02]
- 该怎么教育他呢? [2009/11]
- 今天俺荣升了! [2010/07]
- 难过的我 [2009/07]
- 生日是什么? [2009/04]
- 你是老师吗? [2009/04]
- “着火啦!”——北大荒知青生活(三) [2009/05]
重返老连队
清晨,在小李(曾任十九队队长)的帮助下,我们一行人向百里之外的老连队驶去。十九连——一个魂牵梦绕、无数次梦中出现、留下青春岁月甚至爱情的地方。我们还有一个心愿:为一位上海知青扫墓。
在《八五一一农场志》(1996年版)可以查到:“十九队1969年始建于中毛营,1972年八五七场工副业队并入,迁至大主河南,完达山北麓,东距宝密公路大主桥五公里。”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去的十九连,而1969年在中毛营创业的那个连队已被一个水库淹没。据介绍,这个水库是上世纪40年代,一位日本女士设计的。几十年过去了,图纸从日本带到农场,并成功建造了一个新水库(杨树河水库?)截流了三条河流其中有绕力河,水库灌溉下游大面积的稻田,创造着良好的经济效益。
十九连——今天的十九队在三十多年后,竟然没有太大的变化。
——原来的大宿舍
被青纱帐围绕着的大约有三十多户人家,房屋比以前更旧,看上去不十分舒适。当年我们的大宿舍房顶已经歪斜,但还住着几户人家,他们用不解地眼光看着我们。是啊,这个破旧的地方还有什么可留恋呢?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从北京来呢?我们锲而不舍地寻找自己曾经住过的宿舍、食堂、场院、仓库甚至厕所。我们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探望,不久这里的职工家属将全部搬迁。
屋前屋后大堆的劈柴、存放粮食的板房、还有简易的牛棚、成群鸡鸭,纵横交错的土路,在湛蓝的天空下,弥漫着牛粪和土地的味道,大家分散着找自己认识的老职工。在一家用木头圈着的门口,我们遇到一位妇女,她主动问:“你们从北京来的吗?”“是啊!”“等一下,我姑姑在家呢,我去找她。”
很快一位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妇女走出来,有人立即喊出她的名字小武。就这样见到了第一位十九连的老职工,有一种很强的亲密感在我们中间流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有人提到汪见敏,短暂的沉默后,满头白发的小武说:我知道他的墓,走吧,咱们一起去。
——穿行大豆地
随后我们的车向南山坡开去,在一条很不起眼的小路下车,穿行在大片墨绿色的大豆地,在一道道田垄中蹒跚,近午的阳光让天边泛着蓝白色的光,大朵白云孤独地飘浮着,我们走进一片红松林,立即感觉光线暗淡,眼前就是汪见敏墓。
墓碑大约一米高,用水泥铸造。上面写着:上海支边青年 汪见敏同志之墓 一九七六年四月十六日。 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侵蚀,碑已有损坏。我们找到破损的碑块,尽可能地修复,并找到一些松枝和野花放在碑旁。大家站在墓前,为汪见敏——一位永远定格在二十四岁、早逝的上海青年三鞠躬。告诉他,我们代表十九连的知青看望他来了,大家都很好,请安息吧。
生活就是这样,逝去的无法追回,若干年后,也许记不起这片红松林在哪?更难找到孤独的他。但十九连的知青们会时时想起他——一个聪明乐观和对生命的不懈追求的人。
——远望十九连
远处,完达山下的水库晶莹剔透,大片的庄稼茂盛茁壮,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小李指着不远处的玉米地说,那是他租种的400亩地。如今管理大田完全机械化,从播种——除草——施肥——收获——入库,不出几天就完成。十九队搬走后,坐公交车或者开车来管理土地也是可行的。
——多彩的土地
想想起多年前我们用手掰玉米,人工割麦子黄豆,用康拜因脱谷的辛劳……,比较今天的科技进步,真是让人开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