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Memorial Day

作者:fanlaifuqu  于 2012-5-29 04:0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随笔|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68评论

关键词:

今天是Memorial Day,除了阵亡将士,我也来 Memo Memo Something else.

想起小时候(解放前,和解放后初期)许多镜头。也发现现在的电视是多么的假,都在那电视城里拍的,一点都不像。作者演员都太年轻,少见识了。

父亲在中纺公司工作(全名应是中国纺织公司),解放后改名华东纺织管理局。我们入住的职员宿舍在杨浦区平凉路,临青路口(平凉路1695弄),老房子至今依然挺立。解放前就有煤气与抽水马桶的Townhouse,算不错的了。家里有两三辆自行车,大概属于爸爸,叔叔与大哥吧。那时称呼都为先生与师母,张先生,王师母的。很少师母工作的,都在家呆着,说是带孩子,做家务,其实多有帮佣的,聚在一起打打麻将为多。大多家庭雇两个佣人(那时的叫法),一般老的那个做饭和其他杂事,年轻那个带小孩。大多来自浙江金华,诸暨一带。包吃住,每月约67元的工资(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解放前币值记不清了,水平可以估计)。其实大家相处像家人一样,有些一直有来往直到最近。当然都老得很了。那时的“师母”们是不穿长裤的,再冷的的天也是旗袍加大衣,貂皮,黄狼皮,最差也得海虎绒的。当然很多也是架子下的荣国府,硬撑着而已。

那时好像我没穿过什么针织的衣服,如汗衫,棉毛衫之类的,多为布织品,大多由裁缝制作。毛线衣倒是有的。冬天的棉袍和今天相声舞台上的大褂一个式样,只是有棉花,很厚。蹲下打玻璃弹子得把后襟翻上来,搭在背上,以免弄脏。走客时我和哥哥会穿上军用毛毯改成的小大衣,很神气,也是最高兴的时候。家里也有美援奶粉,偶尔可以尝尝。

每个星期日上午,纺管局会有专车(像大巴士之类的客车)停在宿舍门口,载大家去“上海”。不是老上海可能不知道,那时住在杨浦区一带的,称过外白渡桥去大马路(南京路)为去上海。从家门口一直开到皇后大戏院门口,就是后来的和平电影院,在西藏路近汉口路那儿。晚上又从那儿开回出发地。可能买些东西,不然看个戏,或吃个饭,那是生活中最大的愉快。至今为止我依然钟意繁华的都会生活,尽管已离开那里多年。

那时平凉路上有11路公共汽车去市中心,杨树浦路上有 8 路电车去十六铺,是主要交通命脉。有人等车久了,念叨“八路怎么还不来”,被抓起来。也记不清是真事还是笑话了。

就读的小学为职工子弟学校,华东纺织管理局第五职工子弟小学,现在名“锦州路小学”。当年可能是个庙宇改的,虽无和尚,香烛,但建筑类似故宫。记得解放初。解放军进驻,纪律严明,很得好感。国民党的败军虽不像电影上说的烧杀掳掠,但确实一点没军貌。老师们多为时髦佳人,上一张照片看看,比现在的小学老师怎么样。

上海老人都记得二六轰炸,那大概是1950年的二月六日。国民党派飞机来轰炸位于定海路,杨树浦路的上海发电厂。那晚满天的炮火比国庆的烟火精彩多了,不顾大人的训斥趴在窗前看热闹,也算生平唯一的战争经历。后来搬去徐家汇躲避了。

其实当初大多青年反国亲共,大哥就是学生运动的组织者(后来没吃到什么好果子:以刘为首的地下党几乎全军覆没)后来任学校第一任学生会主席。

解放初期,当然我还小,对什么是真相恐怕不见得完全懂,但感到绝大多数人是支持共产党的。那种兴奋地等待改变的心情是溢于言表的。


这张照片起码 65 年了,人物估计多已作古,但我的启蒙教育来自于她们,名字与教什么课还依稀记得。今天就纪念一下她们吧!

1

高兴
3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4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8 个评论)

2 回复 宜修 2012-5-29 04:07
师恩浩荡!
2 回复 jc0473 2012-5-29 04:26
去过外滩市局,当时丁力一把手挺牛。哈哈
2 回复 awang9988 2012-5-29 04:27
60年前的上海女人放到今天一点也不落伍, 仍然是美女
2 回复 fanlaifuqu 2012-5-29 04:34
awang9988: 60年前的上海女人放到今天一点也不落伍, 仍然是美女
美国的演艺界也有不朽明星。
2 回复 病枕轭 2012-5-29 04:42
强顶真实经历故事~~献花
2 回复 mosville 2012-5-29 05:03
真是好故事!那时大家都不了解共产党,如果你读40年代的《解放日报》,肯定吓一跳,里面鼓吹民主自由比我还甚。那时的农民也挺高兴,突然不花钱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人性的善良诚恳与自私贪婪结合在一起,在爱国的大题下,以为从此后人民自己当家做主人。最后呢,不用我说,经过文革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如今几乎所有的人都清醒了,虽然说依旧是共产党领导,实际上个人顾个人。我们这些在国外的华人,也都是先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了,然后上网教训他人如何爱党爱国。没意思啊!
2 回复 fanlaifuqu 2012-5-29 05:06
mosville: 真是好故事!那时大家都不了解共产党,如果你读40年代的《解放日报》,肯定吓一跳,里面鼓吹民主自由比我还甚。那时的农民也挺高兴,突然不花钱得到了梦寐以求的 ...
是的,当时就是这么个样,尽管我父亲为了保自己的饭碗,走得与国民党近了些,招致后来一生的苦难。
2 回复 活水涌泉 2012-5-29 05:12
老照片就是有味道,那时候的老师穿着时髦,看着也是高高兴兴的。那时候的确是言论自由,人才辈出,我就是因为崇拜邵飘萍,大学毕业就当了记者,结果每天写“大好形势”。
2 回复 oneweek 2012-5-29 05:26
不错
2 回复 fanlaifuqu 2012-5-29 05:38
活水涌泉: 老照片就是有味道,那时候的老师穿着时髦,看着也是高高兴兴的。那时候的确是言论自由,人才辈出,我就是因为崇拜邵飘萍,大学毕业就当了记者,结果每天写“大好 ...
可悲,她英年早逝。
2 回复 酸柚子 2012-5-29 06:23
平凉路啊,以前我上中学时天天要走一段的,阿拉住在江浦路上。
2 回复 fanlaifuqu 2012-5-29 06:24
酸柚子: 平凉路啊,以前我上中学时天天要走一段的,阿拉住在江浦路上。
我曾短暂的住过江浦路。握手!
2 回复 fanlaifuqu 2012-5-29 06:25
酸柚子: 平凉路啊,以前我上中学时天天要走一段的,阿拉住在江浦路上。
市东中学?
2 回复 tangremax 2012-5-29 06:27
海派的怀旧就是不一样,都是大马路什么的。。。
2 回复 fanlaifuqu 2012-5-29 06:30
tangremax: 海派的怀旧就是不一样,都是大马路什么的。。。
你一定去过四马路!
2 回复 酸柚子 2012-5-29 06:34
fanlaifuqu: 市东中学?
是啊。翻老真是老杨浦了。
2 回复 fanlaifuqu 2012-5-29 06:36
酸柚子: 是啊。翻老真是老杨浦了。
下只角!
2 回复 真爱华 2012-5-29 06:44
此文实在。
离开了真实生活的高谈阔论,没有意思。那叫饱汉不知饿汉饥。
2 回复 Emansfield 2012-5-29 06:45
fanlaifuqu: 你一定去过四马路!
堂叔逛四马路的时间应该是49年前吧。。。。
2 回复 徐福男儿 2012-5-29 06:56
我小时候住在大西路(后来叫延安西路),离开翻老的平凉路很远。有时去杨浦区,当桩大事情,因为很远。
123... 4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23:2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