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
顾 问:庄世平 王凤超 张国良
名誉主编:叶嘉莹
主 编:丘 进
编 委:(按姓氏笔画排列)
伍福强 李建国 吴连烽 金 宁 陈桂德
夏 萍 黄永华 霍 汉 韩清怀
出 版: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有限公司
李西兴据2001年3月中文繁体第二版整理校对
前 言
中国和中华民族 (23条)
现化汉语(104条)
中国文学部分(164条)
中国历史部分(335条)
中国地理部分(196条)
传统文化与旅游胜地(130条)
(总计952条)
前 言
自远古至史前,我们这个星球上出现了几个自成体系的人类文明策源地:巴比伦、埃及、罗马和中国。其中范围之大、人口之多、成就之丰、延绵之久远者,首推中华文明。
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简略地解析她的历史成因和基本特点:
其一,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地域广袤,两大河流横贯东西,中部平原辽阔。原始各部落人民较自然地趋于统一。虽偶有分割,但毕竟以和为主。且在社会、经济、文化上愈合愈广,愈合愈紧。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和合特征,及以汉字为代表的、包含历史人文信息最为丰厚的汉语言文化。
其二,在中国大陆的四围,有着对于原始人类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东南海疆万里,西南高原深壑,西北沙漠戈壁,北临荒原冻土。使得在这里生息繁衍的人民专心耕织,不谋拓殖。更形成安平温顺、消纳异端之秉性。
【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
其三,中国多数地区处于温带,四季分明,林木繁茂,物产丰富。使中国人最早发现并使用石油和煤炭。又早在公元前,便发展了对后世影响很大采矿、冶炼术和炼丹术(被视为原始化学)及其他制造业。随之出现了若干重大科技发明。
其四,虽然中国有2万公里的海岸线,也有悠久的航海史和辉煌一时的造船业,但中国人民依然以大陆为本,以海内为家。这里的人们安守故土,勤奋劳作,宗族亲和,协调团结,谦和包容。进而在多个地域,各个层次上形成了作为整体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应该说,以和合为核心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与挫折。这一切,不仅深刻地联系着每个华人的心,决定着他们的思想感情,而且影响着众多其他外国民族和异域文化的发展进程(公元
【图】中国万里长城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当她进入第六个千年之际,人们在回顾,在反思,在警醒。要让她更加繁荣,更加勃发。为这个越来越多元化的世界作出新的贡献,是我们每个华夏民族成员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在“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的宗旨中,我们读到这样令人感奋的文字:“增强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彰显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文化,启迪和教育身处世界各地的新一代华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创新,做到最好。”
基金会为此发起了一系列活动,其中推出《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便具有象征的意义。这本挂一漏万的小册子,当然远远谈不上涵盖中华文化。但希望通过一些基础性、标志性的条目,帮助广大在海外的华夏子孙和有志的外国人,初步了解中华文化之梗概,帮助他们寻到进入这个广博而辉煌的文化殿堂的门径。本书由中国华侨大学集美华文学院的十多位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编成,其中难免有不少缺憾。也希望在广大读者的关心下,不断得以修订、补充,提高质量,使之成为踏入文化新世纪的一级阶石。
---编者谨识
【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图】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图】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图】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图】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
【图】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