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大的惊喜 ! [2016/07]
- 一群苦苦找工作的移民们 [2013/06]
- 在新西兰吃 “斐济果” [2009/05]
- 天津一日游 看世界最贵的房子 [2016/06]
- 我在国内国外不同的两种生活 [2008/12]
- 秀色可餐 [2017/03]
- 想家的味道---吃吃吃 [2016/08]
- 在国外上班的美丽与痛苦 [2008/12]
- 如此舒适美丽的城市 [2014/04]
- 回国!这回我彻底死心了! [2011/01]
- --丈夫回国探亲了 [2011/01]
- 北京变了 [2016/07]
- 没想到一名德国女孩有这样的家庭观 [2011/07]
- 面食的诱惑 [2016/12]
- 华人的孩子在那儿都辛苦 [2008/11]
-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愚笨 [2010/03]
- 面食的诱惑 [2010/12]
- 出国带回来的电器“指标” [2009/08]
- “中国是不是有很多穷人?” [2009/09]
- 请你考试别作弊了! [2009/10]
- “脸红”的经历----同桌的你 [2009/12]
- 有亲情无比幸福 [2011/01]
- 他怎么没有“雄心大志”? [2010/04]
- 想“露脸”的事 [2009/10]
- 唉!一封情书 [2009/06]
- 写博客是一种生活方式 [2009/08]
国内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以前都认为:孩子在国外学习轻松,没有压力,但是实际上,我儿子来新西兰的学习经历,以及与其他中国孩子家长交流了解到的事实是:中国孩子在哪儿都很辛苦。
我们和大部分的中国家长一样,重视孩子的学业教育,要求孩子学习上要努力、生活上要节俭、科学生活、为人处事要谦虚谨慎等等;入好中学、好高中,上好班级,期望孩子将来上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
在我们周围,很多亚裔家庭的孩子较懂事地知道:他们是外来人,和生在这的洋人孩子不一样;他们是黄皮肤,没有白色人的优越感;他们必须努力,才能赢得注意;他们只有拿出好成绩,证明自己是好样的。尽管孩子们不会有很强烈的反应,但是也会隐约体会到这种差异,表现在努力学习,不惹事,内心有自卑感等方面。当然移民的家庭教育也是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因素。于是刻苦学习的华人和亚裔孩子比例很大,他们用成绩来取得自豪和骄傲。要取得好成绩,孩子所承受的压力自然就大,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的孩子们。
我们的朋友中,大多孩子在校学业都很优秀,有些是出类拔萃的。我们原来的一位中国邻居家的女儿和我儿子同岁,她两岁时来新西兰,尽管家庭中仍然是说中文环境,但这孩子非常喜欢英语课,在女子高中年级考试中,六百左右学生中居然名列第一,高中三年级期末考试中,有五门功课都是第一名,让很多老师和洋人都刮目相看。我原来的老板也曾很吃惊地告诉我,他儿子所在的中学校,有两名中国孩子分别弹钢琴和拉小提琴,奏出美丽的乐章而名扬奥克兰市,而且他们学业优秀。我也在电视中曾看到新西兰前十名优秀生中,第一名就是一位新西兰籍中国孩子,拿到了政府奖学金上学;还有很多华人的孩子,直接考入有奖学金的大学和专业。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一样,大多数中学里,学习名列前茅的学生中中国、韩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移民的孩子占相当大的比例,从事收入高的职业,如:医生、科学家等,华人等亚裔人数也较多。
我们与当地大部分洋人的教育观点大不相同,他们大多希望孩子学业顺其自然、体育好、生活技能强,将来能自食其力,健健康康即可。而洋人孩子长大后从事体育、娱乐业相对较多,很会以各种方式,如:登山、旅游等享受生活。这两种教育观点各有其道理。但我们的孩子在学业阶段的压力明显大于当地的洋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