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文章姚笛出轨引致全民狂欢所想到的 [2014/04]
- 祭奠母亲 [2014/04]
- 伟大的六四学子 [2010/06]
- 德国,我的心遗失了的地方。。。 [2010/09]
- 文章出轨就是坏男人吗? [2014/04]
- 父亲,祝您永远快乐! [2010/10]
- 和在天堂的爸爸说说话 [2011/04]
- 二十三年的记忆 [2012/06]
- 我的二叔 [2010/09]
- 说说门当户对 [2012/04]
- 母亲节的康乃馨 [2014/05]
- 母亲节前,儿子从远方快递了鲜花回家。。。 [2012/05]
- 中秋愁绪 [2014/09]
- 四月百合 [2012/04]
-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一)下 [2010/07]
- 刘晓波获奖是中国民主的希望 [2010/10]
- 岁月拾零 (转载) [2010/10]
- 双童赞 [2010/06]
其实,“门当户对”的这种婚姻观念,是从建筑学中延伸而出的。《說文解字》上說:“门,闻也,从二户;户,护也,半门曰户。”所以,“门当”与“户对”其实是古代民居建筑中大门的组成部分。 “门当”,原指大宅门前左右两侧相对而置的一对石鼓,又叫抱鼓石,有的抱鼓石坐落於门础上。因鼓声洪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信其能避邪,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门当”的形狀有圆形与方形之分,文官家宅用方形,武官府邸为圆形。
“户对”, 即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是将安装门扇上轴所用连楹固定在上栏的构件,取双数,故名“户对”。又因形似妇女头上的发簪,也称为“门簪”。
用木头雕刻的“户对”位于门楣上方,典型的样式為圆形短柱,每根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雕刻图案多以四季花卉為主,也有写如吉祥如意、福禄寿德、平安等吉祥文字,意在祈求人气旺盛、香火永续;而用砖雕刻而成的“户对”则位于门楣两侧,上面大多刻有以瑞兽珍禽為主題的图案。
“户对”的多少与宅院主人官品职位的高低有关。古時三品以下官宦人家的门上有两个户对,三品的有四个,二品的有六个,一品的是八个,只有皇帝的皇宫才能有九个,取“九鼎之尊”之意。
根据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学的美学原理,大门前有门当的宅院必有户对,所以,“门当”、“户对”常常被同呼並称。“门当”、“户对”上往往雕刻有适合主人身份的图案,而且门当的大小、户对的多少又标志着宅第主人家财势的高低。所以,“门当”和“户对”除了有镇宅装饰的作用外,还是宅第主人身分、地位、家境的重要标志。
古人重视门第等级观念,在婚姻大事上更是如此。古时候媒人在说媒前都要先观察一下这家人的门当纹饰、形状和“户对”数量。如果“门当”镌刻花卉图案,表明该宅第为经商世家;如果为素面无花卉图案,则为官宦府第。如果门前的“门当”是一個方形上立一瑞兽,那这家就是文官,文官一般在门口雕一对方形书箱和砚台,再在书箱上立一瑞兽,作镇宅之用。武官家宅门前自然立一对战鼓,就是圆形。所以媒人找有相同数量“户对”的家庭去说媒才容易成功,不然就是“门不当,户不对”了。
现在“门当户对”已经不仅仅是古代婚姻嫁娶的一种衡量标准了,而是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婚嫁的男女双方身分和家境相近或般配。
四九年以后,门当户对的说法虽然已经废除了,但实际上红五类的还是愿意找红五类的家庭结亲,对“家庭有问题”或者社会关系复杂的家庭都是避而远之的。当然这主要还是为了避祸,不受牵连。这导致了农村许多出身地主家庭的儿子们到了适婚年龄却都没有对象,如果两家都是地主家庭,又都有女儿的话,还能换亲解决婚姻问题。否则就只能打光棍儿了。社会地位相近的家庭结合在那个年代仍然是人们心目中择偶的标准之一。
如今我们身在国外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华人,第二代也都到了结婚的年龄,大家凑到一起的时候孩子们的婚嫁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那么“门当户对”对我们还适用吗?婚姻还是不是两个家庭的融合呢?其实我们的华人圈里,大家的境遇都很相近,可孩子们从小一起长大,能彼此交往的很少很少,在美国华人的基数就这么大,机会有限,就只能在华人圈外发展了。那么门当户对,就更不能强求了。常常听到友人这个感叹,儿子交了个不会说中国话的女朋友,将来怎么相处啊?那个唠叨女儿和一个黄头发的人都同居八年了,还没有结婚的动静,怎么办呢?现在我的大儿子也到了结婚的年龄,如果将来能领一个有华人传统的女孩儿进门儿,那就是万幸了。门当户对,恐怕想都不要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