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荐:在家做出最鲜嫩味美的包子馅料(包子馒头篇) [2013/12]
- 大屁股,丁字裤 [2012/07]
- 种菜记--芝麻菜丰收在即(图) [2012/05]
- 周日请客在家吃饭--无敌家常菜 [2013/12]
- 吃不腻上得了台面的家常菜(组图) [2013/12]
- 人间美味:教你做黄澄澄的鲜鸡汤 [2013/11]
- 这德国女人真猛,与包工头偷情竟搞出大肚子来... [2012/01]
- KTV那些事:一个为已婚德国男人打胎四五次的中国女孩 [2014/02]
- 奢肉族大爱:口水肉片 烤鸡翅 手擀面 [2013/12]
- 美食大汇总--食肉篇 [2013/12]
- 核桃是怎样长成的(附实图) [2011/10]
- 一丝不挂 [2011/11]
- 酒吧小姐与德国客人入房之前后(少儿不宜) [2010/03]
- 【贝壳美食】详解千吃不厌意面二吃:肉酱面+培根炒面 [2014/01]
- 今儿吃这些:青椒酿肉,香煎五花肉等 [2014/01]
- “有奶便是娘”(18+) [2012/02]
- 后院的诱惑--才艺达人秀 [2012/08]
- 晴天霹雳!阴囊肿块为癌组织侵袭慈父! [2011/04]
- 在德国分娩,我的月子是怎样坐的?(慎入) [2010/03]
- 谁的美味抵得上自家种的呢(实拍) [2011/10]
- 看都是些什么德国人?!(完结篇,多图) [2011/01]
- 梦醒情在--滴血之梦(慎入) [2010/08]
- 当金发碧眼人对你打招呼时,你有几分热度? [2010/12]
- 有人说我是日本人 [2012/05]
- 红妹子声明--捍卫自己 [2012/01]
- 一个人非得要有宗教信仰吗? [2010/11]
- 外婆带我回娘家(六)体验茅坑(慎入) [2010/06]
继续自吟自乐吧。
洋女婿下了火车,一路万水千山的旅途疲劳在见到红妹子之后欣然精神振作,他和她,正是他们日思夜念的人!也就是两个被掏了心的人,彼此拥有着对方的心。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聚散更加固了这份彼此的执着,为的就是有朝长厢厮守。不为别的,他满腔的热情一定想在一阵狂风暴雨的热吻下来倾诉这日久的爱恋与饥渴,从他眼里,她读到了一切...可是大广场里,一个中国姑娘是做不到的,表露感情的方式不一样。当时的我,只是羞涩,意会着这份心意,感动着的他的感受:我们的地盘,还是先忍一忍吧。
弟弟随同我去火车站接的人,洋姐夫在出租车里欲有几次热烈的表现,我能做什么?不敢大胆地接受,蜻蜓点水似的回应,可这越是激发他的激动之情...旁边的小弟抿嘴把头侧向窗外...这接骨,其实好不尴尬...
一路春风,出租车司机从后视镜里看着这胡子拉渣的洋鬼子(人在旅途,胡须疯长),正在疑惑他年龄时,他问了我这么一句:“这个老外多大了啊?”我心想:看,就是这大胡子惹的祸吧。
不过,我故意反问司机:“您看他几岁了?”
“我看啊,他50几了吧,”司机撇撇嘴道。我心想:你才50几呢,他妈50几还差不多(其实他妈50好几,具体多少记不得了)。
我故意卖关子:“他肯定比你小,”心里却透着得意。
“那不一定,对了,那不可能,我45岁,”司机又扫瞄了下后视镜中的洋鬼子,不以为然道。
“他还没30呢,”这下我道出实情。
“哇,才30岁啊,可真看不出,”司机恍然大悟般惊叹。
“可不是嘛,就是吃了大胡子的亏啊,”我自嘲道。继而车内一阵哄笑...
洋女婿沿途回顾着旅途见闻和火车上刚结识的一位台湾朋友,二十个小时的相处谈得却也投缘。那是一位在大陆某台湾公司任职的台湾中年男人,他坐同一辆火车但是去终点站贵阳的,他去会他的女人...
软卧包厢里,由于德国佬不会中文,对面下铺的台湾人主动搭讪,他们随聊人生,约好同去餐车里吃喝。这样一来,一路的疲乏却也缓解许多。聊天可以带来快乐,在餐车里他们各自聊起此行目的。
台湾人很健谈,自我介绍了很多。他在台湾有太太,这是他的小二,小二在大陆认识,先前回家乡产子,正是台湾人之子,此行正是去看他的女人和孩子。
谈到此处,台湾人好奇地试探德国佬,以为他在德国已婚,与他一样的境遇。
德国人听了,腼腆地低低头,说不是不是,他还未婚呢。
“那你此行去干什么?工作吗?”台湾人继续问。
“我去会女朋友,此行是去结婚的,迎娶我的中国新娘,”德国佬这样回答他(论我与他的亲密程度,他说这话时一定会脸红的,可想毕竟未婚族,还是多少会含蓄的)。
台湾人这才眼神一亮,好一番恭喜,最后各奔“前程”...
关于婚礼,头年冬在他那儿时,与他的亲朋好友谈起中国的婚礼热闹场面,尤其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一定会很重视婚礼,至少人员是很多的。比方20桌,一桌平均8-10人,最少就200人了,实际会更多。说出这个数,德国亲友就够震撼的:哇,真是大场面啊。还真是开眼了。其实,我们的目的只是去办酒席而已,少却一些形式上的东西,不过来看洋女婿的人可真多。可想毕竟小地方啊,一个大厅里,一些父母辈以前没有多少往来的人都来送份子,为的就是亲眼目睹洋鬼子尊容,可算大出风头了。好笑的是,地方电视台竟然来了个做节目的,主持人带来一个英语老师,英语老师的英语其实说得好,但是看得出来比较紧张,与洋女婿对话了几句。这个婚礼片段在县城里播放了两天,可谓是家喻户晓了。所以,后来他出街出游,人家老远就指出:那个是德国佬,是红妹子家的。
那年,他来过家乡5次,后来怀孕后我打算在家乡待产。正是因为这些牵挂,他两地往返,征求我意见会不会接着与他来德国生活,我说暂时不适应,还是先考虑在中国吧。他问我哪里,我说任一地方都可。他后来向他老板请示,老板批准了他,随后我们便在中国开始迁移生活。合肥一年,上海四年,加上他先前在中国的往返两年,他也算是在中国呆过7年的人。中文呢,最会说的就是那两句:听不懂和你好。一个两个孩子,每年圣诞节一定会随他来德国探望父母。待大儿5岁,怎么样他都想回国让孩子接受德国教育,这样便举家定居德国。
其实,中间还有很多事,日后再慢慢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