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战》--我最喜欢的金典电影之一

作者:HappyUSANA  于 2010-5-29 10:3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3评论

关键词:

中国国防报       2010年5月26日


  中国革命老电影《地雷战》  

  电影《地雷战》剧照  

  资料:敌后军民正在埋地雷(石少华摄于1943年)。  

  抗日战争中我军使用的地雷

 小资料: 地雷战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东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抗战时期,地雷大显神威,不仅在山东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 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196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雷战》是一部经典之作,影响甚大。

  拉发地雷命中率高

  电影《地雷战》是我国经典的抗战题材影片。作为八路军在华北抗战中的重要战术之一,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脍炙人口。但历史上地雷战的真容,却一直 不甚为人们所了解,甚至一度有人撰文,称《地雷战》是“科幻影片”,真实的历史上地雷战对日军几乎没有威胁,反而常常误伤自己人云云。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怪论,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天的人们对当年的战争渐渐失去感性认识,于是有人便借机来“打扮历史”。

  另一方面,地雷战与平型关这样的一次性战役不同,它的战果分散,每一次给敌方造成的杀伤有限,不大可能被记入对方战史,因此难以证实。缺乏敌方史料对 战果的证实,是地雷战真相难明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如果看过直接和八路军周旋作战的日军下层官兵的回忆录,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理解他们对于地雷的恐惧。原日军独混第5旅团第12独立警备队卫生曹长 桑岛节郎,无疑就是这些日军下层官兵中的一员。

  1942年,桑岛被征召入伍到山东作战。1945年日本战败时,桑岛等日军从八路军的重围中拼命杀出,沿胶济线撤退到青岛,并从青岛乘船回到日 本,1946年复员。他所作的战时回忆录《华北战纪》中,多处谈到了八路军地雷战的威力。

  他自述第一次遭到八路军拉发地雷攻击是在昭和18年,即1943年4月11日(日本兵喜欢记日记的习惯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地点是招远县栗下林家。有 专人控制的“拉发地雷”比埋下去就没法管的“踏发(压发)地雷”命中率高,负责控制拉发地雷的八路军战士或民兵,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拉雷手”。对桑岛来 说幸运的是八路军拉雷稍早,他在尖兵后面的部队中行进,所以没有受伤。

  还有1943年4月,日军独混第5旅团以17、19两大队为主力,讨伐八路军5旅第14团(即山东纵队第5旅第14团,团长梁海波)。桑岛随队18日 偷袭据说暗藏八路军部队的莱阳县姜家庄,结果因为向导带错了路,到达时八路军已经转移。桑岛作为卫生班长,记录这次行动毫无战果。

  “虽然向远处转移中的八路军发射过迫击炮弹、动用过重机枪,但双方没有实质性的交火。敌方遗弃的尸体一具也没有,讨伐队却有两人重伤,可以说日方损失 更大些。”两名重伤者之一是第17大队第4中队一个一等兵。他看到老乡家有一筐鸡蛋,便伸手去拿,不料却触发了鸡蛋筐底下设置的地雷。当即被炸断一条手 臂。

  黑色幽默

  而一雷炸死炸伤9名日军的战斗,则发生在1943年5月。5月21日,日军第17大队命令桑岛所在的第1中队(柏崎与二三中尉指挥)从招远移驻栖霞县 塞里,以此作为青烟公路上的一个警备据点。青烟公路是当时横穿山东半岛的唯一公路,也是独混第5旅团的机动大动脉。塞里则是这条公路去往蓬莱、大辛店的岔 路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栖霞、蓬莱两县山地纵横,八路军十分活跃。

  桑岛写道:“青烟公路在蓬莱和栖霞境内的山区,高出地面六七米,风景令人心旷神怡。在山峡之间可见点点村庄,一片和平景象……而这些全部是八路军控制 的村子!”

  这次移驻过程颇为艰难。5月21日,桑岛随第一中队从招远出发,在一个叫郭家店的村子附近,日军发现路中央竖起了一块高两米、宽20厘米的木牌,上面 写道:“山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已在南太平洋战死”。

  有日本士兵想去移动木牌,被有经验的中队书记官桂曹长制止:“别碰它!”他猜到木牌下必有地雷。桂曹长从路边的水沟摸过去,靠近木牌,用绳子将其拉 住,从安全的地方一拖,果然“轰”地一声,如他所推测的那样发生了爆炸。

  桑岛写道:“山本长官昭和18年4月18日因密码泄露,在从拉包尔前往布干维尔岛布因基地时,遭到美军战斗机的伏击,飞机被击落而战死。这件事当时在 日本国内都没有公布,当然讨伐队的官兵们更是一个人也不晓得。”用这种方式知道在军中深孚众望的山本大将之死,对独混第5旅团的官兵们来说,颇有些黑色幽 默的味道。

  一雷炸死炸伤9名日军

  25日,日军第1中队开始在塞里东侧一公里处建造炮楼。与此同时,为掩护这一据点的建设,日军17大队派出第3中队(中队长近藤大尉)、第4中队(中 队长柴山茂中尉)和第1中队携手,由近藤大尉指挥,在塞里周围连日进行扫荡。八路军则回避正面战斗,但不时以冷枪冷弹袭扰日军。

  桑岛的卫生班也随讨伐队行动。他这样回忆5月31日夜间出动时发生的事情:

  连续参加讨伐已达到了两个月,这次作战渐近尾声。5月31日夜里3时,部队再次从大辛店向西南方出发。我因为过于疲惫,在行军中居然睡着了,而且在昏 昏沉沉的状态中走了大约一个小时。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把我从梦中唤醒,惊异中抬头看去,正看到眼前一根10米高的巨大火柱腾空而起。与此同时,我感到身边有人倒地并发出叫声。但黑 夜中我无法看清他们。三木卫生军曹急忙从军医背囊(日军卫生士官的偕行装具,用于放置抢救和应急处置的医疗用品)中取出手电,光线下可以看到约有10名官 兵倒在地上痛苦挣扎。经过确认,无线电通信班所有人员,包括北拮班长以下9人均为地雷所伤。

  在黑暗中,依靠仅有的一支手电的微光进行抢救之困难简直无法想象。与枪弹伤、刀伤不同,地雷不规则的破片造成的伤口异常复杂,处理起来可不是简单的事 情。匆忙中,尽其所能地给所有受伤的官兵注射了破伤风血清和坏疽血清。9人的情况全部清查处理完毕,东方的天空已经放亮。此时,才能够从附近的村子招来保 安队并弄来一些门板充当担架,由两个小队护送伤员到大辛店。

  由于这一事故(译者注:日军总是把遭到地雷的攻击称为“事故”,而不视为作战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两个小队返回之前,整个讨伐队只能留在原地休 息。这样又足足等待了3个小时。仅仅两三名八路军,就把一个大队的讨伐队折腾得狼狈不堪,真是不知如何形容才好。

  这次事故遇到的不是普通压发地雷,而是拉发地雷。使用拉发地雷,是八路军作战效率很高,而日军甚为恐惧的一种战术。这种战术主要是民兵使用,但华北的 日本军队因为这种战术产生的死亡者比比皆是。

  这一战术的作战模式大致是这样的。夜间,监视并发现日军讨伐队从宿营地出发,八路军会派出两三名奔跑迅速的民兵,预先赶到日军进发的前方线路上等待。 他们在路上埋设地雷并盖上伪装网,布置拉火索。


  为了达到“一击必杀”的目的,他们借助遮蔽物在不过10米远的地方隐蔽,其目标通常选择骑马的日军军官。他们会在目标踏上地雷的一瞬间,拉发地雷并伴 随着爆炸一跃而起,如狡兔般脱离。由于他们熟悉地形,要想抓住他们并非易事。但是,这种任务,如果不是特别敏捷和矫健的人也无法完成。

  顺便说一下,这次被炸的无线电通信班并非骑马的,而是步行的。当时的行军序列是这样的:尖兵,即第1中队(指挥班,一个机枪分队,两个小队),随后是 本部,最后面是第3中队(指挥班,一个机枪分队,两个小队)和第4中队(指挥班,一个机枪分队,两个小队)。

  八路军放过了作为尖兵的第1中队,目标直指本部的骑马军官们。但是,因为操作上可能有点迟延,地雷在紧随军官背后行军的无线电通信班脚下爆炸。我则正 走在无线电通信班后面,要是走得快恐怕也难免受伤,却是幸运地躲过了一劫。爆炸现场在大辛店西南数公里处的山东省蓬莱县尚家庄。

  这次事故之后,5月31日下午3点,在塞里进行了这次扫荡行动的结束仪式。在部队要解散时,近藤大尉发表了讲话,说:“长时间的作战,各位辛苦了。” 但是话说得有气无力。如果能在讨伐中取得出色的战果,当然大家都会有精神,在最后一天却一下伤亡了9个人,没精神,是很正常的事情吧。

  “由此,也可以看到和八路军作战的困难了。坚壁清野加上八路军巧妙的闪避战法,让日军兵器和战术上的优势完全无法发挥出来。”桑岛总结道。

  从敌人的眼中所见的地雷战,桑岛的经历,也许正是华北抗战的一个缩影吧。

  背景资料: 电影《地雷战》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边缘村庄赵家庄和附近几个村庄,经常遭日伪军的袭击和“扫荡”,损失惨重。为此,区武委会雷主任和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依 靠群众,想出了对策。他们一方面把几个村庄的民兵组成联防,壮大了武装力量;一方面用土造的地雷封锁了附近的日伪据点,从而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为对付地雷阵,日军中队长中野特地从青岛搬来了工兵,攻入赵家庄,大肆烧杀抢掠。赵家庄的民兵总结了教训,不断改进地雷技术,使敌人的工兵无法起雷。麦收 季节,日伪军乘联防民兵抢收麦子的机会,又一次偷袭了赵家庄,掳走一部分村民。他们让被俘村民在队伍前踩地雷,再次进攻赵家庄。赵虎领导民兵巧摆地雷阵, 用子母雷、连环雷、钉子雷、碎石雷、铁夹子雷、头发丝雷等各种各样的土造地雷打击敌人。

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配合下,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终于解救了被俘的群众,全歼进犯之敌。 本片采取了教学与叙事双重叙事的技巧,现在看来很是有些先锋意味。1942年,是抗日战争期间最艰苦的年月。本片所描写的,是当时在胶东抗日根据地发生的 事情。那时候,日本强盗不断地向我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军区为了粉碎敌人的蚕食政策,加强边沿地区的对敌斗争,特地从主力部队抽调一批干部,来组织 和领导各地的民兵武装;同时,还集训了一批民兵骨干,学习使用地雷的本领,号召人们对日本强盗展开地雷战。

影片剧情的组织生动、感人,导演以黄村民兵在威震敌胆的地雷战中大显身手的史实为素材,处理得质朴而灵活。民兵英雄的勇敢、智慧、不屈不挠与日寇的狡诈、 凶险和残酷形成尖锐的对峙,并在反复较量中展现出各自的形象特征。该片还较好地烘托了胶东农村的地方风貌,不仅带来了一定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对体现人民战 争的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2 回复 hu18 2010-5-29 12:25
没有铁雷造石雷呀,
没有石雷造屎雷呀。
如今的精英们不屑讲述历史,
而是自己创造历史。
结果历史被弄得很臭、很雷。
2 回复 roaming 2010-5-29 15:24
据说这是科幻电影,都是瞎编的!
2 回复 HappyUSANA 2010-5-30 01:21
你把它读完
1 回复 trump 2010-5-30 07:35
我当然不信电影里的情节了。
但即使是真的,那也是一种防御作战,不会因为几个地雷把鬼子打回老家的。
还是比较相信迟浩田说的,3个鬼子就把他们的县城给占了。
1 回复 HappyUSANA 2010-5-30 13:03
那是自然。但是你要知道这些抗日的都是非正规军,都是些土八路和老百姓。
2 回复 蓝天雨天 2010-6-11 23:42
电影《地雷战》和《地道战》我都喜欢看,真的是很金典。我还收藏着呢。上面那些图片很神。
1 回复 HappyUSANA 2010-6-12 04:55
蓝天雨天: 电影《地雷战》和《地道战》我都喜欢看,真的是很金典。我还收藏着呢。上面那些图片很神。
总算遇到知音了。我们看过多少遍都忘记了,但是在大学里看了最后一遍地道战,是文革前的,有敌人摸我们民兵哨兵的镜头。以前只是听说。
1 回复 bluemei 2010-6-12 17:04
roaming: 据说这是科幻电影,都是瞎编的!
我也听过有这说法。还说地雷并没有打死几个鬼子,在试制过程中,自己的人倒死了不少。
不过,作为电影在当时那个年代还是看的蛮过瘾的。
2 回复 天明 2010-6-12 19:42
高,实在高!
2 回复 HappyUSANA 2010-6-12 23:44
bluemei: 我也听过有这说法。还说地雷并没有打死几个鬼子,在试制过程中,自己的人倒死了不少。
不过,作为电影在当时那个年代还是看的蛮过瘾的。
文革中宣传太多,90年代以后都要翻案,个人认为是矫枉过正。事实上没有电影里那末简单,但是那是电影,由不是记实。根据一些老革命回忆,这些事是真的,都是老百姓自己干的,没有武器呀。虽然在数量上消灭的鬼子不多,但对鬼子也造成了相当的威胁。这是在敌占区,不是两军交战的前沿,所以情况不同。
1 回复 bluemei 2010-6-13 05:03
HappyUSANA: 文革中宣传太多,90年代以后都要翻案,个人认为是矫枉过正。事实上没有电影里那末简单,但是那是电影,由不是记实。根据一些老革命回忆,这些事是真的,都是老百
地雷战作为一个文学题材还是很有意思的,尤其是在那个年代很能激起民族情绪,从某种程度讲有着教育意义。
但,按老百姓当时的制造技术,设备以及拥有的知识都不可能达到电影所产生的“威力”,这也只能是在鬼子进村时突然袭击式的撩倒他几个,不过这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我也很喜欢那时的一些电影,当然不能以现在的艺术观点来欣赏了。
2 回复 HappyUSANA 2010-6-13 09:12
嗯,能理解那是40年代就不错了。
1 回复 marnifan 2010-6-13 12:29
亲切~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1 10: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