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王立軍事件初步處理的情況通報(第一部分) [2012/03]
- 同学回北京看病气昏了头 [2010/04]
- 忘不掉我亲历过的那个时刻(老文新发:值得的记忆) [2012/06]
- 女儿决定退学了!(续) [2011/06]
- 我的老狗Bundy休息了 [2019/09]
- 邪乎:军用物资都敢卖了! [2011/04]
- 女儿也羞愧(embarrassed) [2011/10]
- 女儿决定退学了! [2011/06]
- 人太精明也不一定好---能人安宁的故事 1 [2012/05]
- 【开会】世界各国开会的图片,天朝果然不负众望 ZT [2013/09]
- 人太精明也不一定好---能人安宁的故事 2 [2012/05]
- 闲话悉尼生产队聚会 [2011/11]
- 老小孩杂记 (十二) [2011/05]
- 老小孩杂记 (二十二) [2014/03]
- “N”连衰 [2011/09]
- 相思“安全哥” [2011/10]
- 老小孩杂记 (十六) [2011/12]
- 卿卿女儿心 [2011/09]
- 说说俺知道的人和事儿 — 拎的清和拎不清的澳洲上海人 [2010/12]
- 老小孩杂记 (十四) [2011/10]
- 老小孩杂记 (二十) [2012/01]
- 给九零后上不了课了(遥相呼应XO) [2011/10]
- 网上征婚实录 [2010/04]
- Mum,对不起,我真的不怕你~~~~ [2010/08]
- 情人节有感:不开窍的糗事儿 [2010/01]
记得清楚的是发粮票,因为我们都住校住园,家里少做饭,大部分时间是吃食堂,所以至今喜用匙,用不好筷子;每月初,老妈就要安排,按照定量发放粮票到每人手中,因老妈粗心,时常就发错还要重发。住园的自己不懂,就放到个小袋里,千叮咛万嘱咐的不要丟了,更不要送人;住校的我们自己保管,因为知道少了粮票就吃不饱,所以都知道小心;(粮票交到校或园,钱从爹妈的工资里扣除)。大些了,就粮票和钱票一起发,这样自己口袋里就慢慢有了结余,可以有些活动余地。有时老妈会直接发饭票,我们就没辄。因我在家和老妈斯混的最久,所以被发的时间最长,和食堂的感情也最深。(每次回国时都要再回食堂用用饭票),并给女儿起了个响亮的名叫“粮票”。
而惨痛的后果就是不会做饭。(现在 Have to 会了哈)
再有就是分不清辈份,不会叫人。我家人口不多,知道和来往的就是舅和姑,也不常见面,还有的亲戚来往很少,老妈和我们说不清楚就干脆不说。因为没有姨和叔,就分不清外甥、侄子谁是谁;到现在,凡是辈份超过祖父就一概闹不清楚。好在我实在,不明白就是不明白,也没人(或懒得)和我计较。爹妈为了让我们有礼貌,就简单硬性规定:男的叫叔叔,女的叫阿姨;来了要说:“叔叔阿姨好”,走时要说:“叔叔阿姨再见”;为了给家长面子,这是最容易做的啦。
小时候我一点也不淑女,经常楼上楼下,门里门外跑来跑去的乱窜。但是谨记我家的简单礼貌教条,凡见人来,就喊:“叔叔/阿姨好”;碰到有人走,就一定说:“叔叔阿姨/再见”;但时常会听到老妈紧跟着解释:“这孩子,该叫伯伯/奶奶嘛,什么也不懂”。我当然不辩解,这不关我的事么。
这个简单礼貌教条的后果就更严重啦:有了女儿后,脑里一片空白,可以从老妈那里效仿的东西太少,有一点还不大用得上。亲戚就更是没有。靠了看书和讨教,算是对付的还可以。
女儿会说话了,上学了,要讲礼貌了,礼貌重要,中国文化更重要,沒的用,只好把家传的简单礼貌教条拿来顶上。
开始,女儿还认真贯彻,“叔叔/阿姨好,叔叔阿姨/再见”,好好的叫。因为要求她一个个的叫,就烦,慢慢的开始偷懒,家里朋友来的少,就好好叫,来的多,就不露面,西人,就快快的出来叫,人多的Party就不去。
终于有一天女儿很认真的和我探讨:“为什么澳洲人在一起,我对大家说一声Hello 就可以,没人说我不礼貌?为什么和中国人在一起要叔叔阿姨一个一个叫,不然就是不礼貌?”
我理直气壮的回答:“对,当然不同,因为这就是中国文化!妈妈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
没想到女儿没和我争,长叹一声:“唉!中国文化可真麻烦。”
女儿的话时常简单却精辟,于是我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反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