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国新感觉 [2012/03]
- 自制豆沙点心 [2011/09]
- 初逛美国体育用品店 [2011/08]
- 经济危机中的美国人的节省方法 [2011/10]
- 家庭聚会折射的中美文化差异 [2011/08]
- 南瓜麻团 [2011/10]
- 懒人的意外收获--自制漂染衣服 [2011/08]
- 回国理发新体验--纹理定位烫 [2012/03]
- 勇敢地走上手术台 [2011/10]
- 感谢上帝!成功地被手术 [2011/11]
- 天凉了,来碗天然健康南瓜粥 [2011/11]
- 闲谈我的游泳学经 [2011/08]
- 谁不说俺家乡好 [2011/08]
- 回国学新词 [2012/03]
- 读博就是一种职业的选择 [2011/10]
- 乱扯穿衣戴帽的审美 [2011/08]
- 暑假静悄悄的过去了 [2011/08]
- 高考之际的回忆 [2012/06]
- 有家的地方感觉好 [2012/03]
感谢上帝!我非常幸运,成功的被手术。说到幸运,是因为我的手术医生具有30年的丰富经验,而对于他们的责任心那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美国医生。谈到成功,是因为之前假设的那么多"如果,万一"都没有发生。难道不应该感谢上帝对我的恩惠吗?
同时感谢那么多网友们的关心和祝福.
本次手术既不是门诊也不是住院,而是
out patient surgery.按Wikipedia百科全书的解释是手术后,不需要在医院过夜的病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医院的开支,同时节省病人的医疗费用。我个人理解,按手术复杂,危险程度,可以按下列顺序排列: 门诊手术--非住院病人手术--住院病人手术。由于out patient surgery center越来越多,同时医疗技术的发展成熟,这种手术方式在美国越来流行了。其实这种方式,应该很适合人满为患的中国医院。
整个过程中,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态度都很和蔼可亲,减少了病人的术前心理恐惧感。而且每一过程都讲述得很清楚。另外每个程序都要自报姓名和手术原因部位等,这样就防止发生中国那种把好牙当坏牙拔掉的事故了。
回到家前,还给了很多详细的病人回家护理的学习材料patient education materials。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材料是遇到什么情况,要联系的医生电话,地址,姓名等。还有一份材料是关于支付费用问题,如果你经济有困难,付手术费出现问题,提供了可供联系的有关机构的电话,地址,网站等信息。过去对这点很困惑,以为要自己去想办法寻找这些机构。其实,当你看病遇到这类问题时,只要问医院,就能得到这类信息,非常简单方便。
另外,咱还利用了一下医院的
language interpreter, 理由是病人不懂英语,这样,陪同家属就可以一直陪同病人直到最后进入手术室前的那一步骤。因为进手术室,就马上麻醉,不需要交流了。手术前准备等待过程,病人心理总是很焦虑的。
为了分散注意力,我打开了我手机附带的MP3音乐播放器。播放器中,存了我参加的合唱团春节演出准备要演唱的歌曲。其中一首是: God Bless America. 这歌正好符合我当时的心情,于是偷梁换柱,默默地在心中吟唱: god bless me。躺在病床上,我突然看到紧靠我床的上边,贴着一张小卡片。我反复默念了几遍,向上帝祈祷。那么成功的精英Steve Jobs 在生命最后阶段都由信奉佛教转移到信仰上帝了,何况我一介草民,虽然曾经是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但此时此刻也会在精神上寻求寄托的。这也是我本文第一句话的由来---感谢上帝。 (病人术前祈祷卡片。英文和西班牙文)
手术是小小的,但痛苦是大大的。
回到家头昏沉沉地,但意识很清晰,这意味着痛苦随之降临。当晚几乎没有怎么入睡,每次喝水,吞咽都很困难。脖子也隐隐作痛,半夜吃了片医生开的处方止痛药(强力止痛)。另一方面的痛苦是,整个晚上不能平躺,要求45度斜躺。
第2天早上,头痛欲裂,这是止痛药的副作用。上午进了点流食-米汤,下午就开始不断地恶心呕吐,直到最后什么东西都吐不出来为止。每次呕吐,伤口和喉咙都疼痛难忍,这是麻醉的副作用导致的。更要命的是,感觉肺部有痰,堵住胸口,很难过,只有想办法咳出来,又是一阵剧痛,我想这可能是手术过程中插管帮助呼吸导致的气管发炎吧。
术后2天就在这痛不欲生,昏昏欲睡的状况下终于熬过来了。第3天痛苦减少,逐渐恢复。过了5天,头终于清醒了,吃睡恢复正常,除了脖子不能随意活动外。后续的事情就是等伤口慢慢恢复了。然后,预约回访医生,最后就是等待账单的到来。
现在总算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了。那求生不得,求死不行的生理痛苦经历不堪回首。真的不想再有第2次了。
健康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有什么都别有病"--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