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ZT)

作者:杏林一虹  于 2010-10-17 02:1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22评论

关键词: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很多,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情趣盎然。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各地过重阳节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有的地方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2 回复 ewpp 2010-10-17 02:19
是我沙发吗,哈哈哈
3 回复 杏林一虹 2010-10-17 02:23
ewpp: 是我沙发吗,哈哈哈
是啊是啊,你坐安稳了哈,没有菊花酒,上菊花茶可好?
4 回复 ewpp 2010-10-17 02:24
杏林一虹: 是啊是啊,你坐安稳了哈,没有菊花酒,上菊花茶可好?
好啊,我多拿一杯,给shattis大哥送去,我还欠他一杯
3 回复 杏林一虹 2010-10-17 02:27
ewpp: 好啊,我多拿一杯,给shattis大哥送去,我还欠他一杯
没问题,你们慢慢喝哈
4 回复 九畹 2010-10-17 03:57
谢谢姐姐介绍哈,学习啦
5 回复 方方头 2010-10-17 08:25
谢谢这贴。重阳到底是哪天?到了吗?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茱萸是什么样子的,惭愧
3 回复 杏林一虹 2010-10-17 08:38
方方头: 谢谢这贴。重阳到底是哪天?到了吗?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茱萸是什么样子的,惭愧
就是今天,农历9月9日
6 回复 方方头 2010-10-17 08:40
杏林一虹: 就是今天,农历9月9日
哦真的呀!我没有查日历。昨天算是登高了吧,那么巧。
3 回复 杏林一虹 2010-10-17 08:42
方方头: 哦真的呀!我没有查日历。昨天算是登高了吧,那么巧。
呵呵,有先见之明
4 回复 方方头 2010-10-17 08:45
杏林一虹: 呵呵,有先见之明
今天才是重阳,和你共进一杯吧。可惜我不会贴图,真想送你一杯酒
4 回复 越湖 2010-10-17 08:50
今天既没登高,也没蒸糕吃糕。借着喉咙痒的理由,一会儿给自己泡点菊花茶。
3 回复 孤舟独钓 2010-10-17 12:36
谢谢介绍!
3 回复 杏林一虹 2010-10-17 20:39
方方头: 今天才是重阳,和你共进一杯吧。可惜我不会贴图,真想送你一杯酒
知道我不会喝酒,想把我灌醉??
4 回复 杏林一虹 2010-10-17 20:39
九畹: 谢谢姐姐介绍哈,学习啦
妹妹重阳愉快哈!!
3 回复 杏林一虹 2010-10-17 20:40
越湖: 今天既没登高,也没蒸糕吃糕。借着喉咙痒的理由,一会儿给自己泡点菊花茶。
以茶代酒也是能醉人的
3 回复 杏林一虹 2010-10-17 20:40
孤舟独钓: 谢谢介绍!
不客气。是自己一直不清楚,所以学习学习
5 回复 wazhh 2010-10-17 20:54
传统
5 回复 杏林一虹 2010-10-17 21:01
wazhh: 传统
5 回复 方方头 2010-10-17 23:45
杏林一虹: 知道我不会喝酒,想把我灌醉??
我也不会喝,一起醉,公平了吧
3 回复 九畹 2010-10-18 02:36
杏林一虹: 妹妹重阳愉快哈!!
谢谢姐姐,也祝姐节日快乐啦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4 00:0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