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勒比海行之四:圣马丁岛 [2012/03]
- 加勒比海行之三:维京群岛国家公园 [2012/03]
- 感恩节21道菜 [2011/11]
- 海龟国家公园 -- 佛罗里达之行(一) [2011/03]
- 加州理工学院(下)-- 忙中作乐的学生生活 [2012/02]
- 迈阿密的阳光和美眉 -- 佛罗里达之行(完结篇) [2011/05]
- 葱薑贵妃蚌 [2011/04]
- 中餐在北美登堂入室 [2011/07]
- 象拔蚌两吃 [2011/07]
- 大沼泽国家公园(风景篇) -- 佛罗里达之行(二) [2011/04]
- 加勒比海行之一: 新月号 [2012/03]
- Point Reyes国家海岸公园 [2011/08]
- 加勒比海行之二:圣胡安 [2012/03]
- 画出字来字出画 [2011/08]
- “天下第一灯”自贡灯会 [2011/12]
- 锅塌豆腐 [2011/05]
- 八尺门渔排 -- 东山行(中) [2011/07]
- 铜山古城、铜山风动石 -- 东山行(下) [2011/07]
- 人比黄花瘦 – 美国消费者(美国经济系列2) [2011/10]
- 诗词入门 [2011/09]
- 山寨“黄飞红” [2012/01]
- 小院秋色 [2011/11]
- 马銮湾的一天 -- 东山行(上) [2011/07]
- 水做的诗 [2011/08]
- 【声声慢】 残秋 [2011/10]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当年山西票号在既没有政府信用作依托、也没有完善的法律作保障的环境下,以诚信为本,以诚动人,以信服人,在中国开创异地存取兑换金融事业的先河,大大促进了商品的交易和流通。世界高科技中心美国硅谷的崛起,也得益于信用。许多能人孑然一身,凭借着信用,取得创投公司的资金支持,把概念和发明转化成产品,闯出一片天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用在高度流动、寸时寸金的现代市场经济中是立人、立商和立国之本。
曾几何时,“信用”成了不折不扣的“债务”代名词,信用卡也成了如假包换的债务卡。去年,美国私人消费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70%,是中国的两倍;而美国私人储蓄率5.8%(2005年经济泡沫时只有1.4%),仅为中国的五分之一。这种举债无度、寅吃卯粮的行为,源于美国高度扭曲的“扬消费、抑储蓄”的税收政策。
不过,相对于私人债务的规模,美国国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屡创二战后新高,在世界财政健康指数排名(参见图一)中也是名列后茅,这也是本系列所要侧重的。
有意思的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国债高筑已经从发展中国家的专利成为发达国家的梦魇,“人无信不立” 的千古信条在发达国家已演变成“国无债不立”的严酷现实。据说张艺谋张导多年前首访美国时,以其敏锐的眼光,洞视了这里与国内的根本差别:“穷人吃肉,富人吃菜;穷人胖,富人瘦;穷人住高楼,富人住平房”。看来这一至理名言应该加以补充了:“穷国储蓄,富国举债;穷国补贴,富国消费;穷国持钞,富国印钱”。
到底美国国债有多少?下图“美国债务时钟” [注1]显示,截至今天美国国债已达14.3万亿美元(第一行),人均负债4万6千美元,每个赋税者负债12万9千美元。除了国债这近忧外,美国社会保障和医保的缺口更高达35.2万亿美元(图二倒数两行之差),折合人均负债11.6万美元,或每个赋税者负债32.2万美元。
国债滔滔似水啊!正应了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秦少游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债”。明眼的看官,看到咱把这两句词里的“愁”字改成了“债”字了吧?到底似水国债愁不愁人呢?容咱在下回“‘债多了不愁?’-- 漫谈美国国债(二)”,细细道来。
注1:图二是“美国债务时钟”(US Debt Clock.org)这么一个有识组织动态时钟(Dynamic Clock)的一个时间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