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卑微的人 [2015/05]
- 从吃玩看阶层的落差 [2015/05]
- 女人,你说话可不可以温柔些? [2015/05]
- 老年痴呆的恐怖 [2012/11]
- 这才是郭美美事件真相?太全了,估计此文寿命不长… [2014/08]
- 我所见过的上海女人很精明? [2017/07]
- 他们离婚了 [2015/05]
- 我的后悔 [2011/08]
- 一夫一妻制祸患无穷 [2014/07]
- 我亲戚中的真实的养父母养子和生身母亲之间的故事 [2011/08]
- 这个女公务员漂亮吧?谁能抵挡住诱惑? [2012/07]
- 幸与不幸 [2017/03]
- 张家界奇遇记 [2014/10]
- 比较 [2016/06]
- 他和她的故事 [2012/12]
- 我的伙食,从小学到中学,从照得出人影的玉米面稀饭到干饭 [2015/03]
- 从知青们上山下乡到回城而想到的。。。更加怀念母亲 [2014/08]
- 生几个孩子好? [2010/08]
- 减肥和减食的艰难抉择 [2012/06]
- 终于把大西瓜嫁出去了 [2011/08]
- 憎恨解决不了问题, 落后就要挨打! [2012/07]
- 我的童年和少年的乡村往事------放牛娃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2011/10]
- 为什么不能穿连衣裙和长裙短裤? [2011/06]
- 如果中日打仗,我一定救你! [2012/07]
- 从不在乎点击率 [2011/11]
- 全傻瓜傻拍的美丽的雨花石 N多图,喜欢看的请进来 [2012/08]
我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应该算是很偏远的小山村里度过的,比不上大城市的繁华,也没有游戏,也没有玩具,但是,在某一方面,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很快乐的,那种非常简单朴实的快乐。
记得小时候和邻家的孩子最常做的游戏就是打沙包,那个玩儿得疯啊,经常忘了回家,老被老妈骂得---
当然,更小的时候,就是玩儿泥巴,在河里捡些瓦片当碗,碎石做肉,用水和着做成馒头样插几个孔的泥巴,还有粉状的无水的泥巴当米饭,摘些树叶当蔬菜,弄些水做汤,再掰些树枝当筷子。。。零零满满一桌子,就开饭了。。。然后胡乱吃完就洗碗的洗碗玩儿的玩儿,更快的时候是有点儿破坏性地xuan桌走人。。。同年龄的4,5个孩子经常一起做。饭后的游戏就是大家双手交叉成井字形,然后抬着另外一个小孩坐上去,这就是坐轿子。。。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一起玩儿泥巴的小朋友也都各奔东西,不知那花轿都抬到哪里去了。。。
再稍微更事儿的时候,大概是上了小学以后吧,每次放假,周末也好,寒暑假也好,就得和村里的大大小小的人一起去放牛。牛是几家共用的,所以也是轮流着来放。牛有水牛和黄牛,偶家是黄牛,脾气非常倔得那种,可是这也有它的好处,此话后表。最喜欢的是和同村的孩子大家一起到很远的地方去放牛。那时,早上9点左右的时候吧?轮到放牛家的孩子就会一家一家主动吆喝走啦走啦,这放牛的地方一般都是前一天大家都决定好了去哪儿放的,因为担心有些孩子忘了或者有些人家因为轮换不知道,所以经常大家早上互相打招呼。然后就是同村应该说同队的每家每户的大大小小的黄牛,水牛,母牛,公牛就戴着牛笼子,黄牛牛角上水牛牛脖子上围着牛绳就出发了。
这个队伍非常得浩浩荡荡,有领头的牛,这一般是有威望的熟路的牛走在最前面,然后依次跟上,一般是每家的牛的后面都会是牛的主人跟在后边,万一牛儿不听话跑去踏庄稼的时候,可以收拾收拾。我们最喜欢去的山坡是邻村的一个很大很深也很远的山坡,牛儿走得慢,到了目的地也大概要走30-40分钟的样子。到了山坡上,就有那些牛们自由自在的吃了,跑了。。。山坡很大很宽,走哪条路和山一般都是由有很多放牛经验的老道的孩子决定,因为他们熟悉很多。而且,让有经验的牛儿吃在前面,后面的牛一般都会跟上,不会跑得很远或跑散。在牛儿吃草的当儿,孩子们最最爱做的就是打扑克,所以啊,可别小看了放牛娃,智力不一定比大学生低,至少他们很会算牌的,这一点就多多少少可以看出,只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很多孩子中途不得不放弃了学习。大家打牌的那个劲头儿,可是和比赛差不多,4人一组,有时候6人一组,有打的,有围观的,因为牌不多,所以大家轮流打,输了的就下来。。。那场景,至今还一一烙在我的脑海里。放牛时男孩子有,女孩子也有,大的十几岁,小的几岁,当然,更大的人也有,就是哪家恰好没有比较小的孩子,结果只有大人去放牛了。大人一般不跟小孩玩儿牌的,他们常去捡大的干柴枝带回家做做饭的柴火用。女的小孩子经常就会像大人一样去捡干柴火。偶家当时弟弟还小,放牛的责任经常就在偶们头上了。偶也是经常背着背兜捡柴火,一天下来,也有一大背兜,够家里烧用一两天的。
中午的时候,那时没有手表,全是按着太阳升起落下的样子和邻村山窝里的人家房屋上的炊烟的升起来判断中午有没有到,当然,几乎每天早上大家咕噜咕噜地喝稀饭,然后上坡,肚子也差不多饿了的时候,就会让一家或两家的孩子回去到各家去把饭给送上来。一般都是男孩子回去,因为路远,又要带各个小孩的饭,还是不容易的。小孩腿快,跑得也起劲儿。30-40分钟的路,一撒腿儿估计20分钟就可以到家。问题是有的家里有老人,就会把饭做好,有的没有,就只有等着去地里叫那家的大人回来做了,没有人家做饭的,当天就会给带饭的人不要去他家了,这样一前一后的,有时在山坡上等的孩子肚子饿得咕咕叫。有经验的孩子,就会实现带些生红薯,然后大家分了吃。记得当时大家也都吃白米饭了,泡菜作下饭菜的时候多,有些家里稍好一点儿的,就会有新鲜蔬菜,再好点儿的,哪家打牙祭,就会有一点点儿肉片在里面,不一而足,但泡菜的时候多些。等到一去一回饭儿给送来,大家肚子
饿得也差不多了。牛儿呢,吃了大半天,也会很饱很饱,中午的时候,大家有时会把牛给拴在树上,让牛儿坐在那里咀嚼,然后大家伙儿就继续打扑克或者在太阳底下睡大觉,在大石头上,或者草坪上,这可是真正的阳光浴啊,哈哈哈,空气又好,没有任何污染的。
等到太阳快要落山了,大家就会收拾行囊,给牛儿带好牛龙头,盘好牛绳,像早上刚来的时候一样,浩浩荡荡地回家。因为牛儿吃了一天,也吃得很饱,回家的时候跑得可快了,那铃铛声几乎响彻山腰。。。
上表到牛儿脾气倔的事,其实牛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一样,人善被人骑,马善被人骑。虽然山坡是邻村的,但是我们队里常去的那山坡邻村的人一般不去的,那山坡离他们也远。可是,偶尔也会碰上邻村的人在附近放牛。这个时候,在去找另外的地方放牛已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最好也不要让两村的牛碰面。为啥?按照以前的经验,一碰面,两村的牛就会打起来。人倒是不打的,可牛打起来就麻烦了,吼都吼不住的时候特别多,所以大家尽量不要碰面。碰上了,就是头破血流你死我活的时候也有,因为有两村的牛打架,没劝住,有牛受伤死掉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将会是对哪家都不好,牛对农家来说,是命根子。我们村里的牛有几家的水牛很强,偶家的黄牛也是倔脾气,经常冲锋在前,都挂彩了。每次和邻村的牛儿们不小心碰上了,一般只有男孩子出面去满山满山后边追各家的牛儿往回赶,尽量不然让两村的牛碰面。偶尔碰上面了,那个场景虽然不比西班牙斗牛场激烈,5分之1的激烈也许有吧?不幸的碰面的战斗,都是偶村的牛儿们胜利居多,赫赫战功。。。每次遇到牛儿争斗,男孩子们跑得那个满头大汗和嘶声竭力地吼叫,还有牛儿的激烈的铃铛碰撞声,在寂静的山野里回荡,回荡。。。偶家的老黄牛每次战斗的时候,偶们都不敢去拉,太强了,只有男孩子们制得了它,每次挂彩飞奔回家的时候多,每次因为兴奋?在回家的路上把庄稼踩坏的时候也多。。。而每次战斗后回家的路上,全是孩子们对当天牛儿们战斗的叽叽喳喳的评论。。。 可惜,偶家的老黄牛的倔强后来才知道应该是有疯病的,只是一般不太发作。后来好像是我上初中还是高中的时候,那头老黄牛据说有一次飞奔回家时,不小心从山上滚了下来,然后就死了。。。可怜偶家的老黄牛,深深地哀悼它,它为偶家的全家的生活出了不少的力。。。
再大点儿时,就和在大点儿的孩子们在不放牛的时候,一起去挖山药,给家里补贴零用和学费。
童年,少年时,没有玩具,没有太多的接受阳春白雪的欣赏的机会,没有龙肉海参,没有汽车火车飞机,没有去公园
,没有上过幼儿园。。。可是非常非常简单的快乐,没有任何污染的简单的淳朴的快乐。。。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所以,我永远记得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永远尊敬可爱的淳朴的农民,即使他们有这样那样的和城市很不相容的东西,但他们也同时拥有城里人所没有的东西。
今日被友人问起童年的生活,不禁想起,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童年,少年和儿时的伙伴。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回故乡,和他们放放牛,打打扑克,唠唠家常。。。
下面的图像虽然不能代表当时的或者现今的我的故乡的景色,可是,那心情永远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