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把你的博客文章发到微信上 [2014/12]
- 影评《走出非洲》 [2015/02]
- 也谈薄熙来审判 [2013/08]
- 我的童年(一) [2012/12]
- 我的童年(二) [2012/12]
- 我的少年 [2012/12]
- 也谈薄熙来下台 [2012/03]
- 论女人和男人 [2013/06]
- 《水浒新传》 第三回 顺天命众神仙重返凡界 前生缘潘金莲巧遇武松 [2014/11]
- 爱与美的关系 [2013/01]
- 一段希腊神话-弗里吉亚 [2013/08]
- 自组织理论 [2013/08]
- 文明的融合与冲突(一) [2014/11]
- 介绍几幅法国油画 [2013/01]
- 《白鹿原》与《围城》 [2016/05]
- 写在《水浒新传》活动之后 [2015/01]
- 孩子教育 [2013/05]
- 爱情如是说 (-) [2013/04]
- 中国现代文明的几点思考 [2013/03]
- 去X城的列车 (原创小小说) [2013/12]
- 对新版贝壳村的看法 [2013/07]
- 中国的文艺复兴 [2013/02]
- 翻译十里荷君的一首诗 [2012/12]
- 爱情如是说(后记) [2013/05]
- 人生如茶,送给心随风舞 [2013/07]
什么是文明(Civilization)?这个词有些抽象,学术界有比较严格的定义,详细请见[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一文。不过我们也可以从字面上来简单理解,文明这个词与Civil,Citizen及古拉丁词Civis(市民)相关。有人说这个词最早来自近代西方启蒙运动,是相对于蒙昧而言。中国学者也有人考证《尚书》就有文与昧之论。但我觉得这个词是指密集居住的人群一种有秩序的生存状态。
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都属于现代智人,这个物种在地球上曾一度面临灭绝,但总体的数量是由少变多。由于地球有限的生存空间,人口在不断增长,这使得人类由原始的松散自由状态变成越来越密集的约束状态。从社会整体来看,人类由原始部落,到游牧农村群落,再到城市国家的不断演化,这是人类文明化过程的生存形态。
当人类个体越来越生活在一个狭小的有限空间时,为了保障整个群体有序的状态,每一个个体不得不舍弃和牺牲个人的某种“自由”。比如我们在公共场合不能吸烟,大声喧哗或者插队,因为这样会影响他人,从而影响整体的有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用“不文明”这个词来用来描述这种个人的行为。因此人类的文明化过程也伴随着对人类本性的压抑和约束。弗洛依德在描述“快乐原则”时说,“文明给人类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抑,这是文明的一大缺陷“。为了保障社会的有序,孔子提出用“礼”来约束人心。“复礼“要”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本性,“礼让“就是容忍和谦让,让出自己的一部分“利益”或者“自由”度。
然而,老子和庄子却认为人类压抑本性是违背天之道。上善若水,人应该返朴归真,抱朴守拙,放弃对物质的过渡追求,人穷者返本。老子三宝说:一曰慈,二曰俭,俭则广。由于文明科技的发展,人和人之间信息的交换越来越紧密,这会使得人远离与自然的接触。为此老子提出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纵观世界各国,大国常为内忧外患纠结,但小国如瑞士,新加坡,列支敦士登却能民安其乐,这不能不让我们对想做大做强的理念反思。
人类早期文明常常是以单一民族的文化特点为基础。因为一个民族常常生活在一个共同的政治文化条件下。长期的共同生活环境于是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理念。个人的生活由利益驱使,人的行动选择由价值观决定。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是每一个人的价值观的总体的综合结果。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幸福取决于这个社会文明的共同价值理念。不同价值观的人生活在一起会产生冲突,不同文明理念的人群生活在一起也会产生冲突,冲突和融合使理念达到共识。
然而文明和文化是不同的概念,比如每一个民族都喜欢音乐,但表现音乐的方式却可以非常不同。文明的一体化并不代表文化要一体化,相反,文化在文明的一体化中应该保存多元化,这样人类才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
科技的进步使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极大增强,人种也因迁移的加速在不断融合,尤其像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导致了全球性的人种大融合。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文明,这些文明不断征服冲突和融合,人类最终会形成文明的一体化,一个多元文化下的共同文明。这个文明是以平等,自由,相互尊重为共同价值理念。我相信如果我们人类能够幸存下去,在一个越来越拥挤的地球村下共同幸福地生活,不会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征服能力,而是我们人类被赋予的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