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行: 住宿登记 [2013/10]
- 风流寡妇 [2011/05]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我家 [2015/11]
- 咱的罗曼史 [2011/02]
- 感恩节东岸之旅 1: 尼加拉大瀑布 [2011/12]
- 看看 $350,000在旧金山能买到什么样的房子 [2015/09]
- 李女士,苹果和警察 [2012/12]
- 今天是十一月十一号 [2011/11]
- 谈谈美国人放弃国籍 [2015/08]
- 《图兰朵》的几个不同版本的结尾 [2012/05]
- 也说裸体(女人版) [2014/08]
- 舅舅 [2013/01]
- 台湾淡水一游 [2011/09]
- 去中国签证 [2013/06]
- 《药师之歌》 [2014/05]
- 莫斯科餐厅 [2010/08]
- 看看人家怎么对付小三儿的 [2012/01]
- 马车马粪园子 [2012/06]
- 感恩节东岸之旅 6: Chinglish [2011/12]
- Syncronized Skating 同步滑冰 [2011/09]
- 危险的菜市场 [2011/05]
- 糖火烧 [2011/02]
- 44年前的今天 [2012/07]
- 太浩湖 [2011/07]
在北京时,我妈嫌中国香肠太肥,吃不惯。所以家里很少吃中国香肠。可是香肠这东西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风味。德国则更是香肠之乡。在美国,热狗是非常普遍的。美国的热狗是由德国的法兰克福香肠(Frankfurters)或奥地利的维也纳香肠(Wieners)演变来的。在妈妈老家,因为大多数人是德裔,人们管热狗叫Wieners。
在北京时,妈妈经常给我们做波士顿烤豆饭配维也纳香肠。
维也纳香肠就是热狗。大家应该都知道它的味道。这儿就不多说了。
波士顿烤豆是波士顿的特产。波士顿的外号叫豆镇(Bean Town),那个豆就是指波士顿烤豆。豆子是很有营养的食物,每个文化都有各式各样的豆子食品。在白人到达北美之前,印第安人就已经在做烤豆了。1620年后白人朝圣者(The Pilgrims)到新英格兰后,向当地的印第安人学会了做烤豆和玉米面包。后来朝圣者在玉米面包里又加上燕麦粉,结果制成了波士顿棕面包。因为波士顿有很多糖蜜(molasses),是做rum酒剩下的下脚料。糖蜜是一种甜的黑色的液体。因为它比糖便宜,所以很多美国食谱里用糖蜜做甜味品。到1700年以后,人们在烤豆里加上糖蜜,结果波士顿烤豆就变成咸里带甜的了。在新英格兰殖民时期,当时居民严格遵守安息日规矩,星期日不能工作也不能做饭。于是人们就在星期六晚上做烤豆。那烤豆熟了以后就留在砖头做的烤炉里到星期日早上,那时烤豆还是热的。这样一来他们又有一顿热饭吃,又不用违反安息日不能做饭的规矩。波士顿烤豆加波士顿棕面包就这样成了波士顿的特色餐。每到星期日早上,大家就吃烤豆。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1930年代。
波士顿烤豆用的豆子一般是海军豆(Navy Beans)。我妈用的是普通黄豆。豆子要用水泡一夜,要不然会太硬。我家没有砖头烤炉,我们就用高压锅。糖蜜就用红糖替。泡好的豆子和上红糖,切碎的洋葱。里面再加上几小块咸肉和一点盐和胡椒。咸肉不能多。有点味儿就行了。最后加上一罐番茄酱。和好的料用小火煮。几个小时后波士顿烤豆就好了。维也纳香肠已经是熟的了,热一下就行了。波士顿棕面包不好办。我爸是南方人,不爱吃面食。玉米面包又跟窝头差不多。不爱吃。再加上我家的山寨版的烤箱不给力。没法烤面包。于是妈妈就用米饭代替。结果波士顿烤豆饭配维也纳香肠就做好了。
我和弟弟非常喜欢吃这餐饭。一是那时肉不多,几根香肠非常解谗。中国做的维也纳香肠没有美国的热狗那么咸。你可以品尝肉和香料的味道。另外,那时中国香肠用料应该是比较好的,不象美国的热狗用很多填充料。那“烤”的豆子咸里带甜,软软的入口就化。那点因为做这餐饭是属于大动干戈的那种,我妈一次做一大锅。一连吃几天。每次做烤豆我们都多多少少帮点忙。我有个大学同学,父亲是台湾人,母亲是日本人。当我要出国时她也要去日本。有一次她到我家来,(忘了来干什么)正好到了午饭时间。我就请她吃这个。可是这个半拉日本小姐吃饭比较清淡,对这种香肠黄豆加米饭的美式粗食难以下咽。
到了美国后发现这烤豆儿罐头到处都是。可是那种吃妈妈做饭的那种心情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