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薄”事件幕后的总导演到底是谁? [2012/04]
-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 [2012/05]
- “香蕉人”的困惑 [2011/12]
- 一声叹息 [2011/06]
- 从“朝鲜兵变”想到的…… [2012/01]
- 就算我求您了!!! [2012/05]
- “海归”呀“海归” [2011/06]
- “将熊熊一窝”——“南京风波”给我们的启示 [2012/02]
- 意外的收获(二)——写于2011年圣诞节前夕 [2011/12]
- “勿以善小而不为” [2012/02]
- 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镜头 [2011/12]
-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2011/11]
- 每逢佳节倍思亲 [2010/09]
- 亲爱的妈妈,我永远爱你!(一) [2011/03]
- 本是同根生......(一) [2010/05]
- 真正的朋友 [2011/05]
- 《海芋花开》——答谢读者 [2011/03]
- 我所认识的台湾女人(三) [2010/12]
何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它的意思就是“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全句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遗诏中他劝勉儿子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微杜渐,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刘备对儿子的遗训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呢?
一个人从小便知善恶并憎恶从善,从小事做起,那么将来,当他长大成人,一定是一个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在荀子的《劝学》一文中就有经典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意思是:土堆起来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水流汇积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诞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会达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精神境界。这段话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从自然界来看,风雨的形成产生于土堆起来的高山,而生命的产生又源于水流汇集的深潭,因为水是孕育生命的摇篮。第二层,从人的德行看,只有积累善行才能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很显然,第二层是第一层含义的深化。我们的先人早已明确指出了一个人在精神上的最高追求便是——“积善成德”,才会“圣心备焉”。与此同时,先人们从理论上简洁地阐明了“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可是,几千年过去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在精神上的追求都做到了先人教导我们的“积善成德”而“圣心备焉”吗?
还是让我们先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体悟这个“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吧。
有人说,“我又不想当什么圣人,只要不做危害社会的事情就行了。”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做好事”的含义并不是要你天天向雷锋学习,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习惯、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提升个人的修养。这种教育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出来的。
这就是我要在文中重点谈的养成教育。
一个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面临着养成教育这个问题。在哺乳期,母亲和孩子就有了直接的沟通。他饿了或身体不适时会哭,母亲给他喂奶或吃药;他吃饱了或身体舒服时会笑,母亲便逗他玩;看到新鲜的东西他会去抓,母亲得先洗干净了,才敢给他;吃药时他会本能地吐出来,母亲要千方百计地灌进他的小嘴里。然而,母亲和孩子的这些沟通的不同方式(强硬的或委婉的)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譬如:当孩子死活不肯吃药时,母亲是恶狠狠地说“你给我吃!”然后,强行地将药灌进孩子的嘴里呢,还是先逗孩子玩一会儿,转移他的注意力,在他走神的一刹那,把药飞快地送进嘴里?两种不同的方式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前者孩子最终还是把药吐出来了,后者药吃了,孩子哭了一会儿也就算了。长此以往,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必然导致孩子的两种不同性格的形成——一个倔强、固执,一个随和、平易。
当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便成为他们也是家长们的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早上七点起床,穿衣、整理被子、刷牙、洗脸、吃早餐,上幼儿园。这些都是孩子自己要独立完成的事情。在最初上幼儿园的时候几乎没有几个孩子能做到自己独立完成这些事情的,起码要半年以后,他们才可以做到大部分的事情。但早上可能还是要爸妈叫他们起床,要爸妈帮他们穿衣服、整理被子,还要把饭喂到嘴里,然后送他们去幼儿园。偶尔生病了就不去幼儿园,在外婆或奶奶家住上一段时间。有些孩子不想去幼儿园,于是一哭、二闹、三撒娇,这时,有些父母心软了,算了,还是让孩子的姥姥带着吧,不然,孩子也太可怜了。而有些父母却做得相反,不管孩子怎么哭闹,还是坚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并告诉孩子幼儿园有老师能学知识,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天天都有新鲜事,多好啊!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明白了幼儿园才是他们应该去的地方。
别以为“早起”、“穿衣”、“刷牙”,“按时去幼儿园”等一系列的事情容易做。对于大人是容易,但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谈何容易?一天两天还可以,天天如此就不易了,真需要家长的坚持。这就是养成教育!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第一步。有人说,真是废话,这些小事还拿出来说。对,就是这些三岁小孩都会做的小事,而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却做不到。
今年春节前夕的一个夜晚,一位留学生突然打电话来,说胃不舒服,而且便血有三四天了。第二天,我去了他的寝室。刚一进门,一股刺鼻的异味扑面而来,很难闻。在餐厅和客厅里,各种盒子凌乱地扔在地上,烟灰缸里满是烟头。厨房的台子上乱七八糟,似乎很久没有清理了。厕所里一股骚气,卫生纸里面的硬纸壳、剪掉的碎头发满地都是,地上到处是黑色的脚印,洗澡池里脏得没法看。走进这位学生的卧室,一股浓浓的烟味顿时把我熏得半天都没缓过劲儿来,里面的卫生情况就更不用说了。当我把这位学生送到医院里时,医生说,他的病情很严重,失血过多,要直接给他输血,当天不能回家,至少几天不能上学。这下可好,不能回家,连学都上不成了。还好,输了三袋子血后,医生又给他打了点滴消炎。
在医院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他病情有了好转并稳定下来了。医生又给他做了全面检查,得出的结论是胃穿孔,并警告他,再不注意身体就得立即打道回府了,然后,开了一些消炎药便让他回家了。回家是我接的他。他老实告诉我,自从出国以来,他就没好好吃过饭,饥一顿饱一顿,想吃的时候就吃,不想吃就一天甚至几天不吃饭,睡觉也时常没有规律,有时通宵不睡,有时睡一整天。不仅如此,他还经常空腹喝酒,一天至少抽半包烟。直到生病,他才真正意识到,如果在国外把身体搞垮了,就算完成了学业回国了也没用了,因为整个人都废了。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按时吃饭并且把烟戒掉。
据了解,留学生中男孩子60%以上都抽烟。在国外,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是绝对禁止吸烟的,宿舍里更是如此。可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是偷偷地在宿舍里吸,而且吸得很凶,根本就不把这些规定当回事。相比之下,西方的学生在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方面要大大超过中国学生。不用看卧室,只看厕所、厨房、客厅和餐厅等公共区就足以看到了他们在养成教育方面的确比中国孩子做得好,而且是好得多。
使人难过的是,中国学生(一部分)不仅不能认识到这是自己缺乏修养的表现,还觉得别人在小题大做。
这,又使我想起了前面讲到的养成教育。其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来都不难,难就难在天天做。譬如,“按时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饭”“上学”、“清理房间”这些看似三岁小孩都会做的事,其实做起来也并不那么容易。再譬如,做完了饭要擦炉子,吃了饭要洗碗、清理砧板和台子。公共区的卫生每个人轮流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吧。但一些学生就是不做,一日复一日,日日何其“脏”!其实,大家对轮流值日的习惯,不应该陌生呵。从小学到高中,每天放学都要搞卫生的,而且每个学生都要轮到。那为什么就没有变成长期的个人的良好的习惯呢?
有人说,这是中国学校教育的失败!这种结论未免有些武断了。学校教育毕竟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还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对学生的教育更有效、更持久。一个在家里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任性自私的孩子,在学校,光凭老师的教育就能够改变吗?不会。我以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成长的最初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试想,一个上幼儿园就三天打鱼两天赛网的孩子,一个在家里好吃懒做、横行霸道的孩子,一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孩子,在学校又如何能严于律己、与人为善、勤奋学习呢?
所以,孩子的养成教育一定是在家里而不是在社会或学校完成的。
要想做好孩子的养成教育,以下几点十分重要:1)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所谓“上行下效”,“上”就是指父母,“下”是指孩子。父母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孩子都看在眼里,并在不知不觉中效仿。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十分重要。而往往“身教重于言教”。说了一火车的道理,有时,还不如你做一件事给孩子看来得更直接、更具说服力。如果您要孩子勤奋学习,积极思考,而您自己长期不学习,无所事事,天天“修长城”,您的孩子会勤奋学习……吗?您要孩子在外出言谨慎,而您自己却是传播小道消息、扯是非的专家,您的孩子会言语有度吗?您让孩子尊重长辈,包括您自己,可您却当着孩子的面顶撞您的父母长辈,那您的孩子又怎能尊重您呢?您不让孩子抽烟,可您当着孩子的面一根接一根的抽,您的孩子长大了,学会了抽烟,您如何教育他?所以,教育孩子首先要从“我”教育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修养。2)要严格要求孩子。对孩子提出了要求后,孩子必须执行,在任何情况下(除非极特殊的情况)不能姑息和妥协。例如,说好了下午放学后,孩子只能看一集动画片。每天都是一集,雷打不动。但如果正在看的这集设置了悬念,孩子很想接着看下一集。于是,央求你只再看一集。这时,你是妥协呢,还是坚持原则?当然要坚持原则了。一集就是一集,决不妥协!这样,孩子知道了,你是有原则的,他就不会触犯你原则。3) 要持之以恒。很多时候,这种“持之以恒”都是对父母而言的。孩子毕竟很小,要孩子坚持良好的习惯和养成优良品德,实际上是父母的一贯督促、叮咛和坚持。父母自己要长期的身体力行,还要教育孩子坚持不懈,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能一贯地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孩子的家长,的确很了不起。
因此,在我看来,很多小事其实不小,它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到了位。各种细节都到位了,那么孩子的好习惯就养成了,做什么都会一步一个脚印的扎扎实实的做好。这就是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勿以善小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