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静女士,请脱下女皇的新衣 [2015/03]
- 孙立军的人头能换来什么? [2020/04]
- 董卿女士这么说。。。 [2017/09]
- 国民党需要的不是争功而是反省 [2015/09]
- 俄国启封六千枚核弹、杀鸡儆猴? [2019/08]
- 成也红颜,败也红颜 [2020/01]
- 别了,共和国的舞娘们 [2017/05]
- 香港是香港人民的香港、不是资本家的香港 [2019/08]
- 将计就计,置于死地而后生 [2020/02]
- 大陆可能对台湾进行定点打击 [2018/08]
- 打仗不是打电玩 [2017/01]
- 论中国统一台湾的现实性 [2020/05]
- 川普退出伊核协议的算盘 [2018/05]
- 习无视邓的底气来自哪里? [2018/10]
- 南海之争一箭六雕,吓死诸葛亮 [2015/05]
- 寻求围歼中国海军的机会 ? [2020/08]
- 说说“定于一尊” [2018/07]
- 因功赎罪还是罪上加罪 [2019/06]
- 需要重视台湾一国三制的设想 [2023/02]
- 欲救今之寰球,舍我其谁也 [2017/06]
- 2020美国大选一览 [2020/11]
- 高等文明的高能陷阱 [2016/08]
- 善意的设想与恶意的理解 [2023/05]
- 请忘了我,心上人 [2021/07]
- 苏联同时撤离阿富汗与金兰湾 [2023/06]
市场经济简论 马力
三、海外的市场扩张
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的矛盾说明在孤立系统中,单一有价的市场经济在资本的循环过程中不产生净利润,也就是说不能有利润储存。但是资本家不会放弃利润储存并因此产生市场剩余。这就需要扩大现有市场或寻找其它销售市场来出清库存。系统开放和市场扩张对资本经济来说是生死攸关的,而不是仅仅为了增加利益可有可无的。这是资本经济的一个死穴。我们以前并不知道这个死穴的存在,因为不知道资本经济的基本矛盾。如果能抓住这个死穴就会要资本经济的老命。这就难怪资本经济国家会不惜一切代价扩大市场。
资本经济主要有两个基本手段来扩大市场。这一节讲第一个手段商品输出,即将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为此产品输出国用尽包括炮舰在内的各种手段来打开别国的市场大门。当多个国家争夺海外市场时常常会引发战争。这类争夺市场的战争不同于古代争夺土地和人口的战争。那时土地人口是主要的生产资料。战争的武器也不只是兵器,还可以是资本、价格、贸易和制裁等经济武器,以及意识形态和法律等政治思想武器。因此当代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与为争夺世界霸主的修昔底德陷阱不尽相同,可以发生在竞争的任何阶段。最终目的都与市场经济有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的制造业陷入利润危机而衰退(利润危机将在后面讨论)。扩大市场的产品输出变成了资本输出。输出资本在海外建厂延续着原来在美国国内的生产,只不过产生的GDP记在了所在国的帐上。这些产值虽不包括在美国的GDP中,却提高了美国的GNP(国民生产总值)。一般来说GNP能更真实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所以制造业空心化的美国经济依然十分强大,而且避免了制造业产生的周期性危机。这种强大不能简单归结为服务业的兴盛取代了制造业,尤其是许多服务业是为美国的海外制造业及其产品出口美国服务的。海外廉价劳力生产的产品售价降低后,美国便可以重新打败竞争对手夺回市场。这就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真相。
对中国人来说,一个熟悉的例子就是中美破冰。为避免深陷越战泥潭和政治分裂的美国经济衰退走向解体,美国总统尼克松不惜屈尊俯就来中国缓和中美关系。向毛主席鞠躬时憨态可掬有如大熊猫。让人见识到趾高气扬的美国人能屈能伸的一面。中国改革开放后,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向中国大规模输出资本。不仅在中国开办企业出口美元商品,巩固了美元的国际地位;还开设从食品杂物到高档消费品的各类零售商店,为这些国家清除市场剩余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奉献只是换来中国的一时繁荣,但没有高科技的解禁。这些资本输出虽不能攻城掠地,却仍然被不少经济学者视为一种金融殖民,戏称为割韭菜。当中国强大起来后,美国就千方百计地阻止中国对美国的反向殖民,用关税等贸易壁垒,外加去全球化和围堵脱钩来保护美国的企业和市场。
前面说资本经济国家争夺海外市场时不惜引发战争。有意思的是,两年前欧元在国际市场上的支付比例正在接近美元,不断蚕食美元的海外市场,并可能很快取代美元作为国际最大垄断货币的地位。接着便发生了俄乌战争,美国迫使欧洲集体制裁俄国,连俄国狗都不放过,还要大量进口美国能源。由于制裁是一把双刃剑,欧洲经济很快便进入衰退,不少企业移民美国。欧元的国际支付比例大幅下滑,保住了美元的老大地位。加上美元加息,大量美元资本也从欧洲和世界各地流向美国。当下美国制造业虽然不景气,但服务业依然强劲失业率很低,股市一再突破新高。之前许多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没有应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