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行道上摔跤 [2012/10]
- 灵异往事 (一) [2011/02]
- 回乡纪实 (四) [2011/06]
- 我治好自己的急性阑尾炎 [2010/10]
- 澳洲的鹦鹉 [2011/02]
- 小狗报恩 [2010/10]
- 快看,我种的虫草收获了 [2011/01]
- 浪漫的相亲 [2010/12]
- 我要回国了 [2011/01]
- 滴血川康 47 [2010/09]
- 澳洲——老人的天堂 4 [2011/01]
- 快乐的聚会 [2010/10]
- 墨尔本的春节 [2011/02]
- 澳洲——老人的天堂 3 [2011/01]
- 真诚的感谢 [2010/09]
- 我新出版的书 [2011/07]
- 傻姑娘当了妈妈 [2011/01]
- 写完的话 [2010/10]
- 雪兰 [2010/12]
- 一幅如梦如幻的画 [2010/12]
- 澳洲生活点滴 [2010/10]
- 成都,你好。 [2011/01]
竹
说起竹子,小时候它就在我的生活里。记得早上起床,婆婆用竹子做的梳子给我梳头,她自己也用密密的竹片做的篦子梳她稀疏的白发。我最喜欢竹椅,它样式各异,可以说从刚生下来的婴儿到老年人的躺椅都有,在做工上,有粗糙的,也有精致高档的。我有一把属于我自己专用的矮竹椅,它很轻,我一只手就可以拎着它到处走,想放哪就放哪;它的后背高,竹片发亮,坐板由小竹片镶成,却平得像一块整板,摸不出一点镶嵌的痕迹。这些都出自周围农民的手,他们的手真巧,除了桌椅、床席,还做出很多竹编的工艺品。记得我们家有一张竹席,夏天睡在上面,柔软就不用说了;让我惊讶的是不用时它可以折叠成一个小方块放在小盒子里,一点不站地方。
后来,我们家连凳子都买不起的时候,坐的都是竹椅。夏天,常有农民挑一大堆竹椅叫卖,我们总挑最便宜的买;所以我们家的竹椅高低不同、样式各异,晚上拎着竹椅往门前一放,一家人对着大街乘凉,这竹椅就是不可缺少的好东西。
那年回安仁镇,看到每家院子后面都有一大丛竹林,密密地竹干和枝叶,护卫着农家庭院,给主人一大片浓荫。而主人则砍下老竹,把它破成一根根长条,再把这些长条剖成几层薄片,那连皮的一片是最有用的,根据竹片的厚薄、粗细就可以做成不同的东西或编成等级不一的产品。
一阵风过,竹林发出飒飒声,看着坐在矮竹椅上正在一心一意用刀剖竹的中年人,他膝头上放了一块厚厚的、打满补丁的破布,布上落了很多竹丝和竹粉。我想,他肯定不懂“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更没有听说过“竹影婆娑,清秀而又潇洒”之“真性情”。
我再仔细看他,他一手拿刀,另一手稍稍用力把竹片送进刀口,接着刀口略为向上,手轻松地推动竹片,竹片就顺势分裂开来,到了竹节那里,只见他两手奇妙的抖动一下,竹片就顺势而过,被分成规整的两片。我还没有看清楚,长长的竹片已经被分开,而且分开后的两片从头到尾都平滑、整齐,厚度完全相同。就这样从厚到薄,从片到丝,这位中年人做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我非常吃惊,问:“你怎么做得这么好?你这技术太厉害了。”他不以为然地说:“做久了,手上有了感觉,凭这感觉去做就行了。我这只是粗加工,那些编工艺品的才真算得上有手艺。”我不禁看看他的手,那是一双黑黑的、长满老茧的手,拇指和食指已经成了磨砂纸似的。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从古到今中国人都赞扬竹的高雅、纯洁、质朴、坚韧,为什么中国人佩服的“四君子”和“岁寒三友”里都有竹的位置。
来到澳洲好几年,看到过很多奇花异草,却很少看到竹。特别是冬天,这里到处都有绿色,我还是想念起竹来了。我和女儿到处打听,最后在一个花圃里联系多次,才预定到一丛小竹。买回这盆竹,我们也没有小心伺候,只知道竹生长快、繁殖力强,是浅根性植物,它的地下根系会向四周蔓延扩展。我们换了一个大盆种它。
它那小小的竹干、细细的竹枝、浅浅的绿叶,与院子里的杏树、李树相比,是那么小巧、浅淡。春天,在灿烂、繁茂的花和树用色彩和香味挤满院子时,竹却别具一格,悠悠地低头飘着淡绿。冬天来了,树上的黄叶落尽,两盆小竹仍兀自在风中舒展它们绿色的枝干和叶片,与满园的绿草相映成趣。从窗户望出去,映入眼帘的仍是一片碧色。
不到一年,它已经长得很茂盛了,于是我们把它分为两盆,再过两年,又该分盆了,有朋友喜欢就把分出的两盆送给这位老乡,由此一而再地分下去,好多朋友都得到了竹,高高兴兴拿回家养。他们说:“没有竹,怎么像是中国人的家嘛。”
竹,中国人喜爱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