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秀“裸骑自行车”令人眼福大饱 [2013/08]
- 三月的樱花,一个人看 [2020/03]
- 日本全国紧急状态前戴上口罩去超市 [2020/03]
- 沐浴党恩红利 上海新景点时髦打卡 [2020/03]
- 趣话孩子要单独住出去了 [2019/11]
- 老爸感恩深度宅美食,上海今起也封闭 [2020/02]
- 情人节的爱国网购 要情商更要智商 [2020/02]
- 雅加达红灯区的春宵不眠之夜 [2013/09]
- 昨天紧张的晚餐 只有一只便当 [2019/11]
- 沉沦不意外,韩国深夜秀夸张超日本 [2015/12]
- “公开邀请性骚扰”日本空姐来真格 [2014/03]
- 澳门豪秀香云纱,不敌武汉靓颖汉服艳 [2019/11]
- 韩国人气少奶奶 知道有假 还是迷人 [2019/10]
- 搶眼:男女混合裸体橄榄球赛 [2011/08]
- 冬至,去超市买点什么吃点什么 [2019/11]
- 主张啥也別“赤膊”! [2011/06]
- 我赴女体盛宴 [2012/03]
- 东京上野:樱花似倒海 人潮胜翻江 [2012/04]
- 她,悦目赏心,过目难忘 [2011/04]
- 17日下午去震心区的超市・・・ [2011/03]
- 来一碗蝦肉餛飩和生煎・・・ [2011/04]
- 中国道路停工,推土机拆除,印度如是报道 [2017/08]
- 日本8.8級強震 10米大海嘯・・・ [2011/03]
- 牛!国安部常务副部马建竟也被双规 [2015/01]
- 雷人!中华之“天价香烟” [2011/09]
- 論上海人、上海話可以緩行 [2010/12]
- 朗朗,你的音符有错 [2011/01]
- 上海文联的小阿姐 [2015/12]
- 中国,请不要过度崇拜金牌 [2012/07]
- 反台独 不要反台湾的民主法治 [2017/01]
女儿在上海搞社会调查。
今天,她突然让日本的宅急便送来了母亲节的鲜花。上面委託日本宅急便的人写了一段话: 妈妈,永远感谢您,请注意身体、工作加油,请多多关照...
好漂亮的鲜花,越看越美。
她妈去上班了,回来后一定激动得......
女儿“大一”时就搬出家去独立生活。她自己申请了奨学金。日本的奨学金是低息贷款型的,将来女儿自己还。我们则負担学費、房租。她自己勤工俭学自理生活的一切费用。
我们的两个孩子都“出道”早。大的那个现在常出国,去干吗从来不漏滴水。不便问。
女儿是小的一个,选修了中文,課题是关系到在日本台湾人的生活经历等。
上世纪的5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出于善意,同時也是“感谢”日本在侵略中国时期对中国共産党的那个,接受了四批以上因为日本生活太困难而自己愿意来大陆定居的“在日台湾人”。这些日本的台湾人从天津口岸上岸,一部分留在北方,更多的是来到了上海。他、她们先集中住进了当时比日本生活要好过多的上海的高档住宅区--淮海中路常熟路口、原模范皮货商店楼上的淮海公寓里。60年代初期后“巴拉巴拉”地分散了。自食其力的“日本台湾人”有的去了工场,更多的进了里弄加工组。东一家、西一群的。
就我所知晓,原卢湾区广慈医院附近,永嘉路上的文化广场后面有一个叫“谭金庙”的里弄生产组,里面就有至少四个来自日本的台湾人。
而徐汇区则是这些台湾人居住最多、最集中的区域。6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这些来自日本的台湾人又大多回去了日本。
女儿为了做这些課题,趁春假期间去了上海。这些是上周的事情。
“不要你的幇助,我只想要自己努力,你就.....让你的上海朋友为我联系住地、联系徐汇区侨联...就足够了...”
方才收到她的电子邮件,还附了一些照片: “一切都好,务请求放心,毎天很猛烈的辛苦,顺风得疯狂,加油。”
好家伙,多潇洒的中文!
然而,再往下看,我越来越不会出声了。
女儿告诉我们,她由上海的“伯父”安排住进了最方便做課题的酒店,徐汇区安亭路46号安亭别墅·花园酒店的3号楼,“小楼很雅致,服务热情,住的舒心,酒店大堂很有味道,只是住房走廊没有特色,房间较小,阳台也不能出去,可惜了。”
还说,毎天从安亭路43号金司林公寓旧址旁的41弄“穿”到乌鲁木齐南路178号徐汇区政协的“侨联”采取资源,或者到同是乌鲁木齐南路上的149--1号的、不掛牌子的“上海台湾研究所”作调查,“伯父”的路子“瞎通八通”......“伯父”还说,安亭别墅就是闹中取静的好地方,酒店内有2片中等大小的草坪,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弥足珍贵,就是阳台不能走出去,......
还有,接受信用卡的事,安亭别墅·花园酒店只认得“联银、AMEX, DC, JCB ”,我带的Visa 不能用,结果,伯父讲准备唰他的Gold 了,说这是小意思,“因为什么上海人怎么有钱币啊”......
我越来越不会出声了。
看见女儿写的“安亭路46号”,“安亭别墅”,特別是“3号楼”,我神经反射地想起了贝壳村网友总兄的博文: “印象中'他在六办做的' ”。
看来,不用多久,我的女儿也会象她的兄长一样,“去干吗从来不漏滴水”,我又得不便问了。
总裁判的《印象中“他在六办做的”》请见: https://www.backchina.com/blog/281424/article-1977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