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菜的滋味 [2015/07]
- 千万富翁的穷日子 [2017/09]
- 上海杂感(二) - 养老 [2018/11]
- 归国杂感(一)- 看不懂的上海 [2013/01]
- 上海杂感(三) - 学前教育 [2018/11]
- 上海人与苏北人 [2013/01]
- 归国杂感(二)- 不想再去的香港 [2013/02]
- 贪官与污吏 [2016/07]
- 野菜的滋味 [2017/10]
- 中国佬在美国的一天生活 [2012/11]
- 一百年前的政论文 [2013/11]
- 亲眼见识国人的购买力 [2014/05]
- 春日尝鲜 [2018/04]
- 我所知道的钱钟书(下) [2016/06]
- 上海杂感 - 点赞与吐槽 [2018/10]
- 归国杂感(四) - 听国人评论习李新政 [2013/02]
- 我的祖母 [2013/11]
- 前尘往事 - 歪打正着(下) [2011/12]
- 六四和Bonus Army有可比性吗? [2013/06]
- 从保险箱里取出一份残破的书画珍品(附照片几帧) [2013/04]
-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二)祸根在哪里? [2013/03]
- 乐在加州作野樵 [2013/04]
- 将欲胜之,必先学之 [2013/07]
- 洛杉矶村友聚会,热闹过年 [2013/02]
- 对对联儿 [2013/01]
前尘往事 – 河对岸那一抹淡绿
多年前,祖国正遭受着文革的蹂躏。我初中毕业了,被分配到长江出海口一个小岛上务农。那里是围海造田的农场,大片的盐碱地,不出什么好庄稼。刚从城里到乡下,什么都觉得新鲜。我习惯早起,顶着晨光出门,到田里去走走。
暮春时分,麦子都已经绿了。田边有一条河,不算小,约莫也有二十来丈宽,是农民将棉花稻谷等送去镇上收购站的通道。晨光熹微中,河面上飘着雾气,像轻轻的、乳白色的薄纱,将河水和两岸的小山坡都笼罩起来。河对面的小坡上是连队的桑树林,桑叶已经长得很大,但是在晨雾中看不清楚,只见长长的一抹淡绿,透过轻纱薄雾漫过河岸,沁入视线。
忽然间,远处依稀传来“吱嘎吱嘎”的声音,仔细听去,便知是摇橹声。渐渐地,橹声越来越清晰,便见一缕黑色的船影从轻纱般的雾气中透出来。那是一条小小的单蓬船,向镇上划去,也许是去买一些物品吧。小船从我面前慢慢掠过,吱嘎吱嘎地响着,又渐渐地融进晨雾中,只剩下依稀的橹声了。唯有那渗透在晨雾中的淡绿,一直弥漫在身边。
柳宗元有一首《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人不见,欸乃一声天地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我当时身处的情景,真的就是“欸乃一声天地绿”,人在景中,不由得佩服诗人体物之细腻,遣字之精准。
自从那次以后,每逢有雾的清晨,我总喜欢坐在河边,享受那一份朦胧的淡绿和远处依约的摇橹声。只有那一刻,稍稍能排解一点家破人亡的悲苦和前途茫茫的惆怅。
雾散了,一切都清楚起来。回首远处的连队宿舍,墙上张狂的红色标语“扎根农村一辈子”狠狠地刺进眼里,心中顿时沉重不堪。
四十年过去了,我总忘不了河对岸那一抹淡绿。每次想起,不觉感慨:人生有时候还是看不清楚一点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