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菜的滋味 [2015/07]
- 千万富翁的穷日子 [2017/09]
- 上海杂感(二) - 养老 [2018/11]
- 归国杂感(一)- 看不懂的上海 [2013/01]
- 上海杂感(三) - 学前教育 [2018/11]
- 上海人与苏北人 [2013/01]
- 归国杂感(二)- 不想再去的香港 [2013/02]
- 贪官与污吏 [2016/07]
- 野菜的滋味 [2017/10]
- 中国佬在美国的一天生活 [2012/11]
- 一百年前的政论文 [2013/11]
- 亲眼见识国人的购买力 [2014/05]
- 春日尝鲜 [2018/04]
- 我所知道的钱钟书(下) [2016/06]
- 上海杂感 - 点赞与吐槽 [2018/10]
- 归国杂感(四) - 听国人评论习李新政 [2013/02]
- 我的祖母 [2013/11]
- 前尘往事 - 歪打正着(下) [2011/12]
- 六四和Bonus Army有可比性吗? [2013/06]
- 从保险箱里取出一份残破的书画珍品(附照片几帧) [2013/04]
-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二)祸根在哪里? [2013/03]
- 乐在加州作野樵 [2013/04]
- 将欲胜之,必先学之 [2013/07]
- 洛杉矶村友聚会,热闹过年 [2013/02]
- 对对联儿 [2013/01]
春节前,亲戚来邀,说是去南美洲三国一游乎?一时兴起,便答应下来。飞机从洛杉矶起飞,跨越赤道,降落在秘鲁首都利马。然后又转机去古印加帝国曾经的首都 - 库斯科(Cusco)。
秘鲁游的重头戏是世界文化遗产 - 马丘比丘(Machu Picchu),印加帝国的神秘遗址。库斯科海拔3300多米,气喘、呵欠、头痛等高山反应很明显。这个城市已经完全没有了昔日的辉煌,比中国内地三四流的城镇还差,到处是建到一半的烂尾楼,只盖了一个外壳,门窗均阙如,杂乱无章地矗立在大街边。
当天晚上住在郊区一家五星级宾馆。入住时已经夜深,看不出周围的景色,第二天一早推开窗户,眼前是轻纱飘渺的山岚,惊觉俨然置身在仙境一般。更有趣的是一出宾馆的大门,便只有一条极其狭窄的泥路,巴士一路颠簸而行,遇到对面来车还需停车让路。路两旁皆是贫民窟,破烂泥泞不堪。反差之大,令人咋舌。不知这家五星级宾馆在贫民窟中如何经营?
从库斯科坐上旅游火车,向马丘比丘进发。火车在安第斯山脉中穿行,一路崇山峻岭,铁道边紧贴着奔腾咆哮的乌鲁班巴河。这时候,才感觉出秘鲁的好来。沿途的山峰都是突兀而起,从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拔地上耸八九百米,完全不是那种缓和起伏的丘陵。南美正值夏天,满目望去,一片墨绿,空气虽然稀薄,却清新到难以形容。这里是所谓高海拔雨林(High Jungle),与亚马逊流域的低海拔雨林(Lower Jungle)各占风流。
我拙于摄影,在行进的火车上更抓不住镜头,很遗憾无法分享太多的照片。一路行去,峰回路转,令人目不暇接。只看到墨绿的山,蔚蓝的天,混黄奔腾的河水,还有便是那时不时惊鸿一瞥的雪山。每当火车转过一层崇山,往往有一截雪峰陡然映入眼帘,山头完全被白雪覆盖,在太阳的照耀下银光闪烁,衬着其他峰峦的绿和天空的蓝,寒气逼人,展示出令人战栗的美。唐人祖咏有《终南望余雪》云:“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移用来描摹安第斯山脉的美景,真是贴切到无可增减。
另外值得提及的是那条与火车并行的乌鲁班巴河,河底全是石块,河水却呈土黄色,看得出含土量很高。有趣的是河水流量极大,水势汹涌,简直可以说是奔腾咆哮,声震河谷。沿途时见峻岭上有山涧潺潺流下,汇入河中。山涧水清见底,入河处清混划然。游完全程之后,我倒是觉得一路的山水风景比终点的印加遗址更来得吸引人。
下得火车,再接乘巴士,马丘比丘海拔2400多米,比库斯科已经降低许多,但是隐藏在崇山峻岭之中,所以蜿蜒往复的山路还是非常险峻。据导游说,印加人被西班牙殖民者击败,退守到马丘比丘这样荒僻的地方。我事后查维基百科,却说这是印加贵族修持的场所。不懂南美史,也无从判断。马丘比丘地势非常险峻,遗址的石屋、梯田、庙宇亦井然有序,据说至今未能解释印加人是如何将大块巨石运送到峻拔的山坡上去的。但是这片遗址始建于公元1450年,那已经是中国的明代中期,黄河流域的汉民族早就创造了远为辉煌的文明,哪里还停留在用石头垒房子呢!如果用比较文化的眼光来挑剔,我觉得印加文明并没有那么令人惊艳。之所以今天的人们觉得印加古国十分神秘,恐怕是因为他们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的记载,后人无从考据其发展,才生出神秘之感吧。
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也十分激赏。秘鲁人为了保护他们唯一的世界遗产,在旅游界一片呼吁声中,坚持不修建通往马丘比丘的缆车道,并且规定每天进入马丘比丘的游人不得超过2000人。这种珍惜传统的精神令人十分钦佩,不知我们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有没有类似的措施?
秘鲁的国兽是羊驼(Albaca),据说浑身是宝,亦可以食用。在当地饭馆用餐,老板推介驼羊肉,当然要一试。尝味之后却觉得非常一般,感觉不到任何特色。同行的驴友认为当地小饭馆不懂烹调,所以体现不出风味,且相信这个解释吧。
秘鲁土壤肥沃,农产品及其丰富,据说马铃薯的品种多达千数。另有“玉米粮仓”之誉,那里的玉米短小肥胖,颗粒特别大,非常软糯美味。还有一种紫玉米,用来榨汁,配以肉桂,亦是别有风味。
最后游了利马,总统府有盛装卫兵把守,可惜不准靠近,看不到卫兵换岗的仪式。
教堂的阳台覆盖以雕刻精美的木龛式建筑,也是第一次见识。
这是利马海边的爱情广场,以著名的“接吻”雕塑命名。南美人热情洋溢,情侣当街相拥亲吻屡见不鲜。
秘鲁是发展中国家,据说目前经济发展形势据南美洲各国之首,可是从我们匆匆一瞥的感受,却是贫富极度的差距。利马海滩边的繁华高档,不输于任何欧美发达国家;但是农村的落后贫穷,好像40年前我在崇明岛务农那般光景。希望这个乐天知命的民族,能够慢慢好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