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杨绛的消极自由,就是在捍卫良知

作者:徐福男儿  于 2016-5-31 09:2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时事杂感|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48评论

徐福男儿按:朋友从微信转来这篇文章,转载到村里与大家分享。我颇同意文章的观点,只是另外有一点想法,无论在东方传统还是西方传统,包容与宽恕的精神都是受到肯定的。但是在今日的世界,这种精神正在渐渐淡化,代之以刻薄和激进,东西方皆然。为什么?我自己也说不清楚,由此感到很深的惆怅。钱杨二位学者生前名满天下,身后竟然谤亦满天下,令人惊诧。不过反过来想一想,二位生前恃才傲物,目无余子,诋诃时辈,不假辞色,确也是性格上的一种缺陷。身后招谤,恐非无因。我的同门学兄与钱先生因文结缘,遂成忘年之交,过从甚密。先生逝后,他有一首七绝感赋:“槐聚平生爱诋诃,望天白眼奈公何!阳秋不解藏皮里,莫怪烦言死后多。” (人谓先生不解“皮里阳秋”一词之义,以先生为人观之,放言无忌,忤人实多,是真不识其义者矣。)钱先生名钟书,字默存,槐聚其号也。

来源:凤凰资讯

经过大半个世纪的狼奶喂养,太多国人中了政治邪症,发作时则丑态百出。于官,则以左为尚,与普世价值为敌,逆历史潮流而动,恨不得把13亿人的大脑都格式化了重装。于民,也好不到哪里去,以前是越穷越革命,现在是底层的暴民与知识界的民粹同声相应,蔚然成为乱世一景。

杨绛先生去世激起的风波,便为一端。几天来,对她和钱钟书的各种毁谤,在大众的诚意追念中显得尤其刺耳。这些毁谤归结为两点:钱钟书的学术,和杨绛的文学作品,水平都不行;钱钟书和杨绛躲进小屋成一统,没有反抗没有声讨,表现跟政治非常隔膜,所以是不入流的知识分子。

对学术和文学水平,本来是见仁见智,喜欢托尔斯泰跟喜欢郭敬明的人,用不着互视为寇仇。况且,钱钟书先生著作等身,像《管锥编》这样的皇皇巨著,学术价值且不论,那些以片言只语非议他的人,能看得懂吗?一个国家文明的堕落,不仅仅在于知识分子不上档次,更在于类似文革的反智仇智潮流。当一个每天靠上BBS来汲取营养的人,随便两三句就打发掉一对世纪老人的学术水平之后,这个国家的学术,又能好到哪里去?

再说钱钟书杨绛夫妇的政治观。无论是建国之前,还是建国之后,他们至少没有恶意去整过谁。但在一些喷子看来,你爱惜羽毛还不够,还得凤凰涅槃、精卫填海,为国家为民族赴汤蹈火、死而后已。这样的腔调,显然是窑洞党的做派。他们虽自称反对者,却跟他们反对的人一奶同胞,分踞恶的正背面。

“逼人革命”之所以理直气壮,在于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选择宁折勿弯。钱钟书夫妇更是历经了中国近现代各次兵灾人祸,在政治督战队看来,寿长必然就是软骨头,就得多辱。你骨头硬吗,那为什么红卫兵会放过你?你真爱国吗,那为什么没有武装抗日?生逢乱世、忧惧长随的人生,非但没有成为对两位老人“理解之同情”的基础,反而成就了道德审判席上敲骨吸髓的苛责,政治底线沦陷不说,人心之阴毒浇薄,何至于此?

政治话语中的自由,大体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积极自由就是我们可以做什么,拥有哪些权利的自由。而消极自由,则是我们可以不做什么,不必承担超出我们勇气和能力范围的自由。在政治低气压的年代,积极自由自然不彰,消极自由就更是弥足珍贵。一定程度上,它确保我们还能保持基本的人类尊严。

钱氏夫妇与世无争,恬淡自洽,在斗室之内静度晨昏,可谓神仙眷侣。政治是肮脏的,去政治化听起来不那么高尚,但至少不肮脏,值得每一个人尊重。事实上,如果一国之内,有足够多的人能去政治化地思考和生活,不被政治绑架人生,这个国家的未来肯定会更好。相反,被政治海洛因迷了心窍,开口革命、闭口暴力,每天都要找几个人批批斗斗,一日不斗便寝食难安,一日不哗众取宠便如丧考妣。这些人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是民族的大患。

懦弱是弱者最后的权利,消极自由是不自由者最后的自由,谁都无法剥夺。

捍卫杨绛先生的消极自由,便是在捍卫我们仅存的良知底线。古语有云,人生不满百。杨绛先生以过百之身,行无言之教在风雨如晦的政治刀戟下,如何摆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如何与伴侣互爱互敬。在她去世的消息被确认后,网上马上流传不少伪托她的鸡汤段子,虽然最终被辟谣,却也是这桩喜丧中的一点亮色。这些鸡汤海量的转发,佐证了这个时代人心的向背。人们对更美好的人生和爱情的期许,如此急切地接续百年的文脉风雅。

这激起键盘革命党和酒桌口炮党的妒忌,一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他们的编排和诽谤,竟如此斯文扫地。

杨绛先生已去,余音空自绕梁。宵小之徒的叽叽喳喳,只是为他们自曝其丑的历史,再添新章。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生前身后事被细细道来,往往是圣者的待遇。悻悻于他人的鸡毛蒜皮,尾随毁谤之,无疑是小人的买卖。愿杨绛先生安息,天堂有《管锥编》,没有锥子般的人心。

1

高兴
1

感动
1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3

支持
20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8 个评论)

10 回复 千年等一回 2016-5-31 09:46
久没上网,问候徐福兄!感觉这个世界从来都是清醒者寡,昏庸者众,人心灵的差距就如蚂蚁与大象,互不相识,也无法对话。中国人的开启心智还有长路要走。
9 回复 徐福男儿 2016-5-31 10:27
千年等一回: 久没上网,问候徐福兄!感觉这个世界从来都是清醒者寡,昏庸者众,人心灵的差距就如蚂蚁与大象,互不相识,也无法对话。中国人的开启心智还有长路要走。
千年兄久违!这次对钱杨二位的争议,实在可以悟出不少道理,不过太多负面的东西,令人气结。
10 回复 kzhoulife 2016-5-31 10:46
老毛那个斗争年代, 深陷其中而能独善其身不害人, 已经难能可贵。
8 回复 徐福男儿 2016-5-31 10:49
kzhoulife: 老毛那个斗争年代, 深陷其中而能独善其身不害人, 已经难能可贵。
剑兄说的对,在那疯狂的年代中独善其身者不应该被苛求。
9 回复 风天 2016-5-31 10:52
耶,望天白眼啦。
10 回复 十路 2016-5-31 10:54
徐老师,这个现象很正常。人们以前多半只能发出一种声音,或是赞美后浪推前浪,或是讨伐一波高一波,但缺乏的是独立和真诚。 现在不少人有了说话的自由,而且还得有兴趣(吃饱了没事干)才会花时间评议社会并形成比较尖锐的观点。 只要不被权力者咔嚓,这样批评与被批评才会慢慢淘汰一些错误的观念(如果可行),至少是个机会。 刚好到我们家的两位朋友,一位是大陆来的女士提到大师心灵鸡汤,另一位是在美国多年的华人男士出口就说“狗屁大师鸡汤”,接着女士说对方不尊重逝者,语言粗鲁,男士承认了对吹捧式的宣传火冒三丈,不是针对逝者,而是针对吹捧者,也承认了自己语言粗鲁不对。。。。我听着他们争论很有意思,前者是对内容宣传方式的一种反感,后者是对语言的文明程度有要求,这不是就很好吗,说明观点都变得更独立了,而且要求也提高了。不用担忧

对当权者的观点和各方面的决策和处理能像这样就很不错了,不被随便咔嚓就是进步。
11 回复 兰黛 2016-5-31 10:56
谢谢徐福大哥将这篇文章转到这里来分享!
“.......由此感到很深的惆怅.......”有同感!
9 回复 兰黛 2016-5-31 11:08
下面是全文转发 作者杨新发的文章

对钱钟书夫妇的“鞭尸”不是正常的批评——兼与余杰先生商榷
杨绛先生的辞世是近期文化界的大事,而拜自媒体所赐,对杨绛先生的纪念变成了一项全民运动。在诸多的纪念文章中,充斥了对杨绛先生的敬仰、赞美乃至崇拜。

我向来不喜欢跟风和凑热闹,因此,尽管我对这位百岁老人也有几分敬仰,但还是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然而,两篇对钱钟书先生的批评文章,使我不得不打破沉默。因为,我认为这两篇文章已经超出正常的批评范围,成为对钱钟书夫妇的公开“;鞭尸”

第一篇文章是余杰先生的《钱钟书夫妇的偶像崇拜,早该破一破》,该文从为人为文为学三个方面对钱钟书先生进行了彻底的否定。文章的观点是:钱钟书先生是一个“一生演戏、标榜学问的知道分子”如果对钱钟书盲目崇拜,我们的文化启蒙就没有希望。

以余杰先生的威名,我本对文章充满了期待。但是,拜读完毕,我没有看到理性的批判,只看到对钱钟书先生及其夫人的恶毒攻击,作为后学晚辈,我不得不出来说几句公道话。

A、余杰先生以宗璞先生的小说《东藏记》为依据,认为钱钟书夫妇“以刻薄冷漠、造谣生事著称”既然是小说,当然就是虚构人物,余杰先生何以确定写的就是钱钟书夫妇?难道不会是众多知识分子的综合形象?即使小说是影射钱钟书夫妇,宗璞先生都不敢指名道姓,余杰先生却直指钱钟书夫妇,这不是把宗璞先生往火坑里推?把小说中虚构的事件当作批判钱钟书夫妇的证据,这比把《三国演义》当历史解读还可笑。更可耻的是,余杰先生还把这一份可笑“;恩赐”给了万千读者--余杰先生认为“对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文学史略有了解的读者,一眼便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物是在影射钱钟书、杨绛夫妇”

B、即使钱钟书人品是如何的不堪,也不能剥夺钱钟书写小说的权利,更不能以此否定《围城》的文学价值吧。余杰先生在文章中说"钱钟书写《围城》,洋洋得意地讽刺别人,却没有料到自己成了《东藏记》中的主人公之一。他何以忘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呢?"我不知道余杰先生何以得知钱钟书先生有"洋洋得意",我不知道余杰先生何以得知钱钟书先生没有料到会成为他人小说中的主人公。按照余杰先生的逻辑,因为钱钟书先生德行有亏,就不应该写《围城》,写了《围城》就成了"黄雀"眼中的"螳螂"。可是德行有亏的不只钱先生一个人,"文人无行"是老早就有的说法,我们没有必要要求每个文人都是圣人吧?想必余杰先生也不是圣人吧?按照余杰先生的逻辑,中国的文人就不能写文章,余杰先生也不配写文章,那还谈个屁的文化传承?按照余杰先生的逻辑,我就是下一只"黄雀",只不过余杰先生够不够"螳螂"的份量呢?

C、攻击钱钟书夫妇的感情生活,已经超出了批评的范围。余杰先生还是以《东藏记》为依据,认定钱钟书夫妇是"骄傲、冷漠、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进而发出"他们真的相亲相爱吗?他们是更爱自己,还是更爱对方呢"的疑问。人家是不是真的相亲相爱,关你余杰屁事呀?俗话说,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轮得着你来说三道四?难道余杰先生有听墙脚的习惯?

D、因为自己不喜欢钱钟书先生,就不许别人喜欢,并且把钱钟书先生一切的一切都认定是罪恶,这已经偏离了批判的轨道,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余杰先生在文章中“我一向不喜欢钱钟书夫妇的行事为人”、“;我一向对所谓的钱学不敢苟同”。不喜欢钱钟书夫妇和钱学是余杰先生的权利,没人强迫,也没有人稀罕。但是不论余杰先生如何的不屑,他也不得不承认钱钟书夫妇"学识渊博、记忆超凡、著作等身",这样的人不许读者喜欢和敬仰,难道只能喜欢余杰先生或者余杰先生喜欢的人?你也太霸道了吧,你以为你是谁?我不否认宗璞、李慎之、吴祖光等先生值得敬仰,我在敬仰他们的同时不可以敬仰钱钟书夫妇吗?

余杰先生号称北大才子,自诩秉持“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我们希望看到您的理性批判,而不想看到您愤激的鞭尸!
(全文完)
可能由于版面原因:引号全部变成了符号:"
8 回复 十路 2016-5-31 11:27
兰黛: 下面是全文转发 作者杨新发的文章

对钱钟书夫妇的“鞭尸”不是正常的批评——兼与余杰先生商榷
杨绛先生的辞世是近期文化界的大事,而拜自媒体所赐,对杨绛先生
为什么杨新发作者要说【对钱钟书夫妇的“鞭尸”】这句话?
9 回复 兰黛 2016-5-31 11:36
十路: 为什么杨新发作者要说【对钱钟书夫妇的“鞭尸”】这句话?
杨新发的这篇文章是回应余杰写的一篇文章。
7 回复 十路 2016-5-31 11:40
兰黛: 杨新发的这篇文章是回应余杰写的一篇文章。
我知道是杨批评余的文章,但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余的文章是2007年写的,为什么要说对夫妇的鞭尸?

其实余的文章也不是杨所说的彻底否定钱,对他的博学还是肯定的,只是余以心中更值得敬仰更优秀的知识分子为参照,表现在思想境界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这种批评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在集权政治社会,多数知识分子比较明则保身(因为说错了说过了都有可能遭迫害),难以用献身精神从事文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工作。 各人用的标准不同对人的定位就不同。杨也用不着完全同意余的高标准,但余的文章 got his point crossed and it's probably good for society.    可能”大师“定义多半含有对社会进步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吧, pioneer and inspirational。

消极是普通人的自由取舍,这并不是某些人产生反感的原因,大概是消极被视为大师比较容易引起争议,值得探讨交流,应该可以达到一定的共识。
11 回复 兰黛 2016-5-31 12:31
[quote]十路: 我知道是杨批评余的文章,但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余的文章是2007年写的,为什么要说对夫妇的鞭尸?

其实余的文章也不是杨所说的彻底否定钱,对他的博学还是肯[/quote

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加引号的原因?2007年钱钟书已经去世了。可能指钱钟书。
11 回复 十路 2016-5-31 12:35
兰黛: [quote]十路: 我知道是杨批评余的文章,但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余的文章是2007年写的,为什么要说对夫妇的鞭尸?

其实余的文章也不是杨所说的彻底否定
杨绛活着,余表达他的观点,对钱提出了批评,这是很正常的,对历史人物,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等都会提出批评点评,都是鞭尸吗?这样的反驳无意义。
13 回复 兰黛 2016-5-31 12:49
十路: 杨绛活着,余表达他的观点,对钱提出了批评,这是很正常的,对历史人物,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等都会提出批评点评,都是鞭尸吗?这样的反驳无意义。
2007年钱钟书已经去世了,不知是不是作者将“鞭尸”加了引号的原因?
9 回复 十路 2016-5-31 13:00
兰黛: 2007年钱钟书已经去世了,不知是不是作者将“鞭尸”加了引号的原因?
钱98年就去世了。 提“鞭尸”对批评去世的名人有何意义?是否表示不应该批评死去的人?

如果他反对批评去世的文人,那么就不止对这一个人,他是否反对对所有其他去世的文人批评批判的文章,鞭尸肯定是贬义。
7 回复 徐福男儿 2016-5-31 13:26
风天: 耶,望天白眼啦。
所以死后烦言。
13 回复 徐福男儿 2016-5-31 13:31
十路: 徐老师,这个现象很正常。人们以前多半只能发出一种声音,或是赞美后浪推前浪,或是讨伐一波高一波,但缺乏的是独立和真诚。 现在不少人有了说话的自由,而且还
谢谢十路老师的评论。钱钟书的学问,根本是一个受众很局限的冷门,现在似乎人人都来赞几句,或者骂几句,无论拍马屁还是吐口水,都不在点子上啊。二老生前低调,不料身后却大大地火了一把,九泉有知,恐怕会哭笑不得。
9 回复 徐福男儿 2016-5-31 13:34
兰黛: 下面是全文转发 作者杨新发的文章

对钱钟书夫妇的“鞭尸”不是正常的批评——兼与余杰先生商榷
杨绛先生的辞世是近期文化界的大事,而拜自媒体所赐,对杨绛先生
谢谢兰妹妹的转载。我尊敬余杰为自由民主奔走呼号的精神,但对于他批评钱杨二位的文章则期期不敢苟同。
9 回复 农家苦 2016-5-31 13:36
当老虎转世为武松的时候,看破的人就只能选择逃避了。虎口拔牙和虎口余生,其实都是一种智慧。谢谢徐福兄推荐好文。
9 回复 风天 2016-5-31 13:40
徐福男儿: 所以死后烦言。
身前处处悠然。
身后惊起,
沙鸥一片啦。
123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2 03:5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