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情结

作者:Duffy  于 2011-11-3 16:5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杂记|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16评论

我的音乐情结

爱迪生有句名言,尽人皆知:“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被后人千万次地引用。可是十有八九都漏掉了紧接着的下一句“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灵感是先天的。

又不知哪位哲人说过:成功等于勤奋加机会。

我相信,人一生下来,就可能有某种天赋,天赋的类型五花八门,天赋的高低也各不相同。这种天赋如果在幼儿或青少年时期,得到适当的引导和强化,加上个人的努力,奋斗和机遇,就会造就出一代天才。

可惜,我们的父母,以及我们自身,都缺乏这种意识,以至我们自己对自己,以及对下一代,根本不知道有什么天赋可言,更谈不上引导和机会了。我们的父母以及我们自己的无知,不知扼杀了多少可能的天才。

记得我小时候,除了调皮捣蛋,就是动手能力特别强,什么东西都喜欢拆开来,再装起来。也不知破坏过多少东西。所以后来我妈说我,除了生孩子,没有不会的。虽言过其实,但也有一部分道理。

和所有这一代人一样,我们的父母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我们的天才教育,似乎只要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我们接受的是十年一贯制的传统教育,是以考试和分数为终极目标的“应试教育”,是不折不扣的“扼杀天才”的教育制度。我们每个人一生要走的路,实际上早就被安排好了,你闭着眼睛往前走就是了。记得小时候喜欢听音乐,特别是乐器演奏的音乐,除了听之外,也爱鼓捣我所能弄到的任何乐器,不过也仅此而已。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的一个同学,家里有一台留声机,还是那种78转的最老式留声机,他家里有一大堆那种黑胶版唱片,古今中外,无所不有,由于不想回学校去参与武斗,就有大把的时间来听这些唱片。像突发的灵感一样,我突然发现,我记乐谱的能力特别强,一首乐谱,一般来说听两遍就全记住了,像整版的“天鹅湖”乐曲,我只听几遍,就能随着乐曲,从头到尾全部哼唱出来。贝多芬的“田园”全部可以背下来,“英雄”“命运”可以背下来大部分。而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著名乐曲,几乎全部可以背下来。到后来,对有些不同的指挥家,指挥不同的交响乐团,都可以听出区别来。我相信这是一种音乐天赋。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如果不是我们扼杀天才的教育制度,世界上可能少了一个工程师,多了一个音乐指挥家,也许中国产生了自己的卡拉扬,小泽征尔。但也许多出的是一个难于养家糊口,自命不凡却一世无成的音乐家。

我要声明的是,这段经历,丝毫不说明我有多聪明,记忆力有多好。我发现我和许多人一样,对记忆极具选择性。我的太太和女儿对电话号码都有超常的记忆力,只要是打过一次的电话号码,就能记住,我对记电话号码则能力极差,除了家里和自己的手机号码,别的一概记不住。我对判断方向和记路有极好的能力,开车去过一次的地方就能记住。但我对人和人名的记忆能力却差得无以复加,经常碰到这样尴尬的场面,某人过来和我握手说:“你是XXX吧?”我则只能支支吾吾地回答:“是,是,您好,您好。”根本记不得人家的名字。最让太太和女儿作为笑柄的是,几年前,有一次,参加我女儿的一个教会party,大部分人我都不认识。一位留着齐肩长发,身材苗条,面部棱角分明的女士,看我独自一人坐在一边,就过来和我攀谈,原来她是一周前才从外州大学毕业来到加州,也不认识本地什么人。正好和我的专业还相近,于是又有了不少共同话题。回来的路上,女儿对我说:“你跟那个人聊得挺带劲儿的。”我说:那位女士如何如何。女儿说,他根本不是女士,他是男生。太太和女儿都笑我,跟人家聊了半天,居然不知人家是男是女。我则反驳说,你们没听说过“牝牡骊黄”的典故吗?观察本质越深的人,对外表的认知可能会很浅。

大家都知道“伯乐识马”的故事,也许没听过“牝牡骊黄”的典故,下面简述“牝牡骊黄”的典故,驳大家一笑。典故说的是:伯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名的相马能手,他的相马声名响誉天下。在伯乐垂暮之年,有一天,秦穆公召见伯乐说:你已年长,在你的后人中有能继承你的相马术的吗?伯乐答道:好马易得,千里马难寻。有一位叫九方皋的,他的相马技术不在我之下,请大王召见他吧。秦穆公便召见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

 

于是九方皋起身到各处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后,他回京城报告说:我在沙丘那个地方为大王找到了一匹千里马。秦穆公问:那匹马是什么样的呢?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于是先派人去看看,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这时候秦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对他说:你推荐的人连马的毛色与公母都不能分辨,又怎能识别千里马呢?

 

伯乐长叹一声,说道:想不到他竟然有如此高超的相马技术,实在罕见。九方皋看到的,是天机,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九方皋所相之马远远超过了千里马。可见,九方皋所注意的是马的风骨品性、内在精神,那些外表,如毛色,公母,他已不去留心,这正是他善于相马的证明。等到有人将那匹马从沙丘牵到秦穆公和伯乐面前时,果然名不虚传,是天下稀有的千里马。

 

话扯远了,我的音乐天才梦,也许要等下辈子了。不过,也许有机会去take一些音乐方面的课程,聊补这辈子音乐情结的缺憾。

下面是关于乐圣贝多芬的天才成长过程,以兹佐证。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贝多芬从小就展现出卓越的音乐才能,八岁就开始登台演出。起初,是父亲亲自教他配器和乐理知识,很快,父亲就教不了他了,于是,千方百计找名师指教。由于酷爱音乐,贝多芬十一岁就辍学,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乐队大风琴手。十七岁那年,在一个朋友的建议和资助下,贝多芬来到了当时欧洲音乐之都—-奥地利的维也纳。 那里有以莫扎特,海顿为代表的一大批音乐大师,在一次聚会中,比贝多芬年长14岁的莫扎特,给贝多芬一个音乐命题,要求贝多芬即兴创作,少顷,贝多芬就按照大师的要求,完整而流畅地即兴创作并演奏了一段乐曲旋律,莫扎特听完,当众宣称,贝多芬就是未来最伟大的音乐大师。正当贝多芬向音乐的顶峰迈进时,年仅26岁的贝多芬患了耳疾,听力逐年渐退,到45岁时,完全失聪。他只能嘴叼指挥棒,另一头放在钢琴上,用来感觉声音,坚持音乐创作。要知道,贝多芬著名的九大交响乐,从第二到第九,都是这个期间创作的。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个故事,1824年,第九交响乐首次公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当演出完毕, 观众们疯狂地鼓掌,欢呼,涌向舞台时,完全失去听力的贝多芬仍沉浸在乐曲中,毫不知情,当独唱演员拉着他转过身时,贝多芬才看到这超乎寻常的热烈场面,激动得昏厥过去,一度不省人事。


高兴

感动
1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8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9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3 回复 yuki-1217 2011-11-3 17:29
好长~~你的音乐天赋遗传给你女儿了吗?
1 回复 Duffy 2011-11-3 18:08
yuki-1217: 好长~~你的音乐天赋遗传给你女儿了吗?
可惜,没有,她只会弹钢琴,音乐素养还是有一些, 但谈不上天赋。
1 回复 甜,不甜 2011-11-3 19:59
"对记忆极具选择性".同意。
1 回复 白露为霜 2011-11-3 21:50
应该同女儿一起学点乐理课。等孩子大了再到大学学个作曲什么的。不需要靠音乐养家,才会高雅。
2 回复 mountainview 2011-11-3 22:47
下辈子,我也是想当音乐指挥家,下辈子!   
2 回复 卉樱果 2011-11-3 23:13
天才天才,记乐谱能力那么强
1 回复 Emansfield 2011-11-4 01:06
我们每个人一生要走的路,实际上早就被安排好了...zt
2 回复 解滨 2011-11-4 05:10
写得太好了!同感。 俺小的时候只要听人家唱几句歌俺就可以把谱子写下来。 俺学竹笛无师自通,都能参加乐队演出。  俺的音准特好,于是俺家长请人教俺小提琴,可是只教了一个学期,总共就去上了七、八次课。  俺爹娘不懂啊,应该让俺继续学下去的。  

不过俺小时候喜欢瞎折腾,东拆一样东西,西破坏一样东西的动手能力却没有荒废掉。 今天俺家里的电脑都是俺自己组装的呢。 家里工具几大箱子。

有的时候路过别人的家门口,如果听到别人家里收音机或留声机里有很好听的音乐俺总是驻足欣赏。
2 回复 老地雷 2011-11-4 12:13
音乐天才啊。那你听一般的歌曲,估计听一遍就会背谱了吧?
1 回复 qxw66 2011-11-4 12:15
不算什么,听一遍记下来也正常
1 回复 Duffy 2011-11-5 00:14
老地雷: 音乐天才啊。那你听一般的歌曲,估计听一遍就会背谱了吧?
雷姐:记忆的选择性是很奇怪的,我对记歌谱的能力,只属中等偏上,而记歌词能力则属偏下,综合起来记一般歌曲的能力,只能算一般,我觉得还达不到听一遍就能记下来的水平。而对歌剧类歌曲和有管弦乐队或交响乐队伴奏的歌曲(例如卡门,茶花女,以及“北京人在纽约”的片头曲和全部插曲)背谱能力则很强,而且特别喜欢,因此我自以为应该学作乐队指挥比较合适。记得第一次听到“北京人在纽约”的片头曲“千万次的问”,竟有一种莫名的振奋和激动,以至于热泪盈眶,一方面也许是刘欢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可能是交响乐队伴奏的歌曲本来就很少,而且唯有交响乐队才能把这首歌曲的气氛烘托到登峰造极。另外,记得大概是十岁左右的时候,看过李光羲主演的歌剧“货郎与小姐”,当时还年幼,看不太懂,虽然只看过一次,我发现我竟能背出几乎全部插曲和间奏曲的曲谱。
2 回复 Duffy 2011-11-5 02:18
解滨: 写得太好了!同感。 俺小的时候只要听人家唱几句歌俺就可以把谱子写下来。 俺学竹笛无师自通,都能参加乐队演出。  俺的音准特好,于是俺家长请人教俺小提琴,可 ...
解大侠:

过奖了。

看来,我们这一代,有不少人和我一样,从小就喜欢音乐,喜欢瞎折腾。我觉得大概是时代的烙印使然。

我们小时候,哪有现在这么丰富多彩的音乐和各式各样的传播媒介,以及培训班和家教哇。家里哪有留声机,电视机呀,根本买不起,也买不到。(有也要票)有个电子管收音机就谢天谢地了。

说个笑话,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在黑龙江省海伦县参加农村“四清运动”,我们全区工作队大队长是绥化地委书记章书记,他平时如果不开会,就参加我们小队的基层活动。 当时我带了一台自己做的矿石收音机,必须用耳塞机收听,效果还不错。章书记看见,喜欢极了,我说总共不值几毛钱,我回去还可以再做一个,你要喜欢就送给你吧。章书记从此见到我,总是主动打招呼,人家一个大书记,还是我们全区工作队的最高领导,总跟我一无名小卒打招呼,弄得大家都对我刮目相看,我只好私下跟章书记说,不要再跟我打招呼了,否则弄得我的脸都不知往哪儿放了。章书记说:“好吧”,又问我:“你想不想入党啊?”我赶紧回答“我的条件还差得远呐。谢谢,谢谢。”谁知,这机会一错过,党票竟然从此与我无缘。这倒也好,省得XXX整天缠着你,劝你退党了。

和您一样,虽然音乐梦丢了,但我的动手能力一直也没荒废。那时哪有钱买电视呀,60年代末期,学校大放羊,我的第一台9英寸黑白电视机,除显像管外,从印刷电路版到高频头,全都是自己动手做的,组装的。一直用到我第一次出国回来,才换成20”大彩电,这台9吋黑白电视机,还被一个同事要去,宝贝一样地送给家乡的父母,不知又用了多少年。和许多人一样,音响放大器和音箱也都是自己做的。

现在的孩子们,不可能有像我们那样贫困的经历和机会了。我想,除了像朗朗这样的人之外,还能有多少孩子,像我们一样,因为根本得不到,而产生对音乐的执爱,和对自己动手的执着。
1 回复 宜修 2011-11-13 09:36
白露为霜: 应该同女儿一起学点乐理课。等孩子大了再到大学学个作曲什么的。不需要靠音乐养家,才会高雅。
实话。
3 回复 宜修 2011-11-13 09:39
解滨: 写得太好了!同感。 俺小的时候只要听人家唱几句歌俺就可以把谱子写下来。 俺学竹笛无师自通,都能参加乐队演出。  俺的音准特好,于是俺家长请人教俺小提琴,可 ...
搬到纽约来吧!地铁里不乏“地铁艺术家”呢!我特别喜欢听一些前苏联移民在地铁里用手风琴、电子琴演奏的苏联音乐......听他们的演奏老歌,咱瓷公鸡也拔毛。
2 回复 解滨 2011-11-13 22:17
宜修: 搬到纽约来吧!地铁里不乏“地铁艺术家”呢!我特别喜欢听一些前苏联移民在地铁里用手风琴、电子琴演奏的苏联音乐......听他们的演奏老歌,咱瓷公鸡也拔毛。[em: ...
俺在纽约住过呀,什么都好,就是房子太贵,就搬走了。 不过我还是常去纽约的,明年还打算去呢。 谢谢!
2 回复 宜修 2011-11-14 01:58
解滨: 俺在纽约住过呀,什么都好,就是房子太贵,就搬走了。 不过我还是常去纽约的,明年还打算去呢。 谢谢!
不管你明年来不来纽约,你答应我的明年去看《岁月甘泉》是不许爽约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1 19:3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