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丑陋的中国人 [2013/09]
- 究竟是薄熙来倒在这个女人手里,还是这个女人倒在薄熙来手里,拟或是两人加儿子一起倒 ... [2012/04]
- 六四,杀鸡为什么非用牛刀? [2013/06]
- 听世界最顶级华人牧师的布道 [2016/09]
- 说句实话, 撤职查办薄熙来行动过程本身,即违法,又属急需政改的范围之列 [2012/03]
- 她的名字也将和"六四"永存 [2013/06]
- 土豪王总轶事 [2015/05]
- 年年六四,今又六四 -六四亲历记 [2012/06]
- 不艳之遇 [2011/10]
- 美国政府密切配合北京高层平稳处置薄王事件,功不可没 [2012/04]
- 还不完的亲情债(回国杂记之四) [2013/03]
- 还有比这更愚蠢的吗? [2013/08]
- 求助——与ChatGPT过招 [2023/05]
- 小色狼的初恋 [2016/08]
- 我所遇到的“机票超卖”经历 [2012/12]
- 是否父亲对女儿的成长比母亲影响更大一些?--父亲节随想 [2012/06]
- 八十岁学车记 [2011/11]
- 濒死体验 [2011/10]
- 别总盯着中国,美国也到了政治体制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2012/11]
- 致网友BL—518 后来呢 [2011/10]
- 小时候我们都玩儿什么? [2011/11]
- 有感于甜,不甜的《想往中国》 [2012/06]
- 假如 中国投降了美国 [2023/06]
Arnika,
您好。
很少有人像您这样开诚布公地命题为“我是东北人”。一方面大概是怕这样的命题有狭隘地域之嫌, 另一方面,在国人的流传中,似乎东北人名声不甚佳,就像上海人很少说“我是上海人”,北京人也很少说“我是北京人”。似乎任何地方的人都有其名声不佳的一面。例如很久以来就有这种说法;“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在此先向广大京,津,沪,保定人施礼,冒犯了,请缓拍砖。) 其实,地域歧视,地域骄傲,和种族歧视,种族骄傲,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不是东北人,甚至都算不上半个东北人,但是我和东北的缘分之深,可能超过某些正经的东北人。我的大学六年,是在东北度过的,后来,又作为美方代表,在东北参加了一个美中合资公司的谈判和创建的全过程,又被双方任命为合资公司总经理,别妻离子,在东北工作了4年之久。在这前后十年里,我跑遍了东北的山山水水,从最北端的黑龙江心,到最南端的旅大港,渤海湾。深感东北的辽阔富饶,以及东北人的直率豪爽。难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几代天皇都笃信“只要能拥有满洲(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就可以拥有全世界”,可见,东北的地域和资源,有多么重要。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至少二十年,全国的工农业生产,几乎全部靠东北支撑着,粮食靠松辽平原和北大荒,钢靠鞍山,煤靠抚顺阜新,发电靠丰满,石油靠大庆,机械制造全部靠沈阳,哈尔滨,佳木斯。只是由于近些年,改革开放从南方开始,国家政策倾斜东南沿海各省市,东北才渐渐被遗忘。说起沈阳铁西区的重工业基地,哈尔滨的平房三大动力厂,现在一些年轻的东北人都未必听说过,那可是东北产业工人的聚集地,许多家庭祖孙几代都是这些工厂的工人,他们一辈子就拿几十元,百十元的工资,最后,以几万元被买断工龄下岗,他们一生,除了车钳铣刨,翻砂铸造,别无所长。四五十岁,拖着妻儿老小,被抛向社会,面对生老病死,自谋生路,据说,当时发改委中,有人提出,国家有责任拿出数十亿人民币,来补偿这些下岗工人的失业,退休,养老,保险,另一种意见,则是稍作补偿,为了国家长远利益,只好牺牲掉这一代。如果有谁感兴趣的话,我推荐去看一部无明星,无大腕儿的低成本电影—— “钢的琴”,我想大概冯晓刚葛优们对这类电影不会感兴趣,我看电影从不流泪,江青有句名言:“ 电影片子就是电影骗子。” 电影“钢的琴”由于题材敏感,电影的情节和对话都明显经过过滤压缩,但仍然在朦胧与调侃中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