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孩子回中国读书的故事(上)-尝试中国普通小学的挫折教育 ... [2013/04]
- 无法找关系或砸钱开后门 华妇用假住址为孩子申报名校被揭露 ... [2013/04]
- 陪孩子回国读书的故事(下)-如果你想毁了你的孩子,就把他送到中国人办的“国际学校 ... [2013/04]
- 谁在保持中国文化?看看这些精美无比的刻印篆章 [2012/07]
- 小伊越来越美丽,成龙越来越丑陋 [2013/01]
- 惊见1989年天安门广场的事写在加拿大的教科书中 [2012/04]
- 加拿大,教我如何不爱你 [2013/07]
- 他们像一群猪一样 被驱赶着上了手术台 [2012/05]
- 前夫的关怀也温暖 [2012/01]
- 毛泽东是中国千年大忽悠 [2012/07]
- 只要刘霞没解放 习李政改无指望 [2013/01]
- 我的父亲 [2011/11]
- 来看村姑推销自己 - 请看为什么您要投我的票 [2012/08]
- 从中国和美国的办案不同看出什么叫民主 [2013/07]
- 我有鉴别好人坏人的试金石: 尊重生命 [2012/03]
- 这里真有五毛,这里有真五毛 [2012/06]
- “逢中必反”的论调可以休矣 [2012/03]
- 是什么让陈光诚生活的世界如此的黑暗? [2012/05]
- 没有六四镇压,中国也许早已实现了新闻自由 - 加新闻工作讲座在国内因六四被取消的 . ... [2012/06]
- ”装”的时代 [2012/06]
- 儒学真的救不了中国 - 回应赌博客有关儒学跟普世价值观没有冲突的说法 ... ... ... [2013/03]
- 贝壳村惊现文革式“大字报” [2012/06]
- 村姑保卫毛主席的光荣事迹 [2012/10]
- 台湾人离我更近了 - 读Zephyrus博友对中国政治的观察和感想的博文有感 ... ... ... . ... [2012/06]
远洋副船长在一篇描述两个来自大陆投奔自由的女人打架的文章的末尾,追问咱们生在“天堂”,真的感到自由吗?我正好对小学生们“研究”过这个有关自由的问题并“著文”。虽然是说孩子的事,但是还是能部分地回答这个问题的。请看:
-----------------------
在温哥华一所小学的体育馆里,全体学生坐在地板上,老师们围着学生排坐在周边的简易椅子上,扩音器里播放着古典音乐,校长精神攫叟地站在讲台前,面向着一排排学生微笑着。音乐声消隐下去时,校长开始侃侃而谈。当天大会的主旨,就是宣讲学生行为规范(code of conduct)。
最近读到一篇博文,说是过去以为在中国不自由,而到了美加这类的国家,就有自由了,就可以爱干什么干什么。结果发现实际上还是在中国自由多。具体哪些自由就不细讲了,已超出本文话题了。笔者以前就是冲着这份对“自由”的向往,而丢掉一切身分地位,远涉重洋奔向这片自由天地的。当然,一落地就尝到不自由的滋味,连出卖体力也要有居民身份才能有人敢剥削你的体力。自从来到学校部门工作,越来越发现加拿大人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诸多的规范限制着个人“自由”了。比如,下雪天不能打雪仗,在学校走廊里不能跑步,感冒了不能自主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立马要通知家长接回去。不上学或要迟到了,家长要电话告知学校。放学不能随便邀同学回家,也不能擅自自己回家,一定要有家长或家长委托的亲友接回家。当然更不能有放学路上随便追赶小狗,用石子砸狗的自由。
不过,各个学校倒是有制定本校学生守则的自由,就像老师可以自己决定上课用什么教材一样,一个老师一个样,没有统一教材。每一个学校都有一个标识语(logo)或我们通常所说的座右铭,体现着该校所奉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就是这些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比如,我儿子目前学校的标识语就是:
R E A C H。 这五个英语字母所赋予的内涵即是:
Respect each other, ourselves, the school and property;
互相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学校及学校财产;
Excel in all that we set out to do and should do;
出色完成我们必做和应该做的;
Accept ourselves and others;
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
Care about each other and each other's feelings;
同学之间互相关心包括关心对方的感受;
Help when help is needed
在别人需要时帮助别人。
虽然各个学校的座右铭不同,实际上大致的内容还是相同的,主要是尊重,友好,关心,合作等(而不是怎么拼命竞争学席得第一。能做第一的人总是少而又少的)。主要都是教育学生怎样处理人际关系,自我和集体的关系,为将来走向社会,与人相处,遵守社会公德奠定最初的基础。我发现这就是培养一个和谐社会的最初源头。
温哥华快乐山小学的学生行为规范如下:
尊重别人
友好礼貌
轮流分享
和蔼友善
倾听别人
乐于助人
尊重差异
交谈轻声
尊重个人
最近读到一篇博文,说是过去以为在中国不自由,而到了美加这类的国家,就有自由了,就可以爱干什么干什么。结果发现实际上还是在中国自由多。具体哪些自由就不细讲了,已超出本文话题了。笔者以前就是冲着这份对“自由”的向往,而丢掉一切身分地位,远涉重洋奔向这片自由天地的。当然,一落地就尝到不自由的滋味,连出卖体力也要有居民身份才能有人敢剥削你的体力。自从来到学校部门工作,越来越发现加拿大人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诸多的规范限制着个人“自由”了。比如,下雪天不能打雪仗,在学校走廊里不能跑步,感冒了不能自主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立马要通知家长接回去。不上学或要迟到了,家长要电话告知学校。放学不能随便邀同学回家,也不能擅自自己回家,一定要有家长或家长委托的亲友接回家。当然更不能有放学路上随便追赶小狗,用石子砸狗的自由。
不过,各个学校倒是有制定本校学生守则的自由,就像老师可以自己决定上课用什么教材一样,一个老师一个样,没有统一教材。每一个学校都有一个标识语(logo)或我们通常所说的座右铭,体现着该校所奉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就是这些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比如,我儿子目前学校的标识语就是:
R E A C H。 这五个英语字母所赋予的内涵即是:
Respect each other, ourselves, the school and property;
互相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学校及学校财产;
Excel in all that we set out to do and should do;
出色完成我们必做和应该做的;
Accept ourselves and others;
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
Care about each other and each other's feelings;
同学之间互相关心包括关心对方的感受;
Help when help is needed
在别人需要时帮助别人。
虽然各个学校的座右铭不同,实际上大致的内容还是相同的,主要是尊重,友好,关心,合作等(而不是怎么拼命竞争学席得第一。能做第一的人总是少而又少的)。主要都是教育学生怎样处理人际关系,自我和集体的关系,为将来走向社会,与人相处,遵守社会公德奠定最初的基础。我发现这就是培养一个和谐社会的最初源头。
温哥华快乐山小学的学生行为规范如下:
尊重别人
友好礼貌
轮流分享
和蔼友善
倾听别人
乐于助人
尊重差异
交谈轻声
尊重个人
四肢贴身。
尊重公物
尊重公物
爱护学校
保持校园清洁
使用别人物品前征求同意
重要物品留在家里
照管学校用品。
尊重自己
刻苦努力
学习玩耍时注意安全
课余时间去学校操场
只在监护区内玩耍
在教学楼内行走
好好吃饭锻炼身体。
还有要宣誓的誓言呢:
礼貌待人。
安静学习。
认真听课。
对人友好。
真诚诚实。
尊重自己,
保持校园清洁
使用别人物品前征求同意
重要物品留在家里
照管学校用品。
尊重自己
刻苦努力
学习玩耍时注意安全
课余时间去学校操场
只在监护区内玩耍
在教学楼内行走
好好吃饭锻炼身体。
还有要宣誓的誓言呢:
礼貌待人。
安静学习。
认真听课。
对人友好。
真诚诚实。
尊重自己,
尊重同学,
尊重大人。
每日预习。
准时到校。
友好相处。
每日尽到
每日预习。
准时到校。
友好相处。
每日尽到
最大努力。
这些誓言印在小册子上,发回家,要学生和家长阅读后分别签名,就此,一个孩子就被套上了社会的第一个龙头,少了好些恣意人生的自由了。
由此联想到自由这个概念在我出国前是被释义的太简单和线条化了点。随着在加拿大文化中沁润的时间越长,就越对“自由”这一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个公民在所处的社会其自由程度和快乐的程度都是由社会的每一个公民的行为所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加拿大这个社会从儿童教育伊始,就特别强调责任这两个字,只有有责任心的公民才能为自己,为家人,为整个社会的福祉带来应有的一份贡献。有责任的公民越多,社会越美好越和谐。政府当然是社会责任心的最大行为机构,其行为影响每一个公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公民有权利对其怀有更高期待,并严加监督,每个社会都是一样。而只有在一个讲究责任的社会,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生活。
实际上人类追求的自由应该是心灵的自由,这种自由的具体体现包括: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学习的自由,迁徙的自由,爱的自由。所幸的是,这些自由,加拿大的孩子都拥有。

一排调皮鬼罚站(无为村姑摄)
这些誓言印在小册子上,发回家,要学生和家长阅读后分别签名,就此,一个孩子就被套上了社会的第一个龙头,少了好些恣意人生的自由了。
由此联想到自由这个概念在我出国前是被释义的太简单和线条化了点。随着在加拿大文化中沁润的时间越长,就越对“自由”这一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个公民在所处的社会其自由程度和快乐的程度都是由社会的每一个公民的行为所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加拿大这个社会从儿童教育伊始,就特别强调责任这两个字,只有有责任心的公民才能为自己,为家人,为整个社会的福祉带来应有的一份贡献。有责任的公民越多,社会越美好越和谐。政府当然是社会责任心的最大行为机构,其行为影响每一个公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公民有权利对其怀有更高期待,并严加监督,每个社会都是一样。而只有在一个讲究责任的社会,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生活。
实际上人类追求的自由应该是心灵的自由,这种自由的具体体现包括: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学习的自由,迁徙的自由,爱的自由。所幸的是,这些自由,加拿大的孩子都拥有。

一排调皮鬼罚站(无为村姑摄)
课余玩雪 (无为村姑摄)
课余玩雪 (无为村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