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旧事之一: 樱花时节珞珈山

作者:真爱华  于 2012-3-10 12:1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44评论


说明:此乃老哥的50年代大学旧事。他大我几岁,经历丰富,可人老了,陈谷子烂芝麻写不出来,不才遵命代笔。
           
    * * * * * *          * * * * * * 
   
     
美国樱花处处有现正是开花时节。 樱花绽放只有七八天,却是魅力难言。去年,武汉大学的樱花节,游人超过20万。   
    
   
     珞珈山的樱花啊,你见证青春,象征青春。盛开,像朝阳般地绚丽灿烂;凋谢,似白驹过隙地迅速短暂。
 
     20世纪50年代初,一位胸怀科技建国壮志和对未来无限遐想的英俊少年,踏上了珞珈山道。武汉大学的校园纵横十里,据山临湖,幽静优美。半山的郁郁葱葱里,号称“珞珈18 栋“的1937年名匠建造供顶尖学者居住的英式别墅星罗棋布,见证过许多名人逸事;方圆十里的东湖碧波
                                             

漾,曾被朱主席谬奖为 “东湖更比西湖强“。校区没有围墙或篱笆,相当于大门的大理石牌楼,正面是 “国立武汉大学“;反面为 “文 法 理 工 农 医“,表明她是一所有六个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六个学院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主楼,相距千米以上,散落山林之间,都颇具个性,与现代超
  

大火柴盒式几乎千一律的大楼,不可同日而语。三个大拱门四层楼的学生宿舍依山而建,四张双层木床加一个小桌子, 8 人住一间;
                                    
16个斋即宿舍区分别以《千文》的前四句 “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l来命名。新生住最高层(老哥住张字斋),然后每年依序向下搬一层,降层升级,降到底层便是毕业班,要走了。
    那时大学运行仍多遗留西方模式,每小班并无固定教室。白天上课,低年级学生需奔走于各个教学楼之间,因为课程分属不同的学院,课间换教室常需跑步。晚自习则到图书馆或开放的教室看书,九点统一熄灯后,赶快奔回宿舍,因为宿舍十点熄灯(说是为保证睡眠)!熄灯前,有线广播的喇叭播放那几年一直不变的小夜曲。过去,武大流行形容旧大学生悲惨紧张生活的打油诗:“一年级买蜡烛(开夜车),二年级买眼镜(近视了),三年级买痰盂(肺结核),四年级买棺材(拜拜了)“ 和 “毕业即失业” 等等,表明压力之大;不过到老哥那时,开夜车已改用手电筒照明了。除节假日外,每天早上六点半,播放部队的起床号:“嗖米--嗖豆--,米嗖--米豆--,米豆--米嗖--,嗦嗖--嗖豆--“;男生自行填词为:“天已--大亮--,催猪--起床--;我来--看猪--,猪在--床上--。“年轻人贪睡,懒猪也确实挺多。
                                           
    当时,中学大多男女分校,如武汉有一男中,二男中,一女中,二女中等,只有湖北省实验中学男女合校。这大约是孔夫子 “男女七岁不同席”教诲的延续吧。然而,大学文科理科女生颇多,让老哥这类从男中来的孩子们突觉眼前一亮,处处秀色可餐,目不暇接,一个个顿时热血沸腾:原来世界是如此之美!不过,工科女生仍如熊猫般地稀有,如机械系在老哥进校前两年前,才史无前例地招进了第一位女孩,她当即被校友们命名为“机械系之母”。
       老哥进校时,武大校长是中共一大代表但以后又不是中共党员的著名哲学家--名人李达先生。其时,教学改革的巨浪开始冲击旧大学,要点第一是党的领导:校设党委,年级建立党支部,每个小班30人,党员太少便设团支部代替,团支记与行政任命的班长,学生选出来的班主席合称“班三角“,实施“集体领导“。当时的校党委书记是另一位名人徐懋庸(30年代上海左联书记,曾被鲁迅痛骂过),因过于跋扈,被李达等人上告后,不得不在全校千人师生大会上,靸着拖鞋,拉着脸公开检讨“不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严重错误。
                                                           
   教改的第二要点,是全盘苏化,即完全照搬苏联老大哥大学的那一套。首先,要学生学时政,学马列。时政教育重点是亲苏仇美:老大哥出兵东北日本才投降,与原子弹无关;中国抗日全靠共产党,只有老大哥帮;美帝先帮蒋介石打内战,又侵略朝鲜,所以要抗美援朝,保(金?)家卫国,仇美反美蔑美......。一年级都必修《中共党史》,《(苏)联共党史》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政治课挂科,不得升级。开始学得挺新鲜,久则生厌,一首“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 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箱待来年”的打油诗便不胫而走。其次,是分专业,按照计划经济模式,人才也按计划分专业对口培养。例如,国家计委估算:xxxx 年xx 岗位需 xxx 人,指标分到各校,则xx 专业提前几年共招生xxx 人,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等等。诚所谓“运筹北京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与数年之外”也。专业后来越分越多越细,连制作擦皮鞋油的专业都有,传为笑谈。最后,灌输苏联伟大。为让学子们对老大哥树立信心,他们被告知:所有的世界第一都属于最伟大的俄罗斯。第一架飞机不是美国的莱特兄弟而是茹神马科夫斯基发明的,有电影为证;第一台无线电不是意大利人马可尼而是俄国人波波夫创造的,连第一台蒸汽机的发明人也不是瓦特而是某个神马夫.....。艺术吗,也只来自俄罗斯--周末电影不是讴歌苏联红军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就是描写苏联人民无比快乐的《幸福生活》;唱的歌不是“喀秋莎”,就是苏联歌曲“我们祖国多么潦阔广大......"。除外语系外,学生一律学俄文。一句话:“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1952年首次全国大学统一招生,一共才录取6万6千人(2011年本专科共录取675万,研究生录取约50万)。物以稀为贵,所以当时大学生很宝贝。住宿免费,书本免费,学杂费为零,吃饭不要钱,伙食还挺好。文学院和工学院共一个大食堂,摆开百把张方桌,每桌8人,共享6-8个菜,节假日还加好菜,名为“打牙祭”。文科女多又秀气,每三排饭桌放一个盛饭的大桶;而工科男多又能吃,每排饭桌放一个饭桶不算,还常常越界去添饭,还把人去菜不空的文科饭桌上的剩菜一扫而空,名为“打游击”。真真工科粗人多饭桶多也。
    珞珈山学生生活也有轻松快乐的一面。打球唱歌, 游泳划船, 漫步山林幽径, 仰观夜空星辰, 而最激动人心的, 却是周末舞会。

                                                           
   建国后,一股跳交谊舞的春风从北京刮向全国,大学首当其冲. 周六晚饭刚一吃完,各个兼作饭厅的礼堂便搬桌子,扫地面,挂彩灯,唱片放音乐,快三步慢四步的舞曲;地上撒满滑石粉,跳的人少看的多。舞场中心区少数一男一女成对地跳,外围两男或两女配对跳(绝非"同志“,是害羞!)。更悲惨的则是无伴又想跳的男生,只好抱着一条长板凳,在角落里转来转去地苦练一二三,二二三......,免得和真的女生跳的时候,踩了她的脚。别说,还真有点绅士风度呢。
    人生的樱花时节,过得真快!
 

1

高兴
1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4 个评论)

9 回复 yulinw 2012-3-10 12:19
   是龙老师的校友啊~~
2 回复 木子行 2012-3-10 12:20
好文.
10 回复 真爱华 2012-3-10 12:27
yulinw:    是龙老师的校友啊~~
+族友+村友。
2 回复 真爱华 2012-3-10 12:27
木子行: 好文.
谢谢。来自真实生活。
2 回复 真爱华 2012-3-10 12:30
yulinw:    是龙老师的校友啊~~
啊,这就是沙发/SF? 进村不久,孤陋寡闻。
3 回复 小小.. 2012-3-10 12:54
恩 “人生的樱花时节,过得真快!”
5 回复 ahsungzee 2012-3-10 13:06
那时的大学生活真令人羡慕!好文!
7 回复 yulinw 2012-3-10 13:12
真爱华: 啊,这就是沙发/SF? 进村不久,孤陋寡闻。
   是啦~~
1 回复 翰山 2012-3-10 14:12
更悲惨的则是无伴又想跳的男生,只好抱着一条长板凳,在角落里转来转去地苦练一二三,二二三.

Read more: 大学旧事之一: 樱花时节珞珈山 - 真爱华的日志 - 贝壳村 -
4 回复 Cateye 2012-3-10 14:34
翰山: 更悲惨的则是无伴又想跳的男生,只好抱着一条长板凳,在角落里转来转去地苦练一二三,二二三.

Read more: 大学旧事之一: 樱花时节珞珈山 - 真爱华的日志 - 贝壳 ...
  
4 回复 看得开 2012-3-10 21:39
当然啦, 工科女生仍如熊猫般地稀有
1 回复 真爱华 2012-3-10 22:58
小小..: 恩 “人生的樱花时节,过得真快!”
得意失意都尽欢,时光虚度不再来!
4 回复 真爱华 2012-3-10 22:59
ahsungzee: 那时的大学生活真令人羡慕!好文!
时代变了。人也变了。
2 回复 真爱华 2012-3-10 22:59
yulinw:    是啦~~
学到了。
3 回复 真爱华 2012-3-10 23:00
翰山: 更悲惨的则是无伴又想跳的男生,只好抱着一条长板凳,在角落里转来转去地苦练一二三,二二三.

Read more: 大学旧事之一: 樱花时节珞珈山 - 真爱华的日志 - 贝壳 ...
很多就这样学会的。
5 回复 真爱华 2012-3-10 23:01
Cateye:   
别笑,他们挺起劲呢!
2 回复 真爱华 2012-3-10 23:02
看得开: 当然啦, 工科女生仍如熊猫般地稀有
如今不了。
3 回复 看得开 2012-3-10 23:27
真爱华: 如今不了。
呵呵,80年代初, 我在大学工科班里有37个男同学和13个女同学. 今天在MIT有45%是女生.
2 回复 真爱华 2012-3-11 00:59
看得开: 呵呵,80年代初, 我在大学工科班里有37个男同学和13个女同学. 今天在MIT有45%是女生.
MIT 去看过一下,几个孙女吵着想去念 。Time's changed, including us.
2 回复 leahzhang 2012-3-11 01:14
good article
123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0 06:2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