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太长了 (已有 3,611,265 人访问过博主空间)

https://www.backchina.com/u/347638

胡子蠡测3: 佛教有“爱”吗?

作者:胡子太长了  于 2025-11-11 07:3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深度思考|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4评论

佛教有爱吗?

也有也没有。

因为爱这个词,以世俗和其它宗教之义,在佛教语境中则是代表一种根本烦恼、缠缚。一切烦恼、苦、生死的根源来源于不清净的爱心,爱行。佛在阐明世界众生的起源和存在、流转的实相时,说了十二因缘法(也叫缘起法),其中爱是世界生命起源的直接起点。

十二缘起法则的简洁基本定义是:

此有故彼有(因为有这个,那个才有了)

 此起故彼起(这个生起了所以才有那个生起)

 此灭故彼不生(这个灭除了,那个就不会再产生了)

(胡子浅解:因果是相通一体不可分割的宇宙人生的底层逻辑、法则,用佛法过去无始点、现在无定点、未来无终点的三世时空观,有因必然导致其相应的果。凡是人类所触及以及更广大深层的现世界、十方世界,乃至虚空法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逃离因果法则二独立,也就是说都建立在因果法则上,所以菩萨畏因,最透彻了解因果法则,所以不犯恶的因,就把恶的果受消除了;而众生反其道畏果不畏因,对灾难苦难困难病苦等等畏惧,怨天尤人 ,而不知道是自己作的前因导致的,继续肆无忌惮种恶因,不计可长可短的未来必然的苦果。十二因缘法是解释世界由来和流转的根本原理)

比较,详细的定义是:

     无明缘生起识(可以简单理解为心意识,但比心意识含义深广的多)

     识缘生起名色(色、受、想、行、识)

     名色缘生起六入处(眼、耳、鼻、舌、身、意,即众生的感受器官)

     六入处缘生起触

     触缘生起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受缘生起起爱(欲爱、欲求)

     爱缘生取(欲取、见取、戒取、我取)

      取缘生起有(欲有、色有、无色有)

     有缘生起生(延生、获得五阴、获轮回主体生)

      生缘生起了老、病、死,及一切苦乐

    

     因为有爱了,有欲望了,欲望得到填满了,世界生命就达以成就了。时空和生命感知力的成就,一切烦恼、苦乐、生死与之俱生,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世界和人生的相状和体受

      这种爱是束缚智慧和解脱的的根源,因为这种爱是具有分别性的、有取有舍的。既有爱就同时产生了不爱的情感。爱这个就这么办,不爱就那么办,争斗杀戮也从此而生。没有平等一如心的爱,把一切变得复杂难解难分,纠缠不清,生死死生,生生死死,无有穷尽,形成了生死苦海。

       所以一般所说的爱,不是说不是爱,而是极有局限的,受惠面小的爱,是私爱,而这爱却是一切苦痛生死的根源,要想解脱生死,跳出苦海,得到生命的终极解脱,必须舍弃这种不圆满不清净的爱情和爱心,把私爱小爱转换成清净无染、平等无我的大爱—-慈悲。

   有人会说你做得到吗?我没做到,你没做到,不等于没人做得到,佛菩萨祖师大德都做到了,修道的人在努力去做,这辈子做不到下辈子,总有做到的时候,那时候你就成就了,就跳出生死苦海,得到生命自由,智慧通达无有极限。

     慈悲是佛说的爱,慈悲是平等、布施、悲悯、拔苦、施乐、智慧、空性、无量、圆满、无我……等无遮、无任何前提条件、无任何私圈范围的大爱,不染着丝毫私情瑕意。没有任何时空、范围、情感的局限。所以就有了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地藏菩萨誓愿度尽地狱众生都成佛后,自己才成佛的不可思议的大愿力,大善。

   所以,佛教有爱吗?答案应该就是:不同于其它宗教的爱,也不同于世俗的爱,佛教的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又是一个佛教术语)。

     关于慈悲可以另起一篇,本篇不详述。请参考前一篇:胡子蠡测2 https://www.backchina.com/blog/347638/article-405915.html

    从十二缘起法,您能不能看出来佛教是佛陀教育,而不是宗教,是讲事项的真实面目,完全不同于宗教的“必须信不容置疑”的本质区别?佛教是可以从信入手,但更重要的是从疑入门,因为有疑问,想搞清楚才看佛到底怎么说的,有没有道理?所谓的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可能不会悟。你的疑问越大,研究透了以后得到的悟性智慧收获就越大,大到自己成佛成菩萨,为什么?他们能成我也能成,这叫做真正相信自己、依靠自己,不依赖别人外力。这是佛教的实际面貌

(个人资质拙劣,无修无证,只是乱想乱解,为了抛砖引玉,不代表佛教的全面、圆满的意义。有意求实者,请以佛典和祖师大德的说法为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25-11-11 15:36
如果不理解爱在佛教中的含义,你可以试试自己给爱下个定义,然后研究一下你的爱的对象、范围、程度,试着列举出那些行为是爱,当你为爱而采取行动认为是理所当然时,别人是不是同样被你尊重?而爱之外的,你为什么不爱?你的爱之外,别人的爱是不是也是爱?相互之间怎么样对待爱?如果他人对他人的爱,是建立在拥有一个资源的状况下,谁得到资源多谁就能实现爱的承诺,那么你该成全他人, 还是应该争夺这个资源实现自己的爱,而不会在意别人?我们的工作生活时时都处于这个状态,只是没人去替别人想而已。
再想想把无数个爱不爱放在更激烈的政治斗争、战争背景下,什么是爱?
用智慧高度,而不是个人爱的角度(实际上也是私自的角度)深入研究,就会远离迷信,就会发现世俗的爱的局限,甚至悖论荒谬。除非你没有任何悲悯心。
回复 屠龙刀之原界 2025-11-11 22:39
高高在上的佛也好,神也罢,对人类的所谓的爱,也就是怜悯,充其量也就是对自己的宠物的关爱。佛家制造了地狱,才有那么多受苦受难;上帝造了人类,一不高兴,就用大洪水全部抹平。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25-11-12 00:43
屠龙刀之原界: 高高在上的佛也好,神也罢,对人类的所谓的爱,也就是怜悯,充其量也就是对自己的宠物的关爱。佛家制造了地狱,才有那么多受苦受难;上帝造了人类,一不高兴,就
您对宗教有所误解,对佛教更是不准确。不过您把宗教放在高高在上的地位 证明您对宗教还是尊重的。
    把佛看成高高在上,是迷信。佛住世时自己托钵乞食,证悟后第一话“奇哉!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把佛与众生的平等一体的关系,以及众生为何不是佛的原由明明白白说了,也说明众生都能成佛道的根本原因,是都具如来智慧德相,还归自己本来面目即是佛。十方世界过去现在的佛多的不可量数,未来众生早晚机缘成熟,都会证悟自性成就佛道,平等无异,高高在上的认知是不了解佛教真实义的迷信思想。
    即使说怜悯,佛教也不是像人对动物的施舍,是以众生苦为己苦,感同身受的平等布施,居高临下的世俗义怜悯,在佛教修行中,是要摒弃的我慢我相我执,两元对立,分别计量正是修行要去掉的烦恼障碍,平等、无相、无求才是佛教的道路和目标。
      佛不仅不造地狱,也不造天堂,地狱天堂是众生自己造的,行恶作歹地狱自开,积善修德天堂有名。自造作各种因自得各种结果,非他人、神鬼所加。故佛究竟彻底证悟这一切的真实相状,因我不愿苦知众生都不愿苦的同体大慈悲,道说出种种离苦得乐的义理和方法、渠道,这就是佛经的内容。
说佛造地狱是离奇的怪论,不知哪里来的谣传,连迷信都算不上。而世上却大肆流传,不明真相者,被这不实之言长久蒙蔽而不自知。
    我不避浅薄,写这些基本常识,就是为了给博友们提供了解佛教基本的准确的认识,期望改正世面流传的常识性认知错误,和习惯性误解、谬传。信不信修不修都不是问题,如果对时常都接触到的佛教没有个较为准确的认识,岂不可惜!当然,为某种目的故意歪曲佛教的,不在我说的范围。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25-11-12 00:55
为什么本篇题目是这个呢?是因为很多人认为佛教没有爱,从而认为有爱的宗教才是最高级的。故我把佛教“爱“的含义,和佛教的爱- 慈悲,介绍一下。给博友们提供比较准确的常识。至于谁高谁低,完全不要在思考范围内,比较高低就是不平等心的妄念,不契佛机佛理,修行障碍。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胡子太长了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13 07:0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