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陆政治敏感答疑:郭文贵视频里说的老领导是谁? [2017/05]
- 从大陆GDP永升不降探说其中奥妙与秘密 [2021/01]
- 看北美大众商品市场觉得中国产品真是在走下坡路吗? [2018/04]
- 加国与西方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成就中共破白杀手锏让孟晚舟变大陆英雄 [2021/09]
- 让你想不到堂堂国家院士伪学术科研能让国家政治面颜灰暗 [2021/04]
- 阿拉斯加美中会谈后大陆官媒千方百计发褒扬衬托一尊也怕历史清算 [2021/03]
- 大陆李总理5月8日匆匆访日让美国西方与亚洲感到惊讶 [2018/05]
- 从大陆镇江退役兵维权再看大陆假退役兵泛滥与腐败 [2018/06]
- 美国是否帮助台湾抵抗大陆侵占关系美国霸主继续还是衰落! [2020/08]
- 谈天星工作室:评说美国总统大选最新发展 [2020/10]
- 弗洛伊德惨死引起世界抗议骚乱能消除白人至上种族歧视思维吗? [2020/06]
- 前常委张高丽突然被揭与网球女星有性染表明中共20大高层布局现剧烈动荡 [2021/11]
- 大陆出来的许多海外华人都带着在中共统治下的各种伤痕和恨而会默默抵制大陆政权 [2021/06]
- 看G7峰会,上合青岛峰会显示中共江山政权超级有钱?! [2018/06]
- 读约翰兄在大陆经历杭州江苏创业创新活动来信感概 [2020/07]
- 大陆GDP到底应该是处在世界什么样的水平? [2017/10]
- 看多伦多CrossTown轻轨工程有感北京大兴机场的建设惊叹! [2020/01]
- 滴滴打车屡出谋财图色害命是大陆制度环境的必然 [2018/08]
- 疫情中不断歧视和暴力,加拿大社会欠华裔一个深刻道歉! [2020/05]
- 民主法制真能把腐败贪婪吓跑?说加国Condo里那些事:(一)骗局 [2020/02]
- 为台湾和台海和平无战,世界公众需要清楚理解联合国2758决议的真实内容 [2021/10]
- 美国与西方国家不断强化南海自由航行对于大陆意味着什么?(二) [2018/09]
- 加航企业精英把加拿大社会普世价值观贱卖了! [2018/05]
- 加拿大这样的法治文化与文明水平还会是先进的吗? [2020/01]
- (系列四)美国与西方国家不断强化南海自由航行对于大陆意味着什么? [2018/10]
- 连载(五): 民主社会加拿大可在公寓社区里却是独裁化(墨索里尼再现) [2023/03]
:::谈天星工作室:::
大陆政府从2010年开始,号称GDP总量超过日本以后,就数年一直地大张旗鼓地宣传,一年又一年地在世界任何经济媒体、经济论坛上发布伟大的GDP数据,同时也开始进行了世界上最宏大的数万亿元撒钱工程:大傻币。
最近的2017年大陆GDP公布数据是:82.7万亿人民币,合计美元是12.25万亿美元。同期2017年美国的GDP数据是:19.38万亿美元。大陆政府对于12.25万亿美元的GDP水平总量,从政府到基层愤青百姓,甚至是有些知识分子,都在沸腾了,都觉得非常了不起,已经非常膨胀到觉得大陆在这世界上就是不可一世二霸主,做大霸主就是需几年的时间而已,急不可待了。从大陆军备高速的增长,航母的快速制造,大型舰艇的快速下水,不怕国际冲突南海造岛等等事件看来,就全部验证大陆红色政治、经济霸权的剧烈膨胀与不可一世。
的确,单单依据这个数据总量看,12.25万亿美元总量对于东南亚各国,对于一些欧洲国家,对于非洲,南美洲也是很吓人的经济总量数据。然而按照13.75亿人口平均GDP来计算,仅仅有8900美元,排在世界位置在66-70名之间。只能算是世界中上发展中国家,还够不上一个低端发达国家12000美元的人均GDP水平。而从大陆百姓的每人实际平均收入水平看,2017年是25974元人民币,仅仅占人均GDP水平的43%(美国是76%,发达国家水平都在65%以上。)。这还是大陆官方数据,但是从大陆政府的一贯水分统计方法分析,实际上大陆每人平均收入数据估计应该是更低,至少去掉20%(为何是20%?看后面大陆GDP统计分析与说明。),大约人均年收入是20779元人民币,占人均GDP水平的34%。通常说,人均年收入占人均GDP水平的比例越低,说明这国家从百姓劳动中收的各种税费比例就越大。但是,从大陆目前普通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看,这个去掉大陆公布的数据20%后估算出的数据年人均收入20779元人民币还是偏高。否则,大陆不会出现约4亿人口群体要积极购买拼多多电商这样的超低价伪劣、假冒商品(一个32寸平板电视才350元,5寸大板智能手机300元等等)来做他们必要生活用品的升级换代需要。至少估计,还有大陆人口25%,大约是3亿人口群体是连拼多多这样的超低价伪劣、假冒商品都买不起的。这就是大陆的经济水平与实际生活的整体面貌。
下面我们再看看一些西方与海外经济学家对于大陆近几年GDP水平的实际分析结果,更是让世界人民大跌眼镜。我们也可以以此推断,为何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有那么大的信心、底气与中国大打贸易战了。
我们谈天星工作室在2017年10月就此题目就发表一篇关于大陆GDP水平的文章,大陆GDP到底应该是处在世界什么样的水平? 该文章的分析结论与西方、海内外学者分析与推论有许多惊人的一致。大家可以去回看这篇文章以做验证。
以下是西方海外学者与大陆学者对于大陆GDP水平的真实水平分析:
最近大陆中央最新会议释放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很纠结:内外交困之下,到底是去杠杆(去债务),还是要保增长(GDP)?
不过,如果试着拨开中国GDP的迷雾,或许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真实数字可能大缩水,甚至只有官方公布数据的一半。这是真的吗?到底,是谁偷走了中国的GDP?
中国经济很矛盾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官方发布的经济数据多年来一直被各界质疑。真实的GDP总量,多年来已成为诸多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们热议及争论的焦点。按照官方数据,2017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到82.7万亿元人民币(12.25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19.38万亿美元);且早在2010年中国就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2014年甚至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应当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高速膨胀的GDP
从1993年中国正式将GDP作为核心经济指标算起,根据GDP增长率数据计算,过去25年来(1993-2017),中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6%,名义GDP年均增长更高达13.4%。
需要说明的是,GDP增长率,是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增长;名义GDP增长率,则是直接用GDP总量计算的、未剔除物价变动的增长率。而GDP总量,是未剔除物价因素的名义数值,所以说真实的情况可能只有数据的一半。
在国内,政俯和国企靠大举借债来投资发展经济;近年来中国力推去杠杆,就是为了缓解这种债务经济所积累的巨大风险。杨伟民今年更直接警告说:必须坚持去杠杆,不能再走债务支撑高速度老路。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大力发展动出口来拉动经济;特朗普发起的中美贸易战,已经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下滑的压力。
中国经济发展一直靠债务和出口驱动,无论是中国或是各国经济学家们,对这一点并无异议。主要的异议是,中国通过高负债和出口发展起来的GDP,到底是“蛋糕”还是“泡沫”?这些问题,如果我们能将GDP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或许会更容易理解。
中国GDP缩影
所谓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区域内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之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其实是一种流量的概念,说白了,反映的是一国在居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上的变化。
中国的GDP数据为何一直不被人信任?
最近7月25日,河南省亿元大桥倒塌,就是一个例子。
耗资逾亿元人民币的河南郑州市贾鲁河大桥,今年3月下旬建成,通车四个月,桥面严重破损,全桥需重新翻修;当地政俯已迅速回应称大桥“整体结构安全”。这座郑州大桥,从2015年动工,到今年建成,在中国经济数据中,已经为GDP数据的累计贡献了超过一亿元的工业产值。通车仅四个月、就不得不重新翻修,又会在今年和以后很多年,为中国GDP额外增加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元的产值。
然而,在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上,这座大桥的价值很可能是零,因为它不安全!尤其是该桥被政俯肯定“整体结构安全”后,肯定会带病作业,或给未来通行车辆带来致命的安全风险。
如果是在一个正常的国家,这座大桥的价值可能不会被计入GDP。
因为大桥投资方,无论是私人企业或是当地政俯,在桥梁出了重大安全问题(或征兆)时,可能会拆毁大桥,并注销这笔投资、记作损失;也就是说,建设大桥时对GDP的增加值,最终会作为损失注销,从GDP中去掉。
但这是中国,这座大桥,作为当地政俯的一个转包项目,一亿多元的投资其实是当地政俯的一笔隐性地方债务,政俯不会注销它。
不但不能注销,地方政俯还指望通过大桥来收过路费,偿还这个项目的投资款。
在实际核算中,就算未来大桥损毁掉,已经产生的工业增加值也不会作为坏帐注销,因为政俯通常是将这种坏掉的隐形负债,转为当地融资平台国企的股本(“债转股”),一劳永逸地转换为中国国有资产的增加值。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GDP数据的案例。
事实上,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卡耐基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据此认为,中国的GDP严重失真,因为如果认为中国存在大量浪费性投资,就得承认政俯公布的GDP增长数据由于未能承认相关坏帐的存在,夸大了实际的财富增长。
大概有多少坏帐损失应该被记为支出,但在中国却被算作资产呢?佩蒂斯初略估算,这个数值应该相当于中国GDP的20-30%。
破解大陆的真实GDP
那么,中国真实的GDP到底是多少?如何来确定?要获得这个答案,并非易事。
1993年中国正式取消国民收入核算,GDP成为中国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中国GDP核算方法是用生产法来计算。
中国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等,俗称工业)+第三产业增加值(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其它不属于第一第二产业的行业,俗称服务业)
操作上,是由中国各级政俯收集、汇总本地三类产业数据,然后上报上级政俯。
那么,关于中国GDP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谁可被信任?
2018年1月,内蒙古政俯承认GDP造假,核减2016年工业增加值40%。
天津市紧随其后,承认滨海新区2016年GDP造假,水分高达三分之一,将过万亿的GDP调整为6,654亿。
2017年1月,辽宁省承认2016年GDP虚报23%。
事实上,李总理以前也不相信数据,因此在任职辽宁期间,开发出一套新的衡量指标,用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来衡量。该指标后被花旗银行等国际机构认可为“克强指数”,并一度被认为比官方GDP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现况。
虽然后来否定了他的“克强指数”,但这无助于外界对于中国数据不信任的印象。
真实增长率是多少
中国的经济数据不足为信,于是各国金融机构和经济学家们,从GDP的经济内涵入手,纷纷尝试推算中国GDP真实的增长率。
例如美国现任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2016年时曾经基于道路运输量、钢铁水泥和能源电力的消耗以及出口等一系列指标,来分析中国GDP的真实增长率。罗斯认为应当是4%,而非中国公布的、几乎恒定不变的6.8%或6.9%。
曾准确预测美国2008年房地产泡沫破灭的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席林(Gary Shilling),2016年也曾分析过中国GDP的真实增长率,他认为应当是3.5%,而非官方的7%左右。
卡耐基研究员佩蒂斯教授2017年底认为,如果中国坏帐被恰如其分地注销,中国GDP年增长率将低于3%。
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研究员史剑道(Derek Scissors)2016年的分析是,通过中国公布的消费占GDP比重等其它数据,侧面推导GDP的真实增长率,应当低于4%。
不过,史剑道博士说,这些推导计算其实都是笑话,因为所依据的中国公布的经济数据本身都是互相矛盾的,例如中国公布的铁路运货量下降了15.6%,但工业产值却增长了6.1%。“难道他们的产品被生产出来,就是为了堆在工厂,哪儿都不去吗?”
坏帐有多少
在中国恶性循环的负债经济模式下,要估算真实的GDP,就无法回避庞大债务中的坏帐问题。坏帐是指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很小的钱款。由于中国银行业受严密控制,与中国国企存在不透明的关联性,因此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潜在坏帐)数据同样不被外界相信。
2018年1月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因为掩盖不良贷款被罚款4.62亿元的消息,令外界对于坏帐更为担忧。
如果说中国各级政俯和国企,因为低效、浪费性投资而向GDP掺入的“水分”,最终会通过企业亏损流向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坏帐)中。那么,只有确定银行业真实的坏帐比例,挤出这些水分,中国GDP数据可能才会更加真实。
2017年8月,在中国和国际都颇具影响力的中国金融分析师朱夏莲(Charlene Chu)曾估计,2017年底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坏帐总额将达到51万亿元人民币,这个估算数字意味着坏帐比例为34%!
朱夏莲女士也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分析师,她因为预警中国信贷大潮可能会引发风险出名。很多人认为,央行2011年公布“社会融资总额”指标并纳入表外信贷,主要就是基于她的研究结论。
当然,还有其他许多机构的数据。2016年,法国兴业银行对中国所有上市公司金融数据分析后得出,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在15%甚至更高的水平。
中信里昂证券曾估计,2015年中国的不良贷款率为15%至19%之间。去年年底,财经领导小组副主任杨伟民还警告,靠负债做大国企容易带来宏观上的金融风险。这意思是,中国国有企业一直靠贷款来维系生存或发展,最终会把银行业拖垮的。
从中国公布的过去10年国有企业的经营数据(见下表),可以发现,过去10年里,国企负债增长了近4倍,明显撑起来总资产(增加3倍多),但没撑起来收入(增加不到2倍)和利润(增加了不到8成)。
众所周知中国国企负债主要是银行贷款。截至今年4月末国有企业负债总额108万亿元,同比增长9.2%,这意味着中国国企的债务风险、以及相对应的银行业坏帐风险,在继续积累中。
真实GDP缩水一半?
综合以上各国金融智囊们的智慧结晶后,我们或许可以试着粗略估算下,中国GDP的真实数值。
就以2017年的中国GDP为例,官方的数据是82.7万亿元人民币(12.25万亿美元)。
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剔除坏帐的方式来估算。
因为在中国经济中,企业的亏损大部分最终还是体现在银行业的贷款上,可以用银行业的贷款坏帐来大致推算GDP中的水分。
截至2017年底,中国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为129万亿元。
金融学者对于中国银行业坏帐率的估算,从15%到34%不等,假定中国银行业的坏帐率近年来没有大的改变,用最保守的15%来推算。
2017年中国银行业约有19.35万亿元(129✕15%)坏帐。以其抵销当年GDP官方数值,可以估算挤出水分的GDP约为63.4万亿元人民币,缩水23%。
如果用最大34%来计算,2017年真实的GDP将比官方数值缩水53%,约为39万亿元。
因此,按照抵销坏帐方式推算2017年真实的GDP,可能约为官方数据(82万亿元人民币)的47%-77%之间。
真是触目惊心,让人震惊!
通过年均增长率,推算真实GDP
如果从经济其它方面来衡量真实的GDP,那么我们可以试着通过估算出的GDP真实的年均增长率,进而从更长期和更广泛的角度,来探索中国GDP的真相。
还是以2017年为例。
假定近年来经济学家们对于中国GDP真实增长率的估算机制,也适用于推导过去25年中的年均增长率。那么,可以此推算出25年来更真实的总增长倍数,再与中国数据进行对比,最后可能大致推导出更真实的GDP。
用中国发布的GDP增长率计算出的,GDP年均增长率为9.6%。由此计算出,25年来总增长倍数为9.89倍(基于中国数据)。
那么,经济学家们对于2015、2016两年中国GDP增长率的估算(3%~4%),与官方数值(6.7%~6.9%)对比,可以倒推出中国GDP增长率可能被拔高了2.7%~3.9%。
再由此在官方数据计算出的年均增长率(9.6%)基础上,挤出这些水分,可以推导出过去25年中,中国GDP更为真实的年均增长率,可能介于5.7%~6.9%之间。
如果用最小的5.7%增长率来推算,25年来总增长倍数应为4倍。与官方9.89倍相比,可以推算出,2017年真实的GDP可能只有约官方数据(82万亿元人民币)的40%。
如果用最大的6.9%增长率来推算,25年来总增长倍数应为5.3倍。与官方9.89倍相比,可以推算出,2017年真实的GDP可能只有约官方数据的54%。
运用年均增长率估算出2017年的中国GDP,缩水更大,大约不到官方数据的一半!
这种更为宏观和长期的分析,估算结果可能会更加粗略,但却能通过与官方数据的巨大反差,揭示出中国GDP数据中不为人所注意的一个漏洞:30多年来,中国制定的GDP的增长率,对如今的GDP总量造成了多么大的影响!
真相总是这么残酷! 真实的GDP数据,真实GDP总量,可能比数据缩水了近一半!
于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