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对许渊冲翻译法的一些看法 [2016/06]
- 英译:沁园春 雪 (毛泽东) [2016/06]
- 评论许渊冲翻译的【满庭芳】苏轼 [2016/06]
- 我的打工生涯经历(2)--遇猥琐男和恶心女 [2016/07]
- 朗读【围城】钱钟书 [2016/05]
- 伤不起 [2016/04]
- [转帖]徐英才的《英译中国经典散文选》“故都的秋”英译文 [2016/01]
- 缘分惹的祸 [2016/02]
- 1)天路 2)双星情歌 [2016/01]
- 【恨赋】英译:The Ode to Resentment [2016/02]
- 中国强硬惹了谁 [2016/06]
- 转贴路先生对许渊冲先生翻译的【望江南】和 “什么才是好的翻译?”的 评论 [2016/06]
-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2016/06]
- 登徒子并不好色 (笔记/英语) [2016/03]
- 套马杆 [2016/06]
- 中国大妈在加拿大 (Nancy大妈 的日记) [2016/09]
- 我有一把剑 [2016/03]
- 我的心碎了 [2016/02]
- (1)我翻译的第一首英诗:断线了 (2) 我手机丢了 I Lost My Cell Phone [2016/06]
- 网恋(2) [2016/03]
- 英译:《你采来日月星光》 [2016/03]
- 秋语 The Autumn's Words [2016/02]
- 笑挽雕弓射天牛(中英) 古韵诗社第34期【题画】 [2016/01]
- 俳句(1) 夜行侠 (2) 你 [2016/04]
- 无题 [2016/02]
对许渊冲翻译法的一些看法
多年来,我一直想谈谈我对许愿冲先生翻译方法的不同看法,但因怕引起误解,就一直未动。不过,许先生影响之大,很多人都学他的翻译法,我最近觉得,不管我说得对不对,都应该把我的看法告诉这些人,让他们去思考,去甄别。思考再三,就写了下面这些文字。
我很尊重许渊冲先生。在中国,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把汉语文艺作品译成英、法两种文字,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出版过据说一百二十来本作品。但是,尊重归尊重,对他的翻译方法我一直不敢苟同。许先生诗词翻译原则是三美:意美,形美,音美。但其实,他的所谓三美,都是为了音美。而他的音美,也都是为了押韵。总而言之,他的所谓三美,就是调动一切方法把韵押起来。这些方法包括调换词汇,倒换语序,变换翻译角度,增加含义,改变意象,等等(当然,其中一些用得合理是可取的)。结果韵是押得朗朗上口了,但有时遣词生硬、语序突兀,离原诗所表达的含义相去甚远,出现母语读者看不懂的杜撰英语。更糟糕的是,他常常无意中改变了原诗的语势,使被译诗走了原文的味道。下面我用他英译的“沁园春《雪》”的第一节来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原诗词第一节:
北国风光,See what the northern countries show:
千里冰封,Hundreds of leagues ice-bound go;
万里雪飘。Thousands of leagues flies snow.
评论:
1. 简单地说,原诗词里的“北国”是指“北方的土地”或者“北方的区域”,而不是“北面诸多国家”。而许先生所用的country一词作不可数名词解是“土地”,作可数名词解是“国家”的意思。许先生既然在这里用了它的可数形式,那就是用了它作“国家”解的那层含义。因此,他的译文the northern countries就是“北方的一些国家”。这是错误的,因为那时的北方应该是在一个国家内。许先生之所以用了country这个词的复数形式,我认为,是因为他不想让show后面加s,以影响它与下面的go和snow押全韵。这是典型的因韵害意。为了一个装饰音,宁可违背原文的含义。
2. “北国风光”这行原文,许先生用了See what…show的句型来翻译。See what…show的意思是“看……显示了什么”,在这里就是“看北方那些国家显示了什么”。这就颠倒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景象,是毛泽东看到的景象,也是他的抒怀,而不是北国自己主动显示出来的的景象。同一个北国雪景,有人看到的可能是它的洁白,有人看到的可能是它的萧瑟,而毛泽东看到的则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是北国主动显示出来给诗人看的,而是诗人看到并感受到的。
另外,原文是“北国(的)风光”,我们一读到它,就知道诗人接下来要说的是北方的景色。
而See what the northern countries show则是“看北方的诸国显示出了什么”。读者如果读到这里就停下来,他虽然有可能认为诗词接下了要说的是北国的某种景色,但也完全有可能会认为,诗词接下了要说的是北国的工业情况,或者农业情况,或者某个社会现象,等等。这就不像原文那样直截了当,开篇即点明下面要说的是北国的“风光”。
3. Hundreds of leagues ice-bound go是杜撰英语,非常生硬。我认为,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很难确定它究竟是什么意思:Hundreds of leagues为什么要go?Go又为什么要ice-bound?把这句英译反译成汉语就是“数百里格趋于冰绑”,这是已经被冰冻了还是正在呢?
另外,Hundreds of leagues和Thousands of leagues可以指水域,空域,地域等,而并不一定非指地域,所以它们后面应该加一个被指对象,比如:Hundreds of leagues of land。
4. Thousands of leagues flies snow是Snow flies thousands of leagues的倒装。这个倒装本无可非议,但这个译文的意思是那snow(从这里到那里)飞行了数千里,而不是在数千里上空飞舞。比如The plane has flown 2000 miles是“飞机飞了2000英里”的意思。而原词的意思是“万里空中都是雪在飘”,不是“雪(从这里到那里)飞行了数千里”。
5. 许先生为了一个韵,在第一节里不惜做了下面几件事:
a. 用了跟原文毫不相干的句型See what…show
b. 用了生硬的杜撰英语ice-bound go
c. 把Snow flies thousands of leagues倒装成Thousands of leagues flies snow(当然,这个倒装是允许的)。
他为什么这么做?我认为,他是想让这首词的开首一节押上全韵。但英语不像汉语,汉语是一个极擅押韵的文字,打开中国的韵书看一眼,你就知道同韵字有多少;而在英语里,某些全韵同韵词少到可怜。所以,虽然我们能用上面提到的调换词汇,倒换语序,变换翻译角度,增加含义,改变意象等方法把韵押得朗朗上口,但用来用去,无非就是那几张老面孔,比如[ai] (fly, dry, high, lie, sky…), [ait] (light, bright, fight, right, site, tight…)等等。
所以许先生的所谓“意美,形美,音美”其实就是“音美”,而他的“音美”其实就是“押韵”。为了这押韵,他调动了一切手法,而这些手法恰恰影响了他译文的意思和形态。
要知道,韵在一首诗里所占地位是十分卑微的:简单地说,它只是一个装饰音。诗里有很多比韵来得更重要的东西。当然,翻译中国古诗词,如果你能在保留原诗或词的意念、口气、意象、意境等更重要的那些诗的因素的基础上,让你的译文比较自然地押上韵,那是上策,因为中国古诗词毕竟是押韵的。但是,你绝不能为了韵而影响其他更重要的诗的因素。
多年来,我一直想谈谈我对许愿冲先生翻译方法的不同看法,但因怕引起误解,就一直未动。不过,许先生影响之大,很多人都学他的翻译法,我最近觉得,不管我说得对不对,都应该把我的看法告诉这些人,让他们去思考,去甄别。思考再三,就写了下面这些文字。
我很尊重许渊冲先生。在中国,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把汉语文艺作品译成英、法两种文字,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出版过据说一百二十来本作品。但是,尊重归尊重,对他的翻译方法我一直不敢苟同。许先生诗词翻译原则是三美:意美,形美,音美。但其实,他的所谓三美,都是为了音美。而他的音美,也都是为了押韵。总而言之,他的所谓三美,就是调动一切方法把韵押起来。这些方法包括调换词汇,倒换语序,变换翻译角度,增加含义,改变意象,等等(当然,其中一些用得合理是可取的)。结果韵是押得朗朗上口了,但有时遣词生硬、语序突兀,离原诗所表达的含义相去甚远,出现母语读者看不懂的杜撰英语。更糟糕的是,他常常无意中改变了原诗的语势,使被译诗走了原文的味道。下面我用他英译的“沁园春《雪》”的第一节来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原诗词第一节:
北国风光,See what the northern countries show:
千里冰封,Hundreds of leagues ice-bound go;
万里雪飘。Thousands of leagues flies snow.
评论:
1. 简单地说,原诗词里的“北国”是指“北方的土地”或者“北方的区域”,而不是“北面诸多国家”。而许先生所用的country一词作不可数名词解是“土地”,作可数名词解是“国家”的意思。许先生既然在这里用了它的可数形式,那就是用了它作“国家”解的那层含义。因此,他的译文the northern countries就是“北方的一些国家”。这是错误的,因为那时的北方应该是在一个国家内。许先生之所以用了country这个词的复数形式,我认为,是因为他不想让show后面加s,以影响它与下面的go和snow押全韵。这是典型的因韵害意。为了一个装饰音,宁可违背原文的含义。
2. “北国风光”这行原文,许先生用了See what…show的句型来翻译。See what…show的意思是“看……显示了什么”,在这里就是“看北方那些国家显示了什么”。这就颠倒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景象,是毛泽东看到的景象,也是他的抒怀,而不是北国自己主动显示出来的的景象。同一个北国雪景,有人看到的可能是它的洁白,有人看到的可能是它的萧瑟,而毛泽东看到的则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是北国主动显示出来给诗人看的,而是诗人看到并感受到的。
另外,原文是“北国(的)风光”,我们一读到它,就知道诗人接下来要说的是北方的景色。
而See what the northern countries show则是“看北方的诸国显示出了什么”。读者如果读到这里就停下来,他虽然有可能认为诗词接下了要说的是北国的某种景色,但也完全有可能会认为,诗词接下了要说的是北国的工业情况,或者农业情况,或者某个社会现象,等等。这就不像原文那样直截了当,开篇即点明下面要说的是北国的“风光”。
3. Hundreds of leagues ice-bound go是杜撰英语,非常生硬。我认为,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很难确定它究竟是什么意思:Hundreds of leagues为什么要go?Go又为什么要ice-bound?把这句英译反译成汉语就是“数百里格趋于冰绑”,这是已经被冰冻了还是正在呢?
另外,Hundreds of leagues和Thousands of leagues可以指水域,空域,地域等,而并不一定非指地域,所以它们后面应该加一个被指对象,比如:Hundreds of leagues of land。
4. Thousands of leagues flies snow是Snow flies thousands of leagues的倒装。这个倒装本无可非议,但这个译文的意思是那snow(从这里到那里)飞行了数千里,而不是在数千里上空飞舞。比如The plane has flown 2000 miles是“飞机飞了2000英里”的意思。而原词的意思是“万里空中都是雪在飘”,不是“雪(从这里到那里)飞行了数千里”。
5. 许先生为了一个韵,在第一节里不惜做了下面几件事:
a. 用了跟原文毫不相干的句型See what…show
b. 用了生硬的杜撰英语ice-bound go
c. 把Snow flies thousands of leagues倒装成Thousands of leagues flies snow(当然,这个倒装是允许的)。
他为什么这么做?我认为,他是想让这首词的开首一节押上全韵。但英语不像汉语,汉语是一个极擅押韵的文字,打开中国的韵书看一眼,你就知道同韵字有多少;而在英语里,某些全韵同韵词少到可怜。所以,虽然我们能用上面提到的调换词汇,倒换语序,变换翻译角度,增加含义,改变意象等方法把韵押得朗朗上口,但用来用去,无非就是那几张老面孔,比如[ai] (fly, dry, high, lie, sky…), [ait] (light, bright, fight, right, site, tight…)等等。
所以许先生的所谓“意美,形美,音美”其实就是“音美”,而他的“音美”其实就是“押韵”。为了这押韵,他调动了一切手法,而这些手法恰恰影响了他译文的意思和形态。
要知道,韵在一首诗里所占地位是十分卑微的:简单地说,它只是一个装饰音。诗里有很多比韵来得更重要的东西。当然,翻译中国古诗词,如果你能在保留原诗或词的意念、口气、意象、意境等更重要的那些诗的因素的基础上,让你的译文比较自然地押上韵,那是上策,因为中国古诗词毕竟是押韵的。但是,你绝不能为了韵而影响其他更重要的诗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