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的死 [2021/03]
- 父亲死,故乡就没了 [2020/08]
- 特别的生卒日--先父去世周年祭 [2021/03]
- 抹黑华为可休矣! --兼谈中国网络安全 [2021/04]
- 江青同志--读《还原一个真实的江青》 [2020/10]
- 从亚特兰大枪杀案看媒体报道的选择性 [2021/03]
- 再聊“泡妞” [2020/07]
- 王光美回忆中的江青 [2020/10]
- 网遇“英国女骗子” [2020/10]
- 我看上海人 [2020/06]
- 身处澳洲看中澳关系 [2021/06]
- 江青同志(下) [2020/10]
- “出任务” [2020/10]
- 父亲讲过的“古话” [2020/12]
- 闲谈“古不墓祭” --《说孝》系列之二 [2022/10]
- 汉语是世上最丰富的表达语言? [2020/07]
- 我们还有羞耻之心吗? [2020/08]
-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020/08]
- 王光美记忆中的“三年困难时期” [2020/10]
- 再论“羞耻之心” [2020/08]
- 驳易中天“中国人无信仰” [2020/08]
- 简评方方“有态度的文学” [2020/09]
- 从Sales的角度看特朗普总统 [2020/11]
- 想起了《傅雷家书》 [2020/12]
- 网络交游的启示 [2020/09]
- 谈“骂人” [2020/06]
与太太打赌
--「鸭血粉丝汤」是否“南京传统风味”
前几天,见家中领导吃的汗流浃背,不经意来了一句“伪传统”,引来河东狮吼。原来,最近领导喜爱上了据说是南京排名第一的「传统小吃“鸭血粉丝汤”」,且是酸辣味。余不以为然,结果不小心惹来“麻烦”。
领导的愤怒是有原因的。以前屡屡论证「冬至吃水饺是“不足百年的传统”」;又,北方人的至爱“饺子”竟然是满清皇帝推介、共和国两三代人的影响才形成的“中华第一美食”。领导平时虽不费时读拙作,但也略知一二,心存芥蒂是自然的。好在生长在「首善之区」,领导有涵养,又碍于夫妻情面以及小可平日对水饺的奉迎,也就隐忍不发了。
这次,领导礼贤下士亲自尝点你们南方小吃,是抬举你!居然被讥笑为“伪传统”?!属于给脸不要脸,焉能不怒?!
但“伪传统”之说,也事出有因。余虽不是南京人,却在八十年代多次到南京公干,遍览山西路中山路新街口丁山宾馆秦淮河夫子庙莫愁湖,遍尝传统小吃,从未听到一款“鸭血粉丝汤”。诸君读到此,估计会慎怪笔者武断?难道你没见到,就能断定不是传统?
这里也有原因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有个罪名叫“投机倒把”,不许民间不能将甲地的物资贩运到乙地,否则就是「投机倒把犯」--除非是当地供销社通过国家的计划调拨。因此八十年代有记忆的人,尤其是做过火车--那种绿皮车厢的人该记得每到某个车站才可以买到当地特产,比如在山东德州的站台上才可买到「德州扒鸡」,在河南省的某个站才能买到「道口烧鸡」,在安徽的某站则能才能买到「符离集烧鸡」。如今天一样可在广州去吃四川的「皇城老妈」,在南京吃到成都吃到「全聚德烤鸭」和在北京品味到香港来开的粤菜「丽苑酒家」,那是做梦也未想到的。每个城市都只有自己残存的部分传统小吃,比如南京街头有盐水鸭,北京的东来顺全聚德等,如果八十年代未见,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此小吃不是本地的传统;其二,可能改开后尚未恢复。但,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当年党中央默许个体户经营后,这些从事饮食业的弄潮儿们削尖脑袋想着利用传统元素打开市场,没有,有些聪明人也会编造“传统”,焉有传统小吃未被恢复的可能?
既不敢与领导申辩,只好自言自语道:「要是有人和我打赌三千澳币,我可花点时间证明这鸭血粉丝汤不是南京传统,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产物”」。领导赌气说:“我出四千,你证明吧?”哈哈,这不是楚弓楚得?我赢四万澳币又如何?!领导不依不饶,你证明看看,南京有盐水鸭,说明当地盛产鸭类食品,你们南方人爱吃鸡鸭鱼肉的边角余料,在鸭血中伴点粉丝成汤,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吗。她说的也有些道理,但小可对自己的记忆和逻辑推理也是蛮有信心的,加之现在已骑虎难下,唯一能做的是与领导商议一个公平的打赌规则:
第一、在南京历代的地方志风物志中查询,如有提到八十年代前有此风味小吃,领导赢。这些资料由小可搜寻提供;
第二、在八十年代以前的所有的出版物如小说诗歌与新闻报道中,只要提到过「鸭血粉丝汤」或类似的字,领导赢。但这些资料由领导搜寻;
第三、在南京地方志(九十年代前出版的)中查阅如果有其他传统小吃,但未见「鸭血粉丝汤」,可暂定领导输。但如果出现第一/二种情况,即判领导反败为胜。
领导通情达理,接受这规则。于是,小可开始浏览印象中的台湾影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出版的《首都卷》,在食货卷中查到南京传统小吃,有卤豆腐、松子糖、梅豆和干丝等,而有关鸭类则有水晶鸭、烧鸭、酱鸭和盐水鸭四种,并不见「鸭血粉丝汤」。与此同时,领导也通过百度、谷歌和微软的BING在网络上一阵狂搜,可惜,她获得的大部分相关信息是镇江网民和南京网民争论到底谁是这「鸭血粉丝汤」的原产地,而两地网友列举的证据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线索。加之领导又仔细查看她心仪的这款「鸭血粉丝汤」商标上写有“Since 1996”--这真的是一家诚信企业呀!于是领导暂时同意南京第一风味小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南京传统小吃”。
想说明一件事,今天诸君津津乐道的文化传统并都不是汉唐,也不是宋明这些汉人王朝的,可能至多几百年。而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则源于这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未来的史家会如美国《光荣与梦想》作者一样,浓笔重彩记录这几十年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当然,估计大多数看官会更关心那四千澳币的赌金是否收到?是的,领导极守信用,很快将赌金转入了我的联名账户。
2020.02.19於悉尼
(本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书面联系)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