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式思维 [2015/02]
- 胡适:共产党统治下决没有自由 [2011/04]
- 从灭门案看华人的金钱观 [2014/02]
- 怎样消灭小飞虫 [2013/07]
- 汽车电瓶引发故障现象 [2014/01]
- 斗胆预测不厚书记的结局 [2012/03]
- 我所知道的越南人 [2014/05]
- 大阅兵未观后感 [2015/09]
- 加拿大较美国的优越性 [2013/06]
- 谈谈几个有用和无用的汽车装备 [2012/02]
- 包公、李瑞环和薄熙来 [2012/03]
- 加拿大人的笨与中国人的灵 [2008/12]
- 相会老照片 [2013/05]
- 入籍宣誓 [2008/12]
- 闲论Costco [2016/07]
- 捐,还是不捐 [2013/04]
- 善用云资源 [2014/12]
- 写给六一出生的龙年小姑娘 [2012/06]
- 假如我是邓小平 [2012/06]
- 流氓骗子的故事 [2013/05]
- 爷爷的故事 [2013/06]
- 拙嘴笨腮闯红灯 [2013/06]
- 别剑兄书 [2012/05]
- 怀念几个令人难忘的网友 [2012/02]
贝壳村几十万会员,保守地估计活跃会员也当有十万之众。其中可分为三类:一是漠不关心,管他谁是谁非,根本不参与;二是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或是说贝克抢夺人家子女,破产属于罪有应得;或是说贝克为白种人,贺氏就是再混蛋流氓也是中国人,中国人坚决不帮外人;三是坚决表示支持,踊跃捐款。
第一类人没有表态,我不知道有多少。从双方发言辩论来看,第三种人占了绝大多数,这也就是民心所向,不以简单狭隘的民族主义为判断标准。不过,就是在捐款派里,对于捐款方式也有不同意见。在调查中,倾向于贝壳村成立一个基金,募集后向贝克先生捐赠的大约为一半多一点;而倾向于向贝克先生直接寄支票和向贝克先生指定的基金捐款的分别占23%。实际上,如果贝克最终不接受直接捐款,则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向贝克先生指定的基金捐款。相反,如果组织者只成立一个基金,我不知道后两者之中最后有多少人会捐款。
如果组织者真的想要把每一个人的关心传递给贝克先生,把贝克先生的利益最大化,我建议最好的方式还是多种方式并存。
其实,这几种方式彼此并不矛盾,我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非此即彼的方式呢?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组织者中的老地雷、解滨绝对信任。通过读他们的文章,凭我的经验判断,他们都是很正直的人。至少他们都是有正当职业,不会为这点钱动邪念。所以把钱交到他们手里我绝对放心。
捐款的数目也不大。解滨说,把一次shopping的钱捐出去。我不想捐那么多,我只捐五十。如果明年想起来再捐,后年还捐。其实比这多十倍的数目也捐过,四川地震,海地地震,都捐。可是给贝克不一样,我就是给他五百一千,也是杯水车薪。关键是众人拾柴,集腋成裘。
但是我不会捐给组委会,我只选择直接寄送或者贝克先生出面指定的基金。我不想被人代表。
有很多人说,成立一个组织,可以显示出华人的力量,提升华人的形象。
我只想把我对贝克的敬佩和支持送给他,我并不关心他对华人的印象是好还是坏。其实,就是捐给他一亿,华人中也一样会有贺氏那样的人存在,败坏华人的形象。捐款什么也改变不了。
同样,我不知道为什么集中捐款就能显示华人的力量。如果筹款不力,只筹到几千,甚至几百,我不知道如何收场,反正我是害臊。记得看过Cage演过的一个电影,好像是个真事儿,说是一个好人被前妻把钱都拐跑了,最后全纽约的人都给他寄信,夹带一美元。最后他们得了几十万,还是发财了。我真希望贝克先生每天都能收到几封几十封信,我想每天的那种喜悦兴奋一定会比某家公司网站赠给他几万几十万更美妙。
我一个高中同学得了绝症,她的中学和大学同学组织捐款。可是组织者不力,捐款者心态各异,最后好事成了坏事,一场轰轰烈烈的募捐只成了几个人的表演舞台,悲剧。
希望组织者能够广泛宣传,多种途径,让每一个关心贝克先生的人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不要搞得轰轰烈烈,最后虎头蛇尾,反为不美。
一家之言,忠言逆耳。如不中听,一笑了之,不必恶语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