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研讨(3)
shen fuen
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哲学思想,多用于辨方位、算历法、用于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最早出现在《尚书》的《洪范》与《甘誓》中,《洪范》中指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这五类要素的盛衰,反映了大自然变化的规律,不但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同时也影响到人与社会的命运。
“五行” 的“行” 是具有运行意义的。“行”是依循着万物自身的规律--“道” ,而持续的运动。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洪范》中有:“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因为鲧违反自然规律治水,阻流以治,自然破坏自然之性,引起天怒、人怨,禹因势利导以治水,禹乃嗣兴。所以,顺“道”行气者昌,逆“道”行气者亡 。
“五行”思想概念较为系统的学说阐述可以分为:
(1)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吕氏春秋》所持。
(2)指藉着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伏羲依据阴阳、三爻画出的先天八卦为乾、坤、艮、兑、离、坎、巽、震八个经卦。周文王演周易,引进河图的矢量概念画出后天八卦(不是先贤的后天八卦,而是石头的的后天八卦),反映了各卦的正确方位和“五行”性质:
石头的的后天八卦:
坎1为水,性类水,位于正北方,指玄塞;
震3为雷,性类木,位于正东方,指东溟;
离2为火,性类火,位于正南方,指南离;
兑4为泽*,性类金,位于正西方,指西台;
[*泽是指星宿海,是高原沼泽地,是指冰川;]
坤6为地,性类土,位于东北方,指东北湿地;
巽8为风,性类木,位于东南方,指东南风洞;
艮7为山,性类土,位于西南方,指西南山崖;
乾9为天,性类金,位于西北方,指西北漠天。
这也就讲出了中国的地理特征,对不对?